冷轧硅钢边部减薄反馈滞后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127217B

    公开(公告)日:2019-12-13

    申请号:CN201610115293.7

    申请日:2016-02-2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冷轧硅钢边部减薄反馈滞后控制方法,在边部减薄闭环控制中,窜辊横移时间和出口边降仪检测时间可简化为纯滞后环节,可得边降闭环传递函数为:边部减薄输出调节量的增益分为两部分:静态增益部分和动态增益部分,且输出调节量增益的计算公式:g_all_sh1=gi_gdev_sh1×g_v_sh1。本发明适合于冷轧硅钢单锥度工作辊窜辊轧机,通过对边降闭环控制造成滞后的因素进行分析,首次采用流量相等原则计算滞后时间,能够更精确的得到系统反馈滞后时间;调节量的变增益方法对于边部减薄闭环大滞后具有良好的控制品质,能满足不同机架的调节,能够保证系统的稳定性,提高硅钢生产过程中边部减薄控制质量。

    根据板形辊所测径向力确定带钢宽度与带钢跑偏量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127218B

    公开(公告)日:2018-11-06

    申请号:CN201610113436.0

    申请日:2016-02-2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根据板形辊所测径向力确定带钢宽度与带钢跑偏量的方法,板形测量辊采用固定宽度分段方式和边部分段加密方式测量,将板形测量辊的测量段从机架的操作侧向传动侧依次编号,判断测量段是否为覆盖起始测量段,然后进行二次多项式曲线拟合,求出测量段的宽度覆盖率,进而得出在操作侧的带钢边缘与操作侧第一个测量段外边沿的距离、传动侧带钢边缘与操作侧第一个测量段外边沿的距离;进而求得带钢的实际宽度以及带钢跑偏量。优点是:避免因为带钢宽度不准而导致的板形误调,提高板形控制系统的鲁棒性并拓展板形控制系统的适用范围。

    一种热镀锌气刀喷射介质切换动态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794480A

    公开(公告)日:2018-03-13

    申请号:CN201610802951.X

    申请日:2016-09-0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23C2/20

    Abstract: 一种热镀锌气刀喷射介质切换动态控制方法,氮气-空气切换过程控制:先打开空气旁通压力调节阀并设定其开度,启动变频电机并设定到预控值;按每秒调节10±1%的速度关闭空气旁通调节阀;依次打开空气主开关阀、关闭氮气副开关阀和氮气主开关阀,同时设定氮气压力调节阀的开度为零。空气-氮气切换过程控制:先打开氮气主开关阀及氮气旁通开关阀;将氮气压力调节阀调到压力预控状态;氮气副开关阀开,氮气旁通开关阀关;变频电机转速按设定速度下降至转速小于100m/min;然后空气主开关阀关闭、空气旁通调节阀打开,变频电机停止。本发明可提高气刀气源切换的控制精度,减少氮气损耗,提高镀锌过程的稳定性和精度。

    一种工作辊窜辊轧机的换辊顺序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363098A

    公开(公告)日:2017-11-21

    申请号:CN201610311637.1

    申请日:2016-05-1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1B31/08 B21B37/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工作辊窜辊轧机的换辊顺序控制方法,应用于具有工作辊窜辊功能冷轧机的换辊控制系统中;包括1)抽辊顺序控制;2)装辊顺序控制;3)换辊顺序控制与人机接口HMI组态;本发明通过增加的机械检测设备(包括轧机上、下工作辊换辊检测单元和轧机上、下工作辊接轴定位锁紧位检测单元),以及增加的换辊顺序控制模块(包括上、下工作辊窜辊到换辊位动作功能模块和上、下工作辊窜辊到工作位动作功能模块)共同作用,能够实现在带有工作辊窜辊装置的冷轧轧机上进行工作辊自动换辊,提高自动换辊效率,增强操作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减少停机时间,提高轧机作业率。

    冷轧硅钢边部减薄反馈滞后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127217A

    公开(公告)日:2017-09-05

    申请号:CN201610115293.7

    申请日:2016-02-2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冷轧硅钢边部减薄反馈滞后控制方法,在边部减薄闭环控制中,窜辊横移时间和出口边降仪检测时间可简化为纯滞后环节,可得边降闭环传递函数为:边部减薄输出调节量的增益分为两部分:静态增益部分和动态增益部分,且输出调节量增益的计算公式:g_all_sh1=gi_gdev_sh1×g_v_sh1。本发明适合于冷轧硅钢单锥度工作辊窜辊轧机,通过对边降闭环控制造成滞后的因素进行分析,首次采用流量相等原则计算滞后时间,能够更精确的得到系统反馈滞后时间;调节量的变增益方法对于边部减薄闭环大滞后具有良好的控制品质,能满足不同机架的调节,能够保证系统的稳定性,提高硅钢生产过程中边部减薄控制质量。

    冷轧硅钢凸度楔形动态设定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127214A

    公开(公告)日:2017-09-05

    申请号:CN201610113293.3

    申请日:2016-02-2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1B3/02 B21B37/2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冷轧硅钢凸度楔形动态设定控制方法,包括1)建立凸度、楔形预设控制模型;2)对S1机架的弯辊、压下倾斜进行调节;3)对第2机架S2,第3机架S3的弯辊、压下倾斜进行调节;4)建立凸度、楔形闭环控制模型;针对第5机架S5出口边降仪实测到的凸度、楔形偏差,通过调节S1机架弯辊与压下倾斜,实现凸度、楔形闭环控制,计算公式如下:ΔFW,1=W5m,a0×KWS,5。本发明利用轧机入出口凸度仪检测带钢断面实测数据的凸度楔形动态设定控制,有效抑制来料凸度与楔形偏差对最终同板差质量的影响;利用出口边降仪配合反馈控制,提高冷轧硅钢生产过程中带钢横向厚度均匀度控制精度,以此提高硅钢产品的叠片率和导磁性能,达到提高成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的目的。

    一种带钢连续热镀锌气刀框架位置调节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480392A

    公开(公告)日:2017-03-08

    申请号:CN201510548615.2

    申请日:2015-08-3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带钢连续热镀锌气刀框架位置调节方法,气刀框架由四台齿轮电机驱动,上下气刀各配备两台电机,分别驱动气刀操作侧和传动侧,每台电机可以单独进行启停和正反转控制;在人机界面上设计不同调节方式的气刀框架操作按钮;调节方式包括上下气刀单侧调节、上下气刀同步调节,每种调节方式用图形化按钮在人机界面显示,按钮选择一次气刀框架位置调节幅度为0.5~1.5mm,根据带钢表面镀层厚度偏差选择不同操作按钮进行一次或多次调节。保证带钢处于气刀中心位置,消除镀层厚度偏差,解决由于带钢运行位置偏移引起的镀层厚度偏差问题。

    一种冷连轧机带钢跟踪处理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251776A

    公开(公告)日:2016-01-20

    申请号:CN201410337282.4

    申请日:2014-07-16

    Abstract: 一种冷连轧机带钢跟踪处理方法,包括带钢跟踪区域划分、焊缝跟踪、设定值请求及楔形轧制控制及剪切位置计算,将划分的9个带钢跟踪区域进行位置设定,焊缝进入跟踪区域后,开始计算焊缝运行距离,进行跟踪区域速度选择和焊缝位置校正,并对焊缝检测信号进行有效性判断,在焊缝进入轧机前请求并确认设定值,进行楔形轧制控制,当楔形轧制长度达到设定长度时将轧制设定值过渡到新带钢设定值,然后根据焊缝前后部带钢宽度情况确定剪切位置。本发明可实现冷连轧机生产线上带钢实际位置的准确跟踪,有效避免因带钢跟踪错误产生的带钢设定值数据错误、轧制断带、剪切位置错误等故障,减少机组停机时间,提高机组作业率和企业经济效益。

    一种冷连轧卷取机带尾定位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971946A

    公开(公告)日:2015-10-14

    申请号:CN201410143515.7

    申请日:2014-04-1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1B37/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冷连轧卷取机带尾定位控制方法,以带尾定位偏差最小作为目标函数,通过建立带尾定位速度计算模型、一次定位长度计算模型、二次定位长度计算模型,对卷取机带尾长度进行精确的定位控制,以获得最佳的带尾定位效果。本发明消除了由于人工调整所带来的定位不准的问题,可极大提高带尾定位位置的计算和控制精度,使定位偏差从0.2m降低到0.05m以下,在提高冷轧带钢成材率的同时,提高连续轧制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并极大减轻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本发明充分利用原有控制设备,节省技术引进资金投入,并易于维护,是一种新的适应工业应用的冷轧卷取机带尾定位控制方法。

    一种PQF连轧机侧方基准面用快速修复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17194148U

    公开(公告)日:2022-08-16

    申请号:CN202220400771.X

    申请日:2022-02-25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PQF连轧机侧方基准面用快速修复装置,包括刀盘、机床本体、水平螺杆、水平驱动电机、机座、水平滑块;牌坊滑轨上滑动连接有机座,机座底部固定连接有水平滑块,水平滑块与水平螺杆螺纹连接,水平螺杆由水平驱动电机驱动转动;机座上固定连接有机床本体,机床本体上滑动连接有进给箱,进给箱能够在机床本体上上下滑动,进给箱上连接有刀盘,进给箱带动刀盘水平移动。优点是:采用微型三维机构带动刀盘移动,保证基准面修复的精度,又能最大限度的提升效率。与人工修复相比,能够保证连轧机精度的同时极大的提高修复效率,降低劳动强度,缩短修复时间。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