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氮研磨系统
    2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5170280A

    公开(公告)日:2015-12-23

    申请号:CN201510655014.1

    申请日:2015-10-1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生理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中使用的液氮研磨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液氮研磨系统。其特点是包括研磨杵,所述的研磨杵外围设置有研磨杵磨砂塑料外套,研钵与研磨杵对应设置在低温槽内,研钵上设置有研钵磨砂塑料外套,所述的低温槽内还对应设置有离心管悬挂架和研磨杵悬挂架。其可快速方便有效地破碎各种试验样品,尤其是对于大批量样品数的科研工作而言,不但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力和时间,还具有简便、快捷、高效和低成本的优点,且不会造成试验样品之间的污染。该系统可以在常温、低温以及超低温条件下使用,使得对上述问题的解决变得更加高效、快速、经济和方便。

    半干旱区荒山灌草立体配置恢复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636379B

    公开(公告)日:2015-11-25

    申请号:CN201310600870.8

    申请日:2013-11-1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半干旱区荒山灌草立体配置恢复方法,属于灌草种的恢复建造技术领域。该方法针对荒山荒坡植被恢复治理采用“先草后灌、先封后建”的稀疏配置模式,具体实施方式如下:(1)原生植被覆盖度>40%以自然封禁恢复为主;(2)植被覆盖度30~40%以封禁+改良为主,改良(缓坡)宽带窄行灌草稀疏培植;(3)植被覆盖度<30%以封禁+建造为主,建造(陡坡)窄带宽行灌草稀疏培植。该发明方法操作简单,适宜机械或人工作业,投入少,见效快。该配置方法具备快速恢复退化植被,保护地面原生植被,形成新的空间植被格局,控制天然草地植被退化,提高草地生产力和水土保持及改善生态环境的多重功能。

    一种黄土区天然草地有毒杂草综合防控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828655A

    公开(公告)日:2014-06-04

    申请号:CN201410077714.2

    申请日:2014-02-2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黄土区天然草地有毒杂草综合防控方法,该具体过程为:步骤a,在黄土区天然草地的生长季初期,在有毒杂草较多的斑块施以大约30g/m2碳酸氢铵或27g/m2尿素;步骤b,在施肥初期,需要对草地进行一段时间的封育,以确保地上植被能充分吸收养分;步骤c,连续3-5年的施肥后,即将有毒杂草个体数控制在较低的水平,有效的抑制有毒杂草的蔓延。本发明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控制有毒杂草的蔓延,减少群落中有毒杂草的个体数,同时提高草地群落稳定性和可食优良牧草的比例、有效的提高草地生产力和土壤质量。

    一种提高苜蓿根瘤数量和活性的培养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523787B

    公开(公告)日:2014-04-16

    申请号:CN201210024784.2

    申请日:2012-02-0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60/2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高苜蓿根瘤数量和活性的培养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将苜蓿种子消毒后,置于铺有滤纸的培养皿中,在光照培养箱中进行发芽,待发芽3-4天后,移栽至填满石英砂的培养钵中,在移栽的同时进行根瘤菌的接种,用营养液进行浇灌,幼苗生长到10cm左右时再进行一次根瘤菌接种,而后,降低营养液的氮浓度至5mM以下,进行一天营养液一天水的交替性浇灌。本发明可大幅度提高苜蓿根瘤的活性,增加根瘤菌数量,充分发挥根瘤在苜蓿生长中的作用,从而增加苜蓿产量,改善苜蓿品质。

    黄土区放牧与半舍饲结合型养殖技术

    公开(公告)号:CN103621468A

    公开(公告)日:2014-03-12

    申请号:CN201310600946.7

    申请日:2013-11-1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黄土区放牧与半舍饲结合型养殖技术,具体包括:(1)封禁草地的放牧利用:对退化草地通过封禁恢复后草地植被的覆盖度达到80%以上的采用轮封轮牧技术;(2)灌木林地的放牧利用:对地面植被覆盖度<30%的类型以封禁+建造灌木,灌木建造在>15°的陡坡采用窄带宽行灌草稀疏培植模式,待灌木生长5年以上进行平茬和轮封轮牧利用;(3)半舍饲养殖技术:以流域或自然村及专业户为单元的放牧与舍饲结合型养殖模式。本发明技术提高了草地的利用率,改变了农村分散养殖技术落后、效益低、污染严重及对草地利用不合理的问题,具有提高草地生产力和水土保持及改善生态环境的多重功能。

    一种毛乌素沙地的补播治理方法和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8216382A

    公开(公告)日:2024-06-21

    申请号:CN202410343533.3

    申请日:2024-03-2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毛乌素沙地的补播治理方法和系统,属于沙地治理技术领域,包括:测定各种补播植物对毛乌素沙地补播修复前后的各项表征指标,表征指标包括:植物群落组成与化学计量特征的变化量、土壤理化性质与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的变化量、土壤微生物碳氮磷与群落特征的变化量;其中,利用Alpha多样性指数判断土壤微生物群落中物种的丰富度和多样性得到丰富度和多样性的变化量;使用堆叠柱状图对土壤中的微生物物种组成进行解析,获得土壤微生物中优势物种的组成及丰度变化信息,将丰富度和多样性的变化量、优势物种的组成及丰度变化信息作为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特征;利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方法获取各表征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关系;根据各表征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关系,选择相应的补播植物对毛乌素沙地的退化草地植被进行补播修复。该方法能够对毛乌素沙地进行有效治理。

    一种不落粒蒲公英品系的选育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352849B

    公开(公告)日:2022-05-10

    申请号:CN201910640377.6

    申请日:2019-07-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蒲公英不落粒品系的选育方法,该方法选择关山地区风力5级以上自然条件下成熟的野生东北蒲公英种子,按照常规方法在田间播种、除草、间苗、定苗和肥水管理,当野生东北蒲公英植株种子成熟后,对野生东北蒲公英植株进行第一次筛选,具体方法是,用手左右摇动野生东北蒲公英植株二至三次,摇动幅度为左右各15°,第一次筛选后的野生东北蒲公英植株,用吹风机模拟5级自然风速进行第二次筛选,将第二次筛选后野生东北蒲公英植株上仍不落粒的种子进行采收,即获得不落粒蒲公英品系。该不落粒蒲公英品系能够提高蒲公英的不落粒能力,明显降低人工种植蒲公英的种子收获难度,是一种抗逆能力强的蒲公英新品系。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