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052417A
公开(公告)日:2023-11-14
申请号:CN202311175641.6
申请日:2023-09-13
Applicant: 盾构及掘进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 中铁隧道局集团有限公司
Inventor: 周振建 , 高会中 , 谷田鑫 , 王凯 , 赵海雷 , 吕乾乾 , 卢高明 , 王延辉 , 王云峰 , 周天顺 , 王世强 , 吴磊 , 陈纯洁 , 任颖莹 , 江南 , 陈瑞祥 , 秦银平 , 郁凯旋 , 万雪钰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盾构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基于超声波的泥水盾构刀盘泥饼消解系统,包括超声波换能器组件、电源模块、驱动组件,多个超声波换能器组件分别固定在刀盘面板的开口处,其包括保护壳盖和超声波换能器,在保护壳盖的顶部连接有线路保护管,在保护壳盖内设有防水接头,防水接头插接在超声波换能器的插头上;连接线穿设在线路保护管内,其一端延伸至保护壳内并与防水接头相连。它通过超声波在循环泥浆中对刀盘泥饼的空化效应,对泥水盾构刀盘泥饼进行逐层进行消解剥离,从而实现对刀盘泥饼的清除。
-
公开(公告)号:CN116658191A
公开(公告)日:2023-08-29
申请号:CN202310297604.6
申请日:2023-03-24
Applicant: 盾构及掘进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 中铁隧道局集团有限公司 , 合肥工业大学
Abstract: 一种用于隧道开挖的钻入式微波辅助破岩装置,包括微波发生器、同轴波导及空心钻杆;空心钻杆同轴套装在同轴波导外侧;同轴波导包括不可伸缩式微波传输段、可伸缩式微波传输段及不可伸缩式微波加热段;不可伸缩式微波传输段延伸出空心钻杆尾端管口,不可伸缩式微波传输段与空心钻杆尾端管口之间环形间隙通过法兰环盖密封;初始状态下的可伸缩式微波传输段和不可伸缩式微波加热段位于空心钻杆内部;空心钻杆外表面设有螺旋齿且顶端管口设有钻头,钻头中心设有同轴波导穿行孔;不可伸缩式微波加热段尾端套装有活塞滑环;法兰环盖上设有压缩空气接口和负压抽气接口;法兰环盖、空心钻杆、活塞滑环及可伸缩式微波传输段之间的环向间隙构成气力驱动腔。
-
公开(公告)号:CN116498349A
公开(公告)日:2023-07-28
申请号:CN202310466260.7
申请日:2023-04-27
Applicant: 盾构及掘进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 中铁隧道局集团有限公司 , 中铁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IPC: E21D11/18 , E21D11/14 , E21D11/10 , E01B23/10 , E01B23/12 , E01B23/16 , E01B23/14 , B61D15/00 , G01D21/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隧道施工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实时监控式三支护结构同步施工方法。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隧道衬砌与隧道开挖同步实施后,轨道设备可靠性不高又无法及时感知更换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施工步骤包括:隧道开挖、仰拱衬砌加工、仰拱承台衬砌支护和隧道掘进机掘进同步施工、边顶拱衬砌台车的组装和位移。本发明实现了隧道衬砌与隧道开挖同步实施,合理调控开挖与衬砌速度,具有缩短长大隧道施工工期、提升隧道衬砌质量、延长轨道设备使用寿命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6480393A
公开(公告)日:2023-07-25
申请号:CN202310301506.5
申请日:2023-03-24
Applicant: 盾构及掘进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 中铁隧道局集团有限公司 , 合肥工业大学
Abstract: 一种基于负泊松比效应的高强度吸能锚杆支护构件,包括具有负泊松比效应的椭球形垫圈、刚性托盘、第一泡沫铝垫片及第二泡沫铝垫片;刚性托盘包覆在具有负泊松比效应的椭球形垫圈外侧,包覆有刚性托盘的椭球形垫圈夹在第一泡沫铝垫片与第二泡沫铝垫片之间;第二泡沫铝垫片、具有负泊松比效应的椭球形垫圈、刚性托盘及第一泡沫铝垫片由内至外依次套装在锚杆自由端,在第一泡沫铝垫片外侧的锚杆自由端上设有预应力螺母。本发明在遇到较大的冲击荷载时,能够依靠具有负泊松比效应的椭球形垫圈抵抗岩体中释放的冲击,在遇到大变形围岩时,能够依靠高强度的托盘抵抗围岩的变形,进而使本发明的支护构件同时具备了吸能能力强、强度高、对抗能力强的优势。
-
公开(公告)号:CN113219141B
公开(公告)日:2023-03-14
申请号:CN202110609048.2
申请日:2021-06-01
Applicant: 盾构及掘进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 中铁隧道局集团有限公司 , 中铁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隧道围岩内部微裂隙发育特征的凹槽管装置及监测方法,属岩土工程技术领域,旨在表征围岩内部失稳的关键前兆特征。装置包括中空椭圆型金属球、凹槽管、圆管和电线,利用钻机向围岩内部钻多个钻孔,并向多个钻孔内装入凹槽管,通过凹槽管将中空椭圆型金属球顶入钻孔底部;对凹槽管施加压力将中空椭圆型金属球在钻孔底部挤压变形,之后拔出与中空椭圆型金属球活动连接的凹槽管,同时引出电线,使中空椭圆型金属球卡死在钻孔底部;向钻孔内注满导电注剂,将中空椭圆型金属球、电线、导电注剂、电池、指针电子钟串联,并记录不同钻孔连接的指针电子钟的起始时刻和停止时刻。其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监测精确度高,成本低。
-
公开(公告)号:CN113202492B
公开(公告)日:2022-10-21
申请号:CN202110541682.7
申请日:2021-05-18
Applicant: 盾构及掘进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 中铁隧道局集团有限公司 , 中铁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软弱破碎地层隧道TBM分级防卡脱困施工方法,包括将通过地震波探测仪探获取的波速差与通过超前钻机钻探取芯获取的岩石质量指标建立对应关系,将围岩破碎等级划分为轻微破碎、中等破碎、严重破碎和极度破碎四个等级标准;根据不同的围岩破碎等级确定不同的TBM防卡脱困方法。本发明能够合理地评估隧道前方围岩破碎等级,便于施工现场根据围岩破碎等级采用合理的TBM防卡脱困方法,避免措施不当导致TBM频繁被卡或难以脱困而延误工期,有利于提升TBM施工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5018297A
公开(公告)日:2022-09-06
申请号:CN202210596776.9
申请日:2022-05-27
Applicant: 盾构及掘进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 中铁隧道局集团有限公司 , 中铁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岩机相互作用的TBM适应性评价方法,包括基于滚刀与围岩相互作用的滚刀可掘性评价和滚刀耐磨性评价、基于刀盘与围岩相互作用的刀盘受困风险评价、基于护盾与围岩相互作用的护盾被卡风险评价,评价过程中通过可量化指标如单位贯入度单把滚刀的载荷、滚刀破岩体积磨损速率、设备利用率、隧道围岩相对变形量间接表示在不同岩机相互作用下TBM对地层的适应性,多角度、全面且准确的实现TBM在多种地层条件下的量化评价,为TBM施工决策提供量化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13107516B
公开(公告)日:2022-02-22
申请号:CN202110520401.X
申请日:2021-05-13
Applicant: 盾构及掘进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 中铁隧道局集团有限公司
IPC: E21D9/10
Abstract: 一种微波加热与高压水切割联合辅助破岩的硬岩隧道掘进机,包括掘进机主体、微波加热辅助破岩系统及高压水切割辅助破岩系统;微波加热辅助破岩系统设置在掘进机主体上,通过微波加热辅助破岩系统对岩石进行加热致裂;高压水切割辅助破岩系统设置在掘进机主体上,通过高压水切割辅助破岩系统对岩石进行水力切割;破岩顺序为:先通过微波加热辅助破岩系统对岩石进行加热致裂,再通过高压水切割辅助破岩系统对岩石进行水力切割,然后通过掘进机主体对岩石进行挤压破碎。本发明能够在微波加热和高压水切割共同作用下实现“一热一冷”的联合辅助破岩,充分发挥隧道掘进机开挖硬岩隧道的优势,进一步降低机械刀具磨损,大幅度提高破岩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2012758B
公开(公告)日:2021-09-24
申请号:CN202010923791.0
申请日:2020-09-04
Applicant: 盾构及掘进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 中铁隧道局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盾构机推进控制系统性能优化方法,所述方法至少包括:基于曲率均匀变化的缓和曲线构建纠偏轨迹模型,所述纠偏轨迹模型至少包括彼此相接的第一曲线、第二曲线和第三曲线,所述第二曲线为缓和曲线且其曲率半径大于盾构机的最小转弯半径,并且第二曲线的曲率半径小于所述第一曲线和第三曲线的曲率半径;基于至少一个直线段拟合所述纠偏轨迹模型,基于人工蜂群算法以盾构机的推进系统、转向参数、探测参数中的一个或几个为约束条件搜索相邻两个直线段之间连接的位置信息,从而确定直线段的数量和长度。
-
公开(公告)号:CN113358822A
公开(公告)日:2021-09-07
申请号:CN202110608760.0
申请日:2021-06-01
Applicant: 盾构及掘进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 中铁隧道局集团有限公司 , 中铁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导电喷涂的隧道围岩表面微裂隙发育特征的监测方法,属岩土工程技术领域,旨在表征围岩失稳的关键前兆特征。通过布设微裂隙纵向测线、环向测线,并喷涂导电胶,用电线将围岩表面喷涂的导电胶、电池、指针电子钟串联,并记录指针电子钟的起始时刻;当隧道围岩表面微裂隙发育时,指针电子钟的停止时刻与起始时刻的差值,即为隧道围岩表面微裂隙发育时间。同时根据微裂隙纵向测线和环向测线上指针电子钟的停止时刻,即可判断微裂隙发育方向。其方法操作简易,测量精确度高、材料成本低、人工成本低,为隧道围岩稳定性评估、控制时机提供了现场数据支持,有效解决了隧道围岩表面微裂隙发育特征监测的难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