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090221B
公开(公告)日:2024-10-18
申请号:CN202310055148.4
申请日:2023-01-13
Applicant: 燕山大学
IPC: G06F30/20 , G06F18/25 , G06F18/214 , G06Q30/0601 , G06Q50/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智能化原位清洗的数字孪生建模方法及其系统,其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采集原位清洗系统状态半结构化数据,组合成标准化数据;步骤2:处理原位清洗系统采集到的数据,并输入至系统数据平台;步骤3:根据模型知识库和数据化模型建立原位清洗系统数字孪生模型;步骤4:通过原位清洗系统实现生产过程的决策和优化。本发明将原位清洗系统中结构化、半结构化数据组成的多源异构数据进行转换,融合原位清洗多源异构数据及先验知识,开发了模型与数据混合驱动的原位清洗数字孪生模型,实现原位清洗工作全透明、无差错、能追溯;对流速、压力、温度、浓度、时间全程监测,完成对原位清洗系统的优化,实现原位清洗系统的预测性维护。
-
公开(公告)号:CN118204496A
公开(公告)日:2024-06-18
申请号:CN202410300688.9
申请日:2024-03-15
IPC: B22F7/02 , C04B35/58 , C04B35/622 , C04B35/81 , C04B35/10 , B23B27/00 , B23C5/00 , B22F1/12 , C22C29/14 , C22C29/12 , C22C29/16 , B22F5/00 , B22F3/14 , G01K7/2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PTC效应测温和切削功能一体化陶瓷刀具及制备方法,包括测温和陶瓷基体层;所述PTC测温层由测温材料,添加剂烧结形成;所述陶瓷基体层由基体材料,粘结剂,增强相烧结形成。制备方法为将各层材料制成粉体,按顺序将各层材料粉体逐层填铺并压实,最后进行热压烧结。本发明还进一步公开了所述刀具的应用。本发明通过选择温度敏感材料及对刀具结构的设计,使得本发明获得陶瓷刀具的维氏硬度、抗弯强度以及断裂韧度都满足工业生产中对刀具性能的要求,实现陶瓷刀具的切削功能及切削过程中对切削温度的实时测量。
-
公开(公告)号:CN118070509A
公开(公告)日:2024-05-24
申请号:CN202410181339.X
申请日:2024-02-18
Applicant: 燕山大学
IPC: G06F30/20 , G06F119/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正交各向异性材料的磨削传热计算方法及系统,包括获取工件材料的导热系数、比热容、密度,然后根据傅里叶导热定律,计算瞬时点热源在各向异性介质中的温度场;基于在各向异性介质中的温度场,利用热源叠加法,推导持续运动线热源在各向异性介质中的温度场;获取砂轮与工件的接触区的弧长、宽度;基于持续运动线热源在各向异性介质中的温度场,利用热源叠加法,计算持续运动面热源温度场;在考虑半无限大体的情况下,计算持续运动面热源的温度场;在考虑无限大体的情况下,计算持续运动面热源的温度场;基于得到的持续运动面热源的温度场,且在考虑砂轮与工件之间的相对运动关系,计算正交各向异性材料的磨削温度场。
-
公开(公告)号:CN117962063A
公开(公告)日:2024-05-03
申请号:CN202410373560.5
申请日:2024-03-29
Applicant: 燕山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增材制造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用于多陶瓷复合材料的光固化增材制造设备及方法,包括打印平台移动系统、DLP打印系统、喷头系统、料仓转动供料系统;料仓转动供料系统包括料槽架,在料槽架上设置有料槽;DLP打印系统设置在任一一个料槽的下方;每个料槽都可在第一驱动装置的驱动下旋转至DLP打印系统的上方;在料仓转动供料系统的上方设置喷头系统,其包括喷头、激光头和出风管;喷头用于向打印平台上喷射材料;激光头用于对喷射材料进行固化;出风管用于风淋材料层上的液体;在喷头系统的上方设置打印平台移动系统。本发明通过打印平台移动系统的离心清洗和喷头系统的喷气清洗可以避免不同料槽内陶瓷浆料交叉污染。
-
公开(公告)号:CN117645485A
公开(公告)日:2024-03-05
申请号:CN202311524698.2
申请日:2023-11-15
Applicant: 燕山大学
IPC: C04B35/58 , C04B35/622 , C04B35/645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材料科学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碳氮化钛(Ti(C0.7,N0.3))基微纳复合陶瓷刀具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按照重量百分数计,包括以下原料:WC 10.0~30.0%,3Y‑ZrO25.0~25.0%,助烧结剂3.0~5.0%,余量为Ti(C0.7,N0.3);其中,WC、助烧结剂、Ti(C0.7,N0.3)的颗粒为微米级,3Y‑ZrO2的颗粒为纳米级,助烧结剂为Ni和Co;3Y‑ZrO2通过硅烷偶联剂分散均匀。本发明提供的碳氮化钛基微纳复合陶瓷刀具材料不仅具有高断裂韧度,而且大大降低了金属粘结相,使其具有高硬度,因此,大大提高了碳氮化钛基微纳复合陶瓷刀具的切削加工性能和刀具寿命。
-
公开(公告)号:CN117414472A
公开(公告)日:2024-01-19
申请号:CN202311512658.6
申请日:2023-11-14
Applicant: 燕山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生物增材制造技术领域,涉及同轴式生物3D打印,具体涉及一种核壳功能分离的类人皮肤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第一明胶、透明质酸、弹性蛋白按照质量比5~8:0.5:2~5制成核层材料溶液,且核层材料溶液中含有成纤维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将第二明胶、单宁酸按照质量比10~20:1~8.4制成壳层材料溶液;将核层材料溶液和壳层材料溶液进行同轴挤出式3D打印,形成支架前驱体;将支架前驱体浸入至交联溶液中进行交联处理;将交联处理后的支架前驱体进行组织培养,即得。本发明采用同轴挤出式生物3D打印制备核壳功能分离的类人皮肤,在保证结构成形的同时不影响微血管化。
-
公开(公告)号:CN117066904A
公开(公告)日:2023-11-17
申请号:CN202311248793.4
申请日:2023-09-2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脆性材料的多能场复合加工系统及方法,包括数控机床,数控机床的动力系统与气浮主轴连接,气浮主轴与回转工作台连接,回转工作台连接有工件装夹件,数控机床的床身上设置有移动机构,移动机构可拆卸的连接有复合加工单元,所述复合加工单元为激光‑液体射流复合加工单元或激光‑单点车复合加工单元或激光‑微铣削复合加工单元或者激光‑超精磨复合加工单元,采用本发明的加工系统集成了多种复合加工方式,可实现脆性材料复杂微结构和形面的经济、高效、近无损伤精密和超精密加工。
-
公开(公告)号:CN116563324A
公开(公告)日:2023-08-08
申请号:CN202310529753.0
申请日:2023-05-11
Applicant: 燕山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用于不规则钣金件排样干涉检测的扫描线NFP生成方法,属于机械加工生产过程中不规则钣金件优化下料领域。本发明方法具体步骤包括:步骤1:输入不规则钣金件的扫描线信息;步骤2:生成外围NFP;步骤3:生成位于外围NFP内部的可行区域;步骤4:将位于外围NFP内部的可行区域从外围NFP中去除;步骤五:输出NFP结果。本发明采用扫描线表达不规则钣金件轮廓时,通过离线计算得到两个轮廓之间完整的干涉区域,能够高效地实现排样过程中的轮廓干涉检测,具有运算效率高的特点,能够用于快速有效地检测排样过程中的不规则钣金件干涉,并能在多场景下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15577834A
公开(公告)日:2023-01-06
申请号:CN202211177274.9
申请日:2022-09-26
Applicant: 燕山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预测全品类备件需求的方法,首先对主机厂备件的历史月度需求量进行预处理,基于统计学中的3σ原则进行异常历史月度需求量筛查并采用均值进行替换;其次依据历史月度需求量特征,将备件分为低频需求组、超低量需求组、低量需求组和常态需求组;最后面向不同分组的备件,构建不同分组的需求量预测模型,分别采用均值统计分析方法、一阶指数平滑模型、三阶指数平滑模型以及LSTM算法与XGboost算法结合的方法对上述四组备件需求进行预测。本发明依据历史月度需求量对主机厂备件分组,并针对性构建一套预测方案,避免单一方法应用于全品类备件需求预测精度不佳的问题,从而实现精度更高的备件的需求预测。
-
公开(公告)号:CN115077897A
公开(公告)日:2022-09-20
申请号:CN202210715746.5
申请日:2022-06-22
Applicant: 燕山大学
IPC: G01M13/025 , G01N17/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盐雾环境下的齿形带动态疲劳试验装置,其包括疲劳试验单元以及设置于箱体外侧的盐雾喷雾单元、电气控制单元和液压控制单元,疲劳试验单元中摆动装置设于箱体的一侧,且驱动装置、张紧轮以及固定链轮均通过轮轴支撑设于箱体上,齿形带的第一端绕过张紧轮以及驱动装置中的驱动轮通过压板与链条的第一端连接,链条的第二端分别与固定链轮以及摆动链轮啮合传动且通过压板与齿形带的第二端连接。本发明模拟了盐雾环境,可以对齿形带进行盐雾试验,同时有利于揭示齿形带自身运动状态、盐雾浓度、温度、湿度与载荷变化等单一或者多种耦合因素对齿形带疲劳寿命的影响规律,可以对齿形带的疲劳状态和使用寿命进行检验。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