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交叉口车辆调度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公开(公告)号:CN115376333B

    公开(公告)日:2023-09-26

    申请号:CN202210946625.1

    申请日:2022-08-0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交叉口车辆调度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包括:确定交叉口检测范围;获取交叉口检测范围内行驶车辆的行驶信息;根据行驶车辆的行驶信息确定行驶车辆到达停车线时刻;将不同车道内行驶车辆映射投影到同一相位上确定不同车道行驶车辆的投影车距,并根据行驶车辆信息确定行驶车辆之间的投影车头时距;根据不同车道行驶车辆到达停车线时刻和不同车道行驶车辆的投影车头时距,判断不同车道内行驶车辆通行权是否存在冲突的可能性;根据路况信息和行驶信息判断存在冲突车辆的优先权;对存在冲突可能性无优先权的行驶车辆的加速度进行约束控制。本发明通过对存在冲突可能性的车辆的加速度进行控制约束,提高行驶车辆的通行效率和安全性。

    一种交叉口车辆调度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公开(公告)号:CN115376333A

    公开(公告)日:2022-11-22

    申请号:CN202210946625.1

    申请日:2022-08-0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交叉口车辆调度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包括:确定交叉口检测范围;获取交叉口检测范围内行驶车辆的行驶信息;根据行驶车辆的行驶信息确定行驶车辆到达停车线时刻;将不同车道内行驶车辆映射投影到同一相位上确定不同车道行驶车辆的投影车距,并根据行驶车辆信息确定行驶车辆之间的投影车头时距;根据不同车道行驶车辆到达停车线时刻和不同车道行驶车辆的投影车头时距,判断不同车道内行驶车辆通行权是否存在冲突的可能性;根据路况信息和行驶信息判断存在冲突车辆的优先权;对存在冲突可能性无优先权的行驶车辆的加速度进行约束控制。本发明通过对存在冲突可能性的车辆的加速度进行控制约束,提高行驶车辆的通行效率和安全性。

    应急车辆动态路权控制引导方法、系统和存储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14495530A

    公开(公告)日:2022-05-13

    申请号:CN202210091520.2

    申请日:2022-01-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应急车辆动态路权控制引导方法、系统和存储介质,包括步骤:当应急车辆行驶在专用道,定义所述应急车辆前端第一距离的路段为无侵入区间,所述无侵入区间前端第二距离的路段为缓冲区间;当所述缓冲区间触及前方社会车辆的尾部,在所述专用道的相邻车道的动态监测区间内搜索可汇入所述社会车辆的目标间隙;若存在所述目标间隙,向所述社会车辆发送引导变道信号以使所述社会车辆变道;当监测到所述社会车辆变道完成,所述应急车辆通过当前路段。本发明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应急车辆在路段上运行效率不高、难以以期望速度行驶、运行受阻等问题。

    基于智能道钉的高速公路交叉口车路协同系统和指引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213740A

    公开(公告)日:2019-09-06

    申请号:CN201910407597.4

    申请日:2019-05-1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智能道钉的高速公路交叉口车路协同系统和指引方法,包括V2X系统、NB-IoT信息接发器、中央信息处理器、LED指引设备和集中控制系统;通过实现车辆终端与智能路侧设备间的实时通信,提高了高速公路路线规划的准确率和交叉口处的通行效率,提高了高速公路主线与匝道交叉口处的通行能力和监督管理水平,提高了达到车路协同的效果,减少了错误行驶和降低事故率;本发明增强了智能路侧设备的可靠性,有效地补充了互联网车辆与自动驾驶车辆的感知能力。

    一种路边临时停车智能管理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8711302A

    公开(公告)日:2018-10-26

    申请号:CN201810406417.6

    申请日:2018-04-30

    Inventor: 赵欣 冯海龙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路边临时停车智能管理系统,包括:路边管理端、云服务器端和移动客户端;其中,路边管理端包括感应模块、输出模块、控制器和通讯模块;感应模块,所述感应模块包括设置在临时停车路段的感应线圈和设置在临时停车位上的地磁车位检测器;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t0时刻交通量判断该时刻路段的交通量水平所处等级,从而向输出模块与云服务器输入该时刻临时车位是否可以停车的信息;输出模块,用于通过LED显示屏将所述控制模块输入的t0时刻交通量等级转换成不同颜色;云服务器,用于存储与接收感应模块输入的路段临时停车位使用情况。本发明系统根据道路交通拥堵状况对路边临时停车位实行动态管理,最大化程度的利用道路资源。

    一种路边临时停车管理优化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417081A

    公开(公告)日:2018-08-17

    申请号:CN201810405720.4

    申请日:2018-04-29

    Inventor: 赵欣 冯海龙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路边临时停车管理优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根据感应线圈感应数据获得实时的交通流状况q;2)根据交通量预测模型计算并预测t0时刻某最大停车时间范围T内该路段所能达到的最大交通量Q1;3)通过将预测得到的最大交通量Q1与设置临时停车位所在路段拥堵时的交通量Q0进行比较,判断临时停车位是否可用;4)当剩余停车时间小于3分钟时,LED地面灯将切换成绿闪信号,预告驾驶员尽快将车辆开走;5)当剩余停车时间为零时,LED地面灯显示为红色,将该车为车辆判定为违停车辆。本发明通过对路边临时停车位的管理,充分利用道路资源,减轻大型停车场的负担,同时杜绝了驾驶员长时间占用停车位的现象。

    公交站乘客乘车状态反馈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6205112A

    公开(公告)日:2016-12-07

    申请号:CN201610554591.6

    申请日:2016-07-1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8G1/00 G08G1/096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公交站乘客乘车状态反馈系统,该系统包括:公交站信息采集装置,用于采集待乘车乘客选择的公交线路信息并存储;公交站信号发射接收装置,用于将公交站信息采集装置存储的待乘车乘客选择的公交线路信息以及所在公交站信息发送给公交车车载接收装置;所述公交站信息包括站点信息和运行方向信息;公交车车载接收装置,用于接收待乘车乘客选择的公交线路信息以及所在公交站信息;公交车车载发送装置,用于公交车停靠公交站点时,向公交站信号发射接收装置发送反馈信号;公交车载显示装置,用于通过显示灯显示下一公交站有没有人上车。本发明系统能有效提高公交车的运行效率。

    道路中央自动分离式隔离护栏

    公开(公告)号:CN103726460B

    公开(公告)日:2015-12-09

    申请号:CN201310747627.9

    申请日:2013-12-3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道路中央自动分离式隔离护栏,其特征在于:由多个护栏单元体连接而成,每个护栏单元体包括异形底座、立柱和护栏基本单元,所述立柱设置在护栏基本单元的两侧,所述立柱的底端插入异形底座,所述相邻护栏单元体的相邻立柱的顶端通过楔形连接片弱剪连接,放置所述相邻立柱的相邻异形底座内部通过扭转装置连接在一起,所述扭转装置受力后旋转分离。本发明既能分离对向交通流,又能提高隔离护栏的安全性,防止因车辆碰撞力过大而导致隔离护栏整体倾倒对对向行车道车辆的损害,及减轻对对向车道通行能力的影响,提高的驾驶员和车辆的安全性,实现“小撞不倒,大撞分离”的效果。

    道路中央自动分离式隔离护栏

    公开(公告)号:CN103726460A

    公开(公告)日:2014-04-16

    申请号:CN201310747627.9

    申请日:2013-12-3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道路中央自动分离式隔离护栏,其特征在于:由多个护栏单元体连接而成,每个护栏单元体包括异形底座、立柱和护栏基本单元,所述立柱设置在护栏基本单元的两侧,所述立柱的底端插入异形底座,所述相邻护栏单元体的相邻立柱的顶端通过楔形连接片弱剪连接,放置所述相邻立柱的相邻异形底座内部通过扭转装置连接在一起,所述扭转装置受力后旋转分离。本发明既能分离对向交通流,又能提高隔离护栏的安全性,防止因车辆碰撞力过大而导致隔离护栏整体倾倒对对向行车道车辆的损害,及减轻对对向车道通行能力的影响,提高的驾驶员和车辆的安全性,实现“小撞不倒,大撞分离”的效果。

    一种区域子区信号协调模型建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486178A

    公开(公告)日:2024-08-13

    申请号:CN202410549343.7

    申请日:2024-05-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区域子区信号协调模型建立方法,属于交通信号控制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以最大绿波带宽度为优化目标,建立目标函数;基于非对称多带宽模型对MULTIBAND‑96模型进行改进,得到第一模型;对子区划分模型进行扩展,得到第二模型;基于子区划分模型建立第三模型,第三模型包括:子区之间的信号协调模型;整合目标函数、第一模型、第二模型以及第三模型,得到最终的区域子区信号协调模型,解决了现有技术难以实现区域内的最优信号协调控制的问题。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