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树脂复合体的制造装置及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428982A

    公开(公告)日:2024-01-23

    申请号:CN202310898949.7

    申请日:2023-07-2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金属树脂复合体的制造装置及制造方法。金属树脂复合体的制造方法将树脂件通过加压成形而与金属制的挤压件一体化,具备:准备包括第1模具及第2模具的模具,该第1模具形成将挤压件的至少一部分收容的收容部,该第2模具能够相对于第1模具在开闭方向上移动;将挤压件收容于收容部,将树脂件配置在第1模具上;以及,使第2模具向模关闭方向移动,形成由挤压件的表面和模具划定的腔室,将树脂件加压而填充到腔室内。挤压件具有突起,该突起从表面突出,在挤压件被收容于收容部的收容状态下与收容部接近。在填充中,通过从模具对挤压件赋予的成形压,使突起与收容部或其周缘部密接,将腔室从收容部的内表面与挤压件的表面的间隙遮断。

    钢铁零件及其制造方法和钢铁零件用的钢板

    公开(公告)号:CN109790592B

    公开(公告)日:2021-04-27

    申请号:CN201780058697.X

    申请日:2017-09-13

    Abstract: 一种钢铁零件的制造方法,其中,包括如下工序:准备含有钢板(20)、和设在钢板(20)上的一个以上的覆层部(30)的堆焊复合钢板的工序,该钢板(20)含有C:0.15~0.5质量%、Si:0.10~3质量%、Mn:0.5~5质量%、P:0.05质量%以下(不含0%)、S:0.05质量%以下(不含0%)、Al:0.01~1质量%、B:0.0002~0.01质量%、Ti:0.005~(3.4[N]+0.1)质量%(其中,[N]表示N的含量(质量%))、和N:0.001~0.01质量%,余量由铁和不可避免的杂质构成;对堆焊复合钢板以钢板(20)的Ac3点以上的温度进行热成形的工序;对于经过热成形的堆焊复合钢板,以使钢板(20)的金属组织中的马氏体的面积率达到70%以上的方式冷却至钢板的Ms点以下的温度的工序。

    接合体、接合体的制造方法及接合体的制造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1093888A

    公开(公告)日:2020-05-01

    申请号:CN201880056516.4

    申请日:2018-08-03

    Abstract: 接合体(1)具备第1及第2金属部件(2、3)、由第1及第2金属部件(2、3)被接合的线状的焊接部(4)构成的接合部(5)。接合部(5)具有第1及第2长边部(8、9)和多个连结部(10)。第1长边部(8)具有沿第1方向(A)排列的第1交叉部(8a),沿第1方向(A)延伸。第2长边部(9)具有沿第1方向(A)排列的第2交叉部(9a),沿第1方向(A)延伸。第1及第2交叉部(8a、9a)中,焊接部(4)交叉。连结部(10)沿第1方向(A)排列。连结部(10)沿第1方向(B)延伸,并且将第1及第2长边部(8、9)连结。

    加压成形品的制造方法
    2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0769948A

    公开(公告)日:2020-02-07

    申请号:CN201880042445.2

    申请日:2018-05-29

    Abstract: 一种制造加压成形品的方法,具备在被加压部件(30)的被加压部(31)形成多个角部(31G)的工序、将被加压部件(30)向第1金属模(10)与第2金属模(20)之间配置的工序、以及将被加压部(31)加压成形以使被加压部(31)的高度变小的工序;在加压成形的工序中,在被加压部(31)借助角部(31G)形成朝向第2金属模(20)以凸状弯曲的一对第1弯曲部(31A),一边用一对保持部(20B)保持一对第1弯曲部(31A),一边在被加压部(31)借助角部(31G)形成从一对第1弯曲部(31A)之间的位置朝向第1金属模(10)以凸状弯曲的第2弯曲部(31B),对第2弯曲部(31B)加压而使其变形。

    部件的接合方法以及接合体

    公开(公告)号:CN110382132A

    公开(公告)日:2019-10-25

    申请号:CN201880018541.3

    申请日:2018-03-13

    Abstract: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述的部件的接合方法包含下述内容:准备缓冲器柱(10)和缓冲器梁(20),所述缓冲器柱(10)具备沿相同方向延伸的被一体化了的两个的管部(11),在邻接的管部(11)之间设置有从管部(11)的端面沿管部(11)的长度方向延伸的凹部(13),前述凹部(13)的一部分成为卡止部(12a);所述缓冲器梁(20)具有后方倾斜壁(24),所述后方倾斜壁(24)形成有能够将缓冲器柱(10)的管部(11)分别插入的两个的孔部(24a),向缓冲器梁(20)的孔部(24a)插入缓冲器柱(10),直到卡止部(12)与后方倾斜壁(24)抵接,将缓冲器柱(10)的向缓冲器梁(20)的插入部扩管从而与缓冲器梁(20)堑紧接合。

    车辆用结构体
    2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9789899A

    公开(公告)日:2019-05-21

    申请号:CN201780059360.0

    申请日:2017-09-0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D25/20

    Abstract: 车辆用结构体(10)具备:钢制的一方侧结构体(2),其位于车身外方侧和内方侧中的一方侧;以及另一方侧结构体(1),其位于车身外方侧和内方侧中的另一方侧,且与一方侧结构体(2)接合,该车辆用结构体(10)的特征在于,另一方侧结构体(1)具备:铝合金制的顶部(11),其向所述另一方侧突出;铝合金制的壁部(12、13),其从顶部(11)的两端部分别向所述一方侧延伸;以及钢制的引板部(31、32),其安装于壁部(12、13)的端部,向另一方侧结构体(1)的外方延伸,与一方侧结构体(2)接合。

    保险杠梁
    30.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1965277B

    公开(公告)日:2012-08-29

    申请号:CN200980108297.0

    申请日:2009-02-2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以抑制重量增加同时提高弯曲强度的保险杠梁。保险杠梁(1)安装于车身的前部,并沿基准线(W)延伸,其具有梁主体(2)和加强板(3)。在垂直于基准线(W)的至少一个截面中,加强板(3)呈线状延伸,梁主体(2)包括一对围成内部空间并从加强板(3)向与之交叉的方向鼓出的鼓出部(2t、2s)。设梁主体(2)的杨氏模量为Est,设密度为ρst,设加强板(3)的杨氏模量为E2,设密度为ρ2,则满足(Est/ρst3)<(E2/ρ23)这一条件。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