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9473701A
公开(公告)日:2019-03-15
申请号:CN201811037641.9
申请日:2018-09-06
Applicant: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IPC: H01M8/04111
Abstract: 提供能减少电动马达的消耗电力并抑制燃料电池堆的发电效率下降的燃料电池系统。直到旋转轴(14)的转速达到浮起转速为止,控制装置(30)以使三通阀(33)成为容许空气经由供给流路(18)从电动压缩机(12)向燃料电池堆(11)的流动及空气经由供给流路(18)及旁通流路(32)从电动压缩机(12)向排出流路(24)的流动这双方的流动的第1切换状态的方式控制三通阀(33)的阀切换位置。直到旋转轴的转速达到浮起转速为止,控制装置以使经由导入流路(25)向涡轮机室(23)导入的排出气体的流动变为使得通过排出气体而涡轮机效率成为最大的方式控制压力调整阀(26)的开度,涡轮机叶轮(19)通过排出气体而旋转。
-
公开(公告)号:CN103541770A
公开(公告)日:2014-01-29
申请号:CN201310284407.7
申请日:2013-07-08
Applicant: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4C23/02 , F01C1/0215 , F01C1/0261 , F01C20/14 , F04C2240/30 , F04C2240/811
Abstract: 提供了一种涡旋式膨胀机,包括壳体、主端口、高压室、操作室、低压室、子端口、阀部、致动器以及驱动轴。高压室和低压室由分隔壁分开。主端口将高压室中的工作流体吸入至操作室中。子端口将来自高压室的工作流体引入至操作室,使得操作室中的工作流体的体积可变。阀部选择性地打开和关闭子端口。致动器布置在低压室中。驱动轴延伸穿过分隔壁并且将致动器和阀部彼此连接。当驱动轴由致动器致动时,子端口由阀部选择性地打开和关闭。
-
公开(公告)号:CN103069114A
公开(公告)日:2013-04-24
申请号:CN201180038927.9
申请日:2011-07-21
Applicant: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IPC: F01K23/10 , F01C13/04 , F01D15/08 , F01D15/10 , F01D25/12 , F01K13/00 , F01K23/06 , F02G5/04 , H02K9/1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2G5/04 , F01C1/0215 , F01C11/008 , F01C13/00 , F01C13/04 , F01K23/02 , F01K23/064 , F01K23/065 , F01K25/08 , F04C2/18 , H02K5/20 , H02K7/00 , H02K7/1815 , H02K7/1823 , H02K9/19 , H02K2213/09 , H02P9/0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废热利用装置。郎肯循环回路由构成流体机械(34)的膨胀机(72)、凝缩器、构成流体机械(34)的齿轮泵(67)以及锅炉构成。泵室(64)的排出室与排出通路(47)连接。排出通路(47)与分支通路(48)分支连接,分支通路(48)的终端中设有节流通路(49)。节流通路(49)在发电机壳体(37)内的内部空间(K)处开口。中心壳体(36)的隔壁(361)以及侧板(62)中穿设有流出通路(50)。交流发电机(43)所存在的内部空间(K)经由流出通路(50)与排出室(80)连通。
-
公开(公告)号:CN102822491A
公开(公告)日:2012-12-12
申请号:CN201180016459.5
申请日:2011-03-10
Applicant: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1N5/02 , F01K23/065 , F01K27/02 , F02F7/006 , F02G5/04 , F02G2260/00 , Y02T10/16 , Y02T10/16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废热再生系统,其具备泵、冷却水锅炉、废气锅炉、膨胀机、第一冷凝器、气液分离器以及过冷却器。基于过冷却器的上游侧的工作流体的温度(T1)与下游侧的工作流体的温度(T2)的温度差(T1-T2)所对应的压力差(P1-P2),控制第一流量调整阀的开度而对在第一旁通流路中流通的工作流体的量进行调节,由此将温度差(T1-T2)保持为防止泵的空穴现象的产生所需要的规定以上,从而确保过冷却程度。
-
公开(公告)号:CN102777283A
公开(公告)日:2012-11-14
申请号:CN201210139243.4
申请日:2012-05-07
Applicant: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2G5/00 , B60H1/20 , B60H1/3227 , F01K9/003 , F01K23/065 , F25B39/04 , F25B40/02 , F25B2339/044 , F28D1/0443 , Y02T10/16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兰金循环设备,该兰金循环设备安装在车辆中,并且该兰金循环设备包括兰金循环回路和制冷循环回路。兰金循环回路和制冷循环回路各自包括用于冷却对应类型工作流体的冷凝器和连接至冷凝器的接收器。两个冷凝器沿上下方向并排设置,并且各自沿车辆宽度方向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作为接收器中的一个的第一接收器沿车辆方向设置在第一端的外侧。作为接收器中的另一个的第二接收器沿车辆宽度方向位于第二端的外侧。
-
公开(公告)号:CN102042120A
公开(公告)日:2011-05-04
申请号:CN201010513075.1
申请日:2010-10-12
Applicant: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1N5/02 , F01K13/02 , F01K23/065 , F01N2240/02 , F02G5/04 , Y02E20/14 , Y02T10/16 , Y02T10/166
Abstract: 一种用于具有由起动-停止开关启动的车辆发动机的车辆的废热再生系统,包括朗肯循环回路、电动发电机、旁通回路和控制装置。朗肯循环回路包括泵、与由车辆发动机产生的废热进行热交换来加热热介质的蒸发器、膨胀装置和冷凝器。旁通回路在冷凝器的上游侧和下游侧与朗肯循环回路连接,能够打开和关闭热介质在旁通回路中的流通。当断开车辆发动机的起动-停止开关时,控制装置控制旁通回路以使热介质流过旁通回路,并保持控制电动发电机的转速,直到膨胀装置的上游与下游之间的压差减小到预定水平,然后停止控制。
-
公开(公告)号:CN1204741A
公开(公告)日:1999-01-13
申请号:CN98109761.8
申请日:1998-03-23
Applicant: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制作所
IPC: F16D7/04
Abstract: 一个用于压缩机的扭矩限制装置。压缩机的输入轴(26)与该扭矩限制装置相连接,使得当异常工作状态导致压缩机产生一个过载时驱动压缩机的动力源不会受到影响。一个柔性连接件(82)位于动力源和压缩机之间。当扭矩施加于压缩机输入轴(26)上时该柔性连接件(82)变形。当施加的扭矩超过一个预定值时,允许柔性连接件轴向膨胀,这使得压缩机从动力源上中脱开。该装置把压缩机从动力源上中脱开的扭矩值是稳定的和可预测的。
-
公开(公告)号:CN119855990A
公开(公告)日:2025-04-18
申请号:CN202380065193.6
申请日:2023-06-26
Applicant: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Abstract: 具备沿着冷却水流路(60)延伸并使对马达(20)以及第1径向轴承(53)等进行冷却之后的空气向第1吸入通路(33)回流的空气回流流路(74)、和沿着冷却水流路(60)延伸并将空气回流流路(74)与冷却水流路(60)分隔开并且进行在空气回流流路(74)流动的空气与在冷却水流路(60)流动的冷却水的热交换的隔壁(85),在空气回流流路(74)流动的空气经由隔壁(85)向在冷却水流路(60)流动的冷却水散热。
-
公开(公告)号:CN116771693A
公开(公告)日:2023-09-19
申请号:CN202310235067.2
申请日:2023-03-13
Applicant: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将磁性体高效地冷却的离心压缩机。各径路(70)的第2轴构件(45)的周向的距离随着朝向第2轴构件的径向外侧而逐渐变长。因而,在各径路内流动的空气容易通过伴随于第2轴构件的旋转的离心力而在各径路向第2轴构件的径向外侧流动。另外,介在面(76)的第2轴构件的周向的长度(H1)比各径路的开口部(71)的第2轴构件的周向的长度(H2)短。因此,滞留于介在面(76)附近的马达室内的空气比较少。因而,能够抑制从各径路向马达室内导入的空气的流动被滞留于介在面附近的马达室内的空气妨碍。并且,来自吸入口的空气的一部分容易经由轴路(60)及各径路向马达室内导入,因此空气容易在轴路(60)流动。
-
公开(公告)号:CN112310447B
公开(公告)日:2023-09-12
申请号:CN202010717867.4
申请日:2020-07-23
Applicant: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IPC: H01M8/04746 , H01M8/0662
Abstract: 本发明得到能够确保燃料电池的调压功能且容易提高涡轮的动力回收效率的燃料电池系统。根据针对燃料电池(1)的输出要求值来确定燃料电池(1)内的目标压力值,涡轮(3c)具有设定压力线(L1),该设定压力线(L1)是向涡轮(3c)供给的空气流量与涡轮(3c)的上游侧和下游侧的压力之比即压力比的关系,控制部(9)在燃料电池(1)的目标压力值比设定压力线(L1)低时进行第一控制,在燃料电池(1)的目标压力值比设定压力线(L1)高时进行第二控制,控制部(9)在进行第二控制时,在涡轮旁通阀(7v)为全闭的状态下将出口阀(5v)设为不全开。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