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140167A
公开(公告)日:2022-10-04
申请号:CN202210162352.1
申请日:2022-02-22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nventor: 伊藤优步
IPC: B62D21/1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刚性高的副车架。副车架具备主体部(10)和将主体部(10)支承于车身的车身支承部(20)。车身支承部(20)具备在前端沿着与前后方向垂直的第一面(S1)延伸的前壁部(21)、在后端沿着与前后方向垂直的第二面(S2)延伸的后壁部(22)、以及将前壁部(21)与后壁部(22)连结并沿着与第一面(S1)及第二面(S2)交叉的第三面(S3)延伸的中央部(23)。中央部(23)具有沿着与第三面(S3)垂直的第四面(S4)向上方突出的上肋(24)、以及沿着与第三面(S3)垂直的第五面(S5)向下方突出的下肋(25)。
-
公开(公告)号:CN115140164A
公开(公告)日:2022-10-04
申请号:CN202210160080.1
申请日:2022-02-22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nventor: 伊藤优步
IPC: B62D21/1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刚性高的副车架。副车架(100)具备:沿车宽方向延伸的主体部(10);设置于主体部(10)的左侧并支承于车身的左车身支承部(20A);以及设置于主体部(10)的右侧并支承于车身的右车身支承部(20B)。主体部(10)具有:供固定件连接的座部(50);以及通过左车身支承部(20A)及右车身支承部(20B)而沿着与前后方向交叉的基准面(B)向下方突出,并沿车宽方向延伸的横肋(60)。座部(50)位于与基准面(B)重叠的位置。座部(50)的下座面(50D)由向下方突出的周壁(51)包围。横肋(60)与周壁(51)连结。
-
公开(公告)号:CN111572299A
公开(公告)日:2020-08-25
申请号:CN202010083994.3
申请日:2020-02-10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变刚度衬套组件,该可变刚度衬套组件包括:内管状构件;外管状构件,该外管状构件同轴地包围内管状构件;以及弹性构件,该弹性构件连接在内管状构件与外管状构件之间。内管状构件包括:管状内轭;线圈,该线圈同轴地缠绕在内轭周围;以及一对外轭,所述一对外轭各在其轴向外端处附接到内轭,并且在其轴向内端处附接到相对的另一个外轭,以便在所述一对外轭之间限定环形间隙,并且弹性构件在内部限定一对第一液室,所述一对第一液室经由由环形间隙提供的第一连通通道彼此连通。一对第一液室和第一连通通道填充有磁性流体,该磁性流体的粘度根据施加到其的磁场的强度而变化。
-
公开(公告)号:CN109555811A
公开(公告)日:2019-04-02
申请号:CN201811109426.5
申请日:2018-09-21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主动型减震装置,能确保宽频带的振动成分的衰减效果。主动型减震装置(11)夹设在发动机(13)与车身架(15)之间,其包括:设置于发动机(13)的弹性支承体(27);第1壁部(27a),设置于弹性支承体(27),划分形成第1液室(37a);第2壁部(33a),以与第1壁部(27a)对置的方式设置,划分形成第2液室(37b);分隔壁部,分隔第1液室(37a)及第2液室(37b);节流孔(57),设置于分隔壁部,使第1液室(37a)与第2液室(37b)之间贯通;减震部(35),抑制从振动部向振动承受部传递的振动。在第1壁部、第2壁部及分隔壁部中的至少一个设有减震部(35)。
-
公开(公告)号:CN115140167B
公开(公告)日:2025-04-29
申请号:CN202210162352.1
申请日:2022-02-22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nventor: 伊藤优步
IPC: B62D21/1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刚性高的副车架。副车架具备主体部(10)和将主体部(10)支承于车身的车身支承部(20)。车身支承部(20)具备在前端沿着与前后方向垂直的第一面(S1)延伸的前壁部(21)、在后端沿着与前后方向垂直的第二面(S2)延伸的后壁部(22)、以及将前壁部(21)与后壁部(22)连结并沿着与第一面(S1)及第二面(S2)交叉的第三面(S3)延伸的中央部(23)。中央部(23)具有沿着与第三面(S3)垂直的第四面(S4)向上方突出的上肋(24)、以及沿着与第三面(S3)垂直的第五面(S5)向下方突出的下肋(25)。
-
公开(公告)号:CN111572299B
公开(公告)日:2024-02-13
申请号:CN202010083994.3
申请日:2020-02-10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变刚度衬套组件,该可变刚度衬套组件包括:内管状构件;外管状构件,该外管状构件同轴地包围内管状构件;以及弹性构件,该弹性构件连接在内管状构件与外管状构件之间。内管状构件包括:管状内轭;线圈,该线圈同轴地缠绕在内轭周围;以及一对外轭,所述一对外轭各在其轴向外端处附接到内轭,并且在其轴向内端处附接到相对的另一个外轭,以便在所述一对外轭之间限定环形间隙,并且弹性构件在内部限定一对第一液室,所述一对第一液室经由由环形间隙提供的第一连通通道彼此连通。一对第一液室和第一连通通道填充有磁性流体,该磁性流体的粘度根据施加到其的磁场的强度而变化。
-
公开(公告)号:CN116890920A
公开(公告)日:2023-10-17
申请号:CN202310200199.1
申请日:2023-02-27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车辆的减振装置包括:副框架,轮的振动传递到所述副框架;多个支架,所述多个支架布置在所述副框架与车身之间,并配置成使每个支架在规定方向上的刚度根据向其供应的激励电流而变化;以及控制器,所述控制器配置为控制供应至每个支架的所述激励电流,其中,所述控制器配置为:设定所述副框架的目标弹性中心;并且单独计算供应给每个支架的所述激励电流,以使所述副框架的实际弹性中心与所述目标弹性中心相匹配。
-
公开(公告)号:CN115140166A
公开(公告)日:2022-10-04
申请号:CN202210162225.1
申请日:2022-02-22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nventor: 伊藤优步
IPC: B62D21/1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对扭力杆进行支承且能够耐受顶起载荷的合理的结构的副车架。副车架(100)具备:具有支承于车身(S)的车身支承部(11)的主体部(10);以及在主体部(10)的底面安装的加强板(20)。主体部(10)具备对与动力单元连结的扭力杆(TR)进行支承的扭力杆支承部(13)。扭力杆支承部(13)具有:对支承扭力杆(TR)的轴(P)的一端进行支承的第一轴支承部(131);能够供扭力杆(TR)插入的第一开口部(A1);以及在第一轴支承部(131)的下方形成的第二开口部(A2)。加强板(20)具有对轴(P)的另一端进行支承的第二轴支承部(132),且加强板从下方覆盖第二开口部(A2)。
-
公开(公告)号:CN115140165A
公开(公告)日:2022-10-04
申请号:CN202210161109.8
申请日:2022-02-22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B62D21/11 , B60G21/055 , B60G21/0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车辆部件的布局的自由度的副车架。副车架(100)具备:主体部(10);将主体部(10)支承于车身的车身支承部(20);以及在主体部(10)的上方配置的稳定器(ST)。主体部(10)具备对与动力单元连结的扭力杆(TR)进行支承的扭力杆支承部(13)。扭力杆支承部(13)具有:能够供扭力杆(TR)插入地形成于前方的前开口部(A1);以及形成于后方的后开口部(A3)。在前后方向上相对于后开口部(A3)重叠的后方配置稳定器(ST)。
-
公开(公告)号:CN111623077B
公开(公告)日:2022-02-08
申请号:CN202010118669.6
申请日:2020-02-26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变刚度减振装置。一种变刚度减振装置包括第一支撑构件、第二支撑构件、一对主弹性构件、分隔弹性构件、第一连通通道、一对第一径向壁、第二连通通道、线圈、磁轭以及磁性流体。所述第二支撑构件包括轴向部分。所述第一连通通道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构件和所述轴向部分中的一者中,以使第一液体室和第二液体室经由所述第一连通通道连通。所述一对第一径向壁将所述第一液体室和所述第二液体室中的一者分隔成一对第三液体室。所述第二连通通道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构件和所述轴向部分中的所述一者中,以使所述一对第三液体室经由所述第二连通通道连通。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