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0949543B
公开(公告)日:2022-04-05
申请号:CN201910912349.5
申请日:2019-09-25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B62D25/2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体前部结构。在具备接口装置的车体前部结构中,容易地回收落到壳体内部的物品。车体前部结构(1)具有在前罩的下方设置于车体的接口装置(30),车体前部结构(1)具有:在厚度方向上贯通前罩的接口用开口(21);设置于车体并在内部设置有接口装置的壳体(36);以及能够转动地设置于壳体的盖(58),壳体具有构成壳体的前部的前壳体部件(44)和构成壳体的后部的后壳体部件(45),后壳体部件(45)以能够装卸的方式与前壳体部件的后端结合,前壳体部件的前部形成容纳接口装置的接口容纳部(37),前壳体部件的后部以及后壳体部件协作而形成相对于接口容纳部向下方凹陷、容纳位于打开位置的盖的至少一部分的盖容纳部(38)。
-
公开(公告)号:CN109987145B
公开(公告)日:2021-08-27
申请号:CN201811256001.7
申请日:2018-10-26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使得车身构造的强度提高,并且使得生产率提高。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身构造,上述车身构造具备:在车身前后方向上分别延伸的左右一对车顶侧导轨、在上述一对车顶侧导轨上架设的车顶拱形构件、以及支承于上述车顶拱形构件的车顶板,其特征在于,上述车顶侧导轨包括:车顶侧导轨内构件、以及通过上述车顶侧导轨内构件而在车外侧相对于上述车顶侧导轨内构件而固定的车顶侧导轨外构件,上述车顶拱形构件与上述车顶板在各自的车宽方向上的各端部相互分离,上述车顶拱形构件的各端部固定于上述车顶侧导轨内构件上,上述车顶板的各端部固定于上述车顶侧导轨外构件上。
-
公开(公告)号:CN110949543A
公开(公告)日:2020-04-03
申请号:CN201910912349.5
申请日:2019-09-25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B62D25/2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体前部结构。在具备接口装置的车体前部结构中,容易地回收落到壳体内部的物品。车体前部结构(1)具有在前罩的下方设置于车体的接口装置(30),车体前部结构(1)具有:在厚度方向上贯通前罩的接口用开口(21);设置于车体并在内部设置有接口装置的壳体(36);以及能够转动地设置于壳体的盖(58),壳体具有构成壳体的前部的前壳体部件(44)和构成壳体的后部的后壳体部件(45),后壳体部件(45)以能够装卸的方式与前壳体部件的后端结合,前壳体部件的前部形成容纳接口装置的接口容纳部(37),前壳体部件的后部以及后壳体部件协作而形成相对于接口容纳部向下方凹陷、容纳位于打开位置的盖的至少一部分的盖容纳部(38)。
-
公开(公告)号:CN109987145A
公开(公告)日:2019-07-09
申请号:CN201811256001.7
申请日:2018-10-26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使得车身构造的强度提高,并且使得生产率提高。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身构造,上述车身构造具备:在车身前后方向上分别延伸的左右一对车顶侧导轨、在上述一对车顶侧导轨上架设的车顶拱形构件、以及支承于上述车顶拱形构件的车顶板,其特征在于,上述车顶侧导轨包括:车顶侧导轨内构件、以及通过上述车顶侧导轨内构件而在车外侧相对于上述车顶侧导轨内构件而固定的车顶侧导轨外构件,上述车顶拱形构件与上述车顶板在各自的车宽方向上的各端部相互分离,上述车顶拱形构件的各端部固定于上述车顶侧导轨内构件上,上述车顶板的各端部固定于上述车顶侧导轨外构件上。
-
公开(公告)号:CN109987146B
公开(公告)日:2021-08-31
申请号:CN201811414592.6
申请日:2018-11-26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nventor: 中西志允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在不会使车顶边梁大型化的同时提高车顶面板的支承刚性的车身上部结构。本发明的车身上部结构具备车顶面板、以及沿车宽方向延伸设置并对上述车顶面板的车辆前后方向的一个端部进行支承的车顶边梁,该车身上部结构的特征在于,还具备托架,在车宽方向上分离地配置有多个上述托架,上述托架从上述车顶边梁沿上述车辆前后方向延伸并与上述车顶面板连接。
-
公开(公告)号:CN110949541A
公开(公告)日:2020-04-03
申请号:CN201910909773.4
申请日:2019-09-25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B62D25/24
Abstract: 提供一种车身前部结构,其设置有充电端口装置,充电连接器选择性地连接至该充电端口装置。所述车身前部结构包括:一对纵向构件,其在车身两侧沿前后方向延伸;隔板,其包括上部构件,该上部构件侧向延伸并具有连接至相应纵向构件的侧向端部;侧向构件,其在所述隔板的后面侧向延伸,并具有连接至相应纵向构件的侧向端部;以及支撑构件,其具有固定至所述上部构件的前部和固定至所述侧向构件的后部,以支撑所述充电端口装置。
-
公开(公告)号:CN110949539A
公开(公告)日:2020-04-03
申请号:CN201910905519.7
申请日:2019-09-24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提供了一种车身前部结构,所述车身前部结构包括设置在车身(3)的前部中的前罩(7)以及安装到所述车身并位于所述前罩的下方的端口装置(30)。所述前罩包括外板(7A)和附接到所述外板的背侧的内板(7B),所述外板和所述内板限定了面向所述端口装置并沿所述外板和所述内板的厚度方向穿过所述外板和所述内板的端口开口(21),并且所述外板和所述内板沿着所述端口开口的周缘(22)彼此焊接,并且在所述外板的围绕所述端口开口的周边部分的外表面上设置有装饰件(23),并且在所述车身上设置有用于选择性地关闭所述端口开口的盖(58)。
-
公开(公告)号:CN110271412A
公开(公告)日:2019-09-24
申请号:CN201910122765.5
申请日:2019-02-19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nventor: 中西志允
IPC: B60K15/05
Abstract: 一种燃料箱盖构造,具备:盖部,其相对于车辆的车身部能够转动;以及弹性部件,其安装于所述盖部和所述车身部,在所述盖部设置有将所述弹性部件的一端部支承为能够转动的盖侧支承部,在所述车身部设置有将所述弹性部件的另一端部支承为能够转动且能够滑动的车身侧支承部。所述弹性部件以如下方式对所述盖部的转动施加作用力:当所述盖部从规定位置向一个方向转动时,在所述一端部相对于所述盖侧支承部转动的同时所述另一端部相对于所述车身侧支承部转动而使所述弹性部件伸缩,当所述盖部从所述规定位置向另一个方向转动时,所述一端部在维持相对于所述盖侧支承部的相对位置的同时所述另一端部相对于所述车身侧支承部滑动而使所述弹性部件伸缩。
-
公开(公告)号:CN105745138B
公开(公告)日:2017-12-05
申请号:CN201480063132.7
申请日:2014-11-14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D25/06 , B62D25/04 , B62D27/02 , B62D27/023
Abstract: 一种车身上部构造,其具有:车宽方向的左右端部支承在侧梁部件(12)上的车顶部件(14)、和从与侧梁部件(12)结合的下端(24a)向上方侧且向车宽方向的内侧延伸,且上端(24b)与车顶部件(14)接合的角撑板(24),车顶部件(14)包括:车顶拱梁(40);车顶加强件(44),其配置于车顶拱梁(40)的下方,且在侧梁部件(12)的车宽方向内侧沿侧梁部件(12)以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方式配置,并且与车顶拱梁(40)的车宽方向外侧端部(42)接合而构成第一闭合截面(48),角撑板(24)的上端(24b)与车顶加强件(44)结合,从而形成沿车宽方向与第一闭合截面(48)相邻的第二闭合截面(52)。
-
公开(公告)号:CN105745138A
公开(公告)日:2016-07-06
申请号:CN201480063132.7
申请日:2014-11-14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D25/06 , B62D25/04 , B62D27/02 , B62D27/023
Abstract: 一种车身上部构造,其具有:车宽方向的左右端部支承在侧梁部件(12)上的车顶部件(14)、和从与侧梁部件(12)结合的下端(24a)向上方侧且向车宽方向的内侧延伸,且上端(24b)与车顶部件(14)接合的角撑板(24),车顶部件(14)包括:车顶拱梁(40);车顶加强件(44),其配置于车顶拱梁(40)的下方,且在侧梁部件(12)的车宽方向内侧沿侧梁部件(12)以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方式配置,并且与车顶拱梁(40)的车宽方向外侧端部(42)接合而构成第一闭合截面(48),角撑板(24)的上端(24b)与车顶加强件(44)结合,从而形成沿车宽方向与第一闭合截面(48)相邻的第二闭合截面(52)。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