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991997A
公开(公告)日:2025-05-13
申请号:CN202510479584.3
申请日:2025-04-17
IPC: G06T17/10 , G06T7/66 , G06T7/13 , G06V10/80 , G06V10/764 , G06V10/82 , G06N3/0464 , G06N3/0442 , G06N3/045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一种基于状态更新的建筑矢量端到端提取方法及系统,涉及数据模型领域,方法包括:提取待检测遥感影像中的建筑特征,得到含有多尺度信息的初始特征图;基于初始特征图,利用中心点预测头计算建筑中心点,利用偏移量预测头计算建筑轮廓与建筑中心点的相对偏移量,得到初始轮廓;基于初始特征图、初始轮廓和ConvGRU,采用特征采样、轮廓更新和多尺度特征融合方式,不断迭代更新建筑轮廓及轮廓状态,并确定最终轮廓;对最终轮廓依次进行顶点分类和点注意力计算,确定待检测遥感影像中的建筑矢量。本申请准确提取了遥感影像中的建筑矢量,且提取到的建筑矢量形状更加规则。
-
公开(公告)号:CN119558202A
公开(公告)日:2025-03-04
申请号:CN202510114475.1
申请日:2025-01-24
Applicant: 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总初级生产力的反演方法及相关设备,涉及遥感数据处理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获取目标区域内的地类纯度数据、第一光谱数据、第二光谱数据和第一叶面积指数数据;根据地类纯度数据,对第一光谱数据和第一叶面积指数数据进行筛选,得到第三光谱数据和第二叶面积指数数据;根据第三光谱数据和第二叶面积指数数据,建立叶面积指数反演模型;将第二光谱数据代入叶面积指数反演模型,得到目标叶面积指数数据;根据目标叶面积指数数据,确定目标区域的总初级生产力数据。本申请通过地类纯度数据筛选低分辨率数据,并构建反演模型应用于高分辨率数据,实现了跨分辨率数据的有效过渡,进而提升了总初级生产力反演的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8864713A
公开(公告)日:2024-10-29
申请号:CN202410881249.1
申请日:2024-07-03
Applicant: 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
IPC: G06T17/00 , G06T15/04 , G06V10/26 , G06V10/764 , G06V10/40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多视图语义分割信息引导的三维纹理重建方法及系统,涉及三维纹理重建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首先,构建遮挡感知的稀疏关键场景;其次,提出了全局一致性三维语义映射规则,将多视二维图像语义分割结果进行精化和融合,提取得到多视图语义一致性信息;然后,基于多视图语义一致性信息构建了顾及三维语义信息的能量函数;将三维几何网格语义信息引入纹理重建,达到有效剔除运动物体以及降低颜色调整边界的数量,提高纹理贴图清晰度的目的;最后,稀疏关键场景中的三角面片的纹理进行颜色调整,使三维模型的纹理贴图的清晰度更高,对纹理质量的提升做出了积极贡献。
-
公开(公告)号:CN117876714B
公开(公告)日:2024-10-25
申请号:CN202410061421.9
申请日:2024-01-16
Applicant: 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
IPC: G06V10/46 , G06V10/25 , G06V10/26 , G06V10/764 , G06V10/5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顾及场景地类语义信息的特征点筛选方法及系统,涉及特征筛选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获取研究区域的原始图像,将原始图像输入至训练好的语义分割模型中,得到图像语义分割结果,根据图像语义分割结果中各特征点的地物类型对图像语义分割结果中的特征点进行分类,得到强纹理特征掩膜、中等纹理特征掩膜图像和弱纹理特征掩膜,利用高斯差分金字塔,根据强纹理特征掩膜、中等纹理特征掩膜和弱纹理特征掩膜进行特征点提取,得到筛选特征点;筛选特征点用于研究区域场景重建。本发明降低特征提取结果冗余度,且提高了特征提取的质量。
-
公开(公告)号:CN116049301B
公开(公告)日:2024-07-05
申请号:CN202310118296.6
申请日:2023-02-02
Applicant: 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土地利用的碳收支三维核算方法,包括:S1,构建碳排放量和固碳量的核算类型和土地利用与覆被类型的关系模型;S2,构建三维碳固碳量核算模型,核算地上、地表和地下的三维固碳量;S3,结合排放因子法核算碳排放量;S4,基于土地利用类型图斑,将碳排放量和固碳量进行空间化处理;S5,基于格网进行碳收支核算。本发明通过研究各生态系统碳“地上—地表—地下”三维循环机理,构建碳排放/固碳量的三维核算模型。本发明的方法针对碳收支及变化分析,基于可选择分辨率格网的碳收支及变化分类,能够识别固碳量和碳排放量较高的热点区,分析其分异特征,服务于国土空间优化和碳补偿分区。
-
公开(公告)号:CN114441456B
公开(公告)日:2022-12-09
申请号:CN202210362738.7
申请日:2022-04-08
Applicant: 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多源遥感数据结合地理分区数据的植被覆盖度反演方法,包括:基于中分辨率卫星遥感数据得到多光谱波段地表反射率数据;基于高分辨率遥感数据得到植被和非植被分类数据;对所述分类数据计算得到植被覆盖度样本;利用所述植被覆盖度样本和所述地表反射率数据构建基于生态分区的随机森林反演模型;基于所述反演模型,对该生态分区内的所述地表反射率数据进行植被覆盖度反演,得到分景的植被覆盖度。本发明还对应提出一种系统。本发明能够通过对每个生态分区建立模型,能提高植被覆盖度反演精度和数据生产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5249330A
公开(公告)日:2022-10-28
申请号:CN202211077160.7
申请日:2022-09-05
Applicant: 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植被连接度的评价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采集研究区植被斑块矢量数据,对所述植被斑块矢量数据进行几何中心提取,并将所述几何中心构建成网络节点组合;根据分割合并算法,将网络节点构建成相连但不重叠的Delaunay三角网;计算Delaunay三角网中每一节点所属斑块与相邻节点所属斑块的连接度并汇总,得到每一节点所属斑块与相邻斑块之间的整体连接度;将每个斑块的整体连接度作为权重,利用核密度函数,对每个独立斑块的连接度进行空间一体化表达处理,得到研究区植被连接度的空间计量结果。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植被连接度的评价方法及系统能够考虑相邻斑块之间作用的关系,构建基于核密度Kernel Density Estimation(KDE)的空间一体化表达方式。
-
公开(公告)号:CN115062897A
公开(公告)日:2022-09-16
申请号:CN202210481980.6
申请日:2022-05-05
Abstract: 本发明一种城市空间均衡测度方法,包括:S1,数据收集,收集所述城市的地理空间数据;S2,构建基于结构(S)和功能(F)的监测指标体系;S3,提取所述城市的主城区范围,并且根据主城区构建覆盖主城区范围的多尺度空间分区;S4,计算每个分区内的结构指标和功能指标;S5,从地理空间上计算分区各指标间平均相似度,以分区中指标相似度的最大差异表征生态空间的均衡度。本发明提出了城市生态空间的“结构‑功能‑尺度”分析框架,构建了城市地区生态格局监测指标体系,建立了城市生态格局的分析评价标准与生态空间均衡测度方法,从空间上实现了城市地区现有生态格局的衡量基准。
-
公开(公告)号:CN114240124A
公开(公告)日:2022-03-25
申请号:CN202111517121.X
申请日:2021-12-13
Applicant: 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交通出行便捷度分析方法及装置,其中方法包括:根据任务区和预设的格网间距,确定任务区格网;基于地理国情监测地表覆盖数据,提取任务区内的房屋建筑区,计算其面积;根据所述任务区的行政分区和所述任务区格网,对所述房屋建筑区进行划分,形成房屋划分区域;基于地理国情要素数据,提取道路信息;对所述任务区沿经度方向和纬度方向进行划分,形成多个任务分区;根据所述道路信息,计算所述任务分区内的道路的通行时间;汇总各个计算获得的通行时间,按照所述房屋划分区域或所述行政分区计算交通出行平均最小历时;根据所述交通出行平均最小历时,计算交通出行便捷度;该方法能够为基础建设提供支持。
-
公开(公告)号:CN112711622A
公开(公告)日:2021-04-27
申请号:CN202110327014.4
申请日:2021-03-26
Applicant: 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
IPC: G06F16/2458 , G06F16/22 , G06F16/25 , G06T7/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海岸线位置变化信息的处理方法及装置,其中方法包括:建立两期海岸线数据集,并对海岸线数据集中的海岸线数据进行处理;将处理后的两期海岸线数据进行比较,查找位置发生变化的海岸线,并提取变化前海岸线和变化后海岸线;判断所述变化前海岸线和变化后海岸线是否均为单段海岸线,如果是,则将变化前海岸线和变化后海岸线直接关联;如果变化前海岸线和/或变化后海岸线为多段海岸线,则依次逐段处理各段海岸线,并将处理后的各段变化前海岸线与变化后海岸线进行关联;该方法能够有效将当前的海岸线情况和过去的海岸线情况进行有效的关联,获得海岸线变化信息更加准确。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