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147934A
公开(公告)日:2022-03-08
申请号:CN202110621653.1
申请日:2021-06-03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
IPC: B29C48/05 , B29C48/285 , B29C48/395 , B29C48/80 , B29C48/355 , B29C48/28 , B29C48/92 , B33Y70/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介电功能梯度材料制造技术领域,提供一种介电功能梯度3D打印丝材制造装置及方法。该制造装置的控制机构内设有待打印丝材的介电常数,控制机构根据该介电常数控制进料机构中各进料盒的进料比例,即至少控制具有可塑性的基料及具有介电性的填料的混合比例,使得经混料加工机构加工后,所制得的丝材的介电常数复合需求,并且,控制机构通过调节调节结构,可以使得基料与填料之间的混合比例发生变化,使得最后制造的丝材各段的介电常数数值不同,控制机构根据所需丝材的介电常数梯度分布数据对调节件进行调节,即可制得所需的具有梯度的介电性的丝材,在用于3D打印领域后,便可获得所需的功能梯度材料。
-
公开(公告)号:CN113570203A
公开(公告)日:2021-10-29
申请号:CN202110760249.2
申请日:2021-07-05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
IPC: G06Q10/06 , G06Q50/06 , G06F30/20 , H02J3/28 , H02J3/38 , H02J15/00 , F28D20/00 , F24S60/30 , F24S20/00 , G06F111/04 , G06F119/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光伏发电储能储热一体化系统及其规划方法,其中,所述系统包括光催化反应容器、储能模块、储热模块和光伏板;所述光催化反应容器的顶端出口处设置有活动开合的顶盖,其内部设置有集热设备;所述储能模块通过连接管路接收光催化反应容器排出的氢氧混合气体;所述储热模块通过循环管路与集热设备进行连接,所述循环管路中流通有导热介质;所述光伏板设置于光催化反应容器的底端。上述系统通过规划基于太阳能的发电、制氢、制氧以及储热的一体化系统,有效提取和存储氢气和氧气,同时回收高品位热能,以实现太阳能的高效梯级利用,有效提高了能源利用率和系统实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2531464A
公开(公告)日:2021-03-19
申请号:CN202011340280.2
申请日:2020-11-25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 , 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直流电力系统用避雷器控制方法及装置,当出现电力系统过电压时,可控间隙的等离子体注入系统接收动作指令,向可控间隙持续喷射等离子体,等离子体射流喷射期间,可控间隙均处于自持的低电阻状态,将避雷器可控部分电压钳位至零,母线电压加载在避雷器固定部分两端。等离子体射流停止注入后,可控间隙绝缘恢复到未注入等离子体时的高电阻状态,母线电压加载在避雷器两端。本发明成本低,结构简单,可靠性高,在过电压倍数很低的情况下便能及时投入可控避雷器限压吸能,能有效实现可控避雷器稳态下低荷电率和暂态下低残压。
-
公开(公告)号:CN110348709B
公开(公告)日:2021-03-12
申请号:CN201910562423.5
申请日:2019-06-26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氢能与储能设备的多能源系统的运行优化方法和装置,该系统由燃料电池、电解槽、吸收式制冷机、余热回收装置、光伏发电系统、太阳能热水器、风力发电机组、储氢罐、压缩机、热水罐与冷水罐组成。该方法采用情景树方法以解决随机性问题,根据风力、太阳辐射强度、电需求、冷需求、热需求的预测值及偏差,建立风力发电、光伏发电、太阳能产热、用户电冷热需求的预期场景,以在所有情景下平均运行成本最小为目标,对系统进行混合整数线性优化,以研究系统的运行策略。在该优化问题中,保持燃料电池以及吸收式制冷机在所有情景下的运行策略相同,而令电解槽、储氢罐、热水罐与冷水罐在不同情境下的运行策略可变,以达到消纳可再生能源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11100425B
公开(公告)日:2020-12-25
申请号:CN202010006977.X
申请日:2020-01-03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光敏树脂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高储能密度介电材料技术领域。该光敏树脂基复合材料包括以光敏树脂为基体,以表面包覆氟硅烷的纳米无机颗粒为填料,所述无机颗粒的介电常数高于所述光敏树脂的介电常数。本申请采用纳米无机颗粒来提高复合材料的介电常数,在纳米颗粒表面进行化学修饰引入碳氟链,一方面碳氟链在降低颗粒表面能的同时会和光敏树脂基体之间形成氢键,从而明显改善纳米颗粒在光敏树脂基体中的分散性,减少复合材料的内部缺陷;另一方面碳氟链的强非极性以及在界面区域形成的电子陷阱能有效降低复合材料的介电损耗,同时提高复合材料的电绝缘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09913055B
公开(公告)日:2020-05-22
申请号:CN201910156272.3
申请日:2019-03-01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
IPC: C09D133/00 , C09D7/6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改善聚合物绝缘沿面耐电性纳米改性膜材料的制备方法,采用硅烷偶联的方式,经超声、抽滤和干燥步骤将硅烷改性全氟聚醚和KH570接枝到纳米粒子材料表面,制备出改性纳米粉体;然后将改性纳米粉体加入光固化树脂中,再经超声、搅拌和溶液分散处理后均匀涂覆在绝缘材料表面,利用紫外光源照射,完成树脂的快速固化获得纳米改性膜材料。本发明结合光固化的优势,实现绝缘材料表面快速涂敷以提高耐电特性的需求,在提高处理速度的同时也解决了传统氟化手段时效性不足和成本高的难题;利用光固化技术对聚合物绝缘材料表面进行氟化改性方面有着巨大的潜力,有望得到绝缘材料沿面耐电性能的稳定提升。
-
公开(公告)号:CN111136856A
公开(公告)日:2020-05-12
申请号:CN201911404438.5
申请日:2019-12-30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组分混合环氧浇注介电功能梯度绝缘制造装置及方法,包括双材料送料系统,送料系统的挤出头设置在三维运动系统上,挤出头的喷口直径可调,一端位于环氧浇注的金属模具内部,三维运动系统与控制系统连接,控制系统和送料系统分别通过电缆与计算机连接,用于原料供给、混合、挤出以及挤出头在X、Y及Z向位置的控制,完成介电常数功能梯度绝缘子制造。本发明利用两种不同介电特性的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在线混合,通过三维运动平台,准确将材料运送至模具中的指定位置,可以在不改变绝缘结构的其他特性的条件下,制备连续介电特性梯度分布的大尺寸绝缘子,从而提高其沿面耐电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1100425A
公开(公告)日:2020-05-05
申请号:CN202010006977.X
申请日:2020-01-03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光敏树脂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高储能密度介电材料技术领域。该光敏树脂基复合材料包括以光敏树脂为基体,以表面包覆氟硅烷的纳米无机颗粒为填料,所述无机颗粒的介电常数高于所述光敏树脂的介电常数。本申请采用纳米无机颗粒来提高复合材料的介电常数,在纳米颗粒表面进行化学修饰引入碳氟链,一方面碳氟链在降低颗粒表面能的同时会和光敏树脂基体之间形成氢键,从而明显改善纳米颗粒在光敏树脂基体中的分散性,减少复合材料的内部缺陷;另一方面碳氟链的强非极性以及在界面区域形成的电子陷阱能有效降低复合材料的介电损耗,同时提高复合材料的电绝缘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0365281A
公开(公告)日:2019-10-22
申请号:CN201910589255.9
申请日:2019-07-02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氢电热冷的多能源系统及其供需协同规划方法和装置,该系统包括太阳能光伏发电装置、风能发电装置、电解槽、储氢罐、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发电系统和余热利用系统;太阳能光伏发电装置和风能发电装置的电输出端连接电解槽和电需求侧;电解槽的氢气出口连接储氢罐的入口,储氢罐的出口连接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发电系统的氢气入口;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发电系统的电输出端连接电解槽和电需求侧;余热利用系统连接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发电系统,用于吸收利用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发电系统发电过程中形成的热量。本发明消纳了可再生能源和用户电、热、冷需求的随机性和不确定性,显著提高系统效率的同时达到了节能减排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08072389A
公开(公告)日:2018-05-25
申请号:CN201711237130.7
申请日:2017-11-30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
IPC: G01D5/12
Abstract: 一种仿生贴附性可穿戴健康监测传感器制造方法,先使用3D打印技术制备一个蘑菇微阵列负复形的孔模具,并进行表面处理;然后在孔模具表面喷涂制备一层银纳米线柔性底电极;再将配置好的压电复合材料浇筑到孔模具上,真空除泡,使得压电复合材料填满孔模具的孔内部,放入烘箱加热,固化压电复合材料;然后在压电复合材料表面喷涂制备一层银纳米线柔性顶电极,在银纳米线柔性顶电极和银纳米线柔性底电极之间直接施加直流电压,极化压电复合材料获得压电性;最后从孔模具脱模得到最终粘附可穿戴柔性传感器;本发明可高效率、低成本的制造出具有不同结构特征蘑菇结构末端的可贴附性柔性压电传感器,提高传感器灵敏度,降低信噪比,无需外接电源。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