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拟开绕组永磁同步电机的电力电子负载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0297182B

    公开(公告)日:2021-02-26

    申请号:CN201910627930.2

    申请日:2019-07-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模拟开绕组永磁同步电机的电力电子负载系统。包括:电机模拟模块,进行开绕组永磁同步电机端口特性的模拟;能量处理模块,包含耗能电阻和馈网逆变电路,可切换耗能或馈网回收两种能量处理模式;信号采集模块,对系统内的电压电流参数、电网电压相位等信息进行采集;控制模块,采用DSP28335作为主控芯片进行信号处理及相关计算并控制整个系统工作;驱动模块,由控制模块控制对系统中的电力电子器件发送驱动信号。本系统可模拟开绕组永磁同步电机的端口特性从而对双逆变器型电机驱动器进行测试,能量处理方式由系统即时采集馈网功率后自动切换最经济的模式。本系统模拟的开绕组电机参数灵活可调、经济性好、可靠性高、自动化操作便利。

    一种新型的单相光伏逆变器

    公开(公告)号:CN112187085A

    公开(公告)日:2021-01-05

    申请号:CN202010976524.X

    申请日:2020-06-01

    Inventor: 李文娟 李佳航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的单相光伏逆变器。由光伏阵列、逆变主电路结构、滤波电路、电网、信号检测模块、控制器模块、驱动模块构成。其中光伏阵列依次通过逆变拓扑电路结构和滤波电路与电网相连。所提出的新型拓扑电路包括七个绝缘栅双极晶体管(IGBT),七个二极管,一个电容,两个缓冲电路,本发明电路能够使系统中的共模电压保持恒定,可以有效的解决光伏并网系统中由于不采用变压器而造成的共模漏电流问题,保障了逆变器和光伏并网系统能够正常稳定地运行,使光伏并网系统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一种新型的多永磁同步电机同步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510027A

    公开(公告)日:2020-08-07

    申请号:CN202010483367.9

    申请日:2020-06-01

    Inventor: 李文娟 颜世博

    Abstract: 一种新型的多永磁同步电机同步控制方法属于多电机高精度转速同步控制领域,由主从控制方法和交叉耦合控制方法结合而成:传统的主从控制系统因为转速由前一台电机所提供,所以同步时存在着时间差,特别是在启动、停止阶段同步效果最差。传统的交叉耦合控制系统由于其结构的特殊性,只适用两台电机的场合。本发明在主从控制方法和交叉耦合控制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改进,结合了主从控制和交叉耦合控制的优点,使其可以应用于三台及以上电机转速同步的场合,同时结构稳定,控制精度高,能有效减小控制系统的跟踪误差和同步误差。

    环境亮度可调的屏幕式光学测试仪

    公开(公告)号:CN104677304B

    公开(公告)日:2017-12-08

    申请号:CN201310611443.X

    申请日:2013-11-27

    Inventor: 李文娟

    Abstract: 一种能够独立调节目标亮度和背景亮度的环境亮度可调的屏幕式光学测试仪,用于测试靶标上各种孔型的可视分辨率。其整体结构主要由5个连管、左半球壳、右半球壳和伸缩套筒等分别构成目标光通路、背景光通路及亮度环境,目标光通路内装有一个凸透镜、多组光学衰减片和一个屏幕,背景光通路内装有一个凸透镜、3个平面镜和多组光学衰减片,光源位于两凸透镜的焦点上,滑动槽板由步进电机驱动,通过齿轮齿条机构可在限位导向板内往复移动,滑动槽板内可安装3个靶标,每个靶标均可从上面自由装入和取出,球体内的平面镜可通过调整转动丝杆和T型槽板来改变光线的入射角和反射角,通过伸缩套筒可调整目距。

    一种电流无差拍控制的静止无功发生器

    公开(公告)号:CN107017643A

    公开(公告)日:2017-08-04

    申请号:CN201710246941.7

    申请日:2017-04-16

    Inventor: 李文娟 邸金霖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40/12 H02J3/184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流无差拍控制的静止无功发生器,包括:(1)三相桥式逆变主电路、检测和调理电路以及控制器,控制器将接受来的信号经过运算转化成SVPWM驱动信号,使三相桥式逆变主电路合理工作,控制器控制电压型主电路生成合适的电流分量,达到补偿的目的。本发明将三相桥式逆变主电路通过电抗器或者直接并联在电网上,调节三相桥式逆变主电路交流侧输出电压的相位和幅值,或者直接控制其交流侧电流,实现动态无功补偿,稳定性高。

    一种改进的三相四开关APF
    2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0676856A

    公开(公告)日:2020-01-10

    申请号:CN201910890119.3

    申请日:2019-09-20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改进的三相四开关APF,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实时采样三相负载的电流根据ip-iq方法检测出指令电流,将指令电流与跟踪电流实测值做差值,经过流压变换模块作为SVPWM模块的输入。(2)SVPWM模块根据不同相的故障采用不同的算法对输入的指令电压进行处理,然后输出开关信号,根据开关信号控制IGBT工作。与传统SVPWM方法对比,本发明在四开关的情况下对SVPWM进行了优化,不仅降低运算步骤,降低开关损耗,还提高效率。

    一种改进的低压穿越控制系统
    2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0336323A

    公开(公告)日:2019-10-15

    申请号:CN201910627940.6

    申请日:2019-07-12

    Abstract: 一种改进的低压穿越控制系统;系统利用新型磁链观测器对转子侧进行控制,利用主动式撬棒保护电路和低压穿越无功功率补偿相结合。当电网电压发生跌落故障时,转子侧和定子侧过电流、过电压,损坏功率器件,影响系统稳定运行;其中新型磁链观测器控制在低频时电流模式起作用,高频时电压模式起作用,增大了双馈感应电机运行频率,这种新型观测器内部包含一种自适应速度观测器,可以提高转子磁链电压精度,增强了系统鲁棒性。利用撬棒保护电路对电网故障时双馈风力发电系统的低压穿越问题进行解决,运用了晶闸管投切电容器电路(TSC),解决了双馈感应电机在异步运行时的无功需求问题。

    一种模拟开绕组永磁同步电机的电力电子负载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0297182A

    公开(公告)日:2019-10-01

    申请号:CN201910627930.2

    申请日:2019-07-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模拟开绕组永磁同步电机的电力电子负载系统。包括:电机模拟模块,进行开绕组永磁同步电机端口特性的模拟;能量处理模块,包含耗能电阻和馈网逆变电路,可切换耗能或馈网回收两种能量处理模式;信号采集模块,对系统内的电压电流参数、电网电压相位等信息进行采集;控制模块,采用DSP28335作为主控芯片进行信号处理及相关计算并控制整个系统工作;驱动模块,由控制模块控制对系统中的电力电子器件发送驱动信号。本系统可模拟开绕组永磁同步电机的端口特性从而对双逆变器型电机驱动器进行测试,能量处理方式由系统即时采集馈网功率后自动切换最经济的模式。本系统模拟的开绕组电机参数灵活可调、经济性好、可靠性高、自动化操作便利。

    一种开绕组永磁同步电动机的模型预测电流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311600A

    公开(公告)日:2019-10-08

    申请号:CN201910583770.6

    申请日:2019-07-0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开绕组永磁同步电动机的模型预测电流控制方法的研究,属于永磁同步电动机模型预测电流控制技术领域,其特征在于:该研究采用开绕组永磁同步电动机,它保持永磁同步电动机的定转子结构特点,将绕组的中性点打开,形成开绕组永磁同步电动机,提高转换器的输出电压。模型预测电流控制方法的核心思想是预测系统下一时刻的电流状态量,具有动态响应迅速等优点。把模型预测电流控制方法应用于开绕组永磁同步电动机的电流环控制系统中,根据矢量筛选中dq0轴电流误差值最小的原则,有效抑制开绕组永磁同步电动机的零序电流。

    一种组合型低压穿越控制系统、低压穿越无功功率补偿方法及灭磁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980687A

    公开(公告)日:2019-07-05

    申请号:CN201910262201.1

    申请日:2019-04-02

    Abstract: 一种组合型低压穿越控制系统、低压穿越无功功率补偿方法及灭磁控制方法属于风力发电技术领域;电网电压发生跌落故障时,转子侧过电流,网侧变换器输出功率受到限制,能量在直流侧积累会造成直流侧电压升高,可能会损坏直流侧电容和功率器件;系统和低压穿越无功功率补偿方法采用灭磁控制方法和直流侧卸荷电路相结合,其中灭磁控制方法采用三步预测法增强灭磁控制效果,既解决了电网故障时双馈风力发电系统的低压穿越问题,也解决了直流侧能量积累问题,运用了STATCOM主电路,解决了双馈感应电机在异步运行时的无功需求问题。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