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1332446A
公开(公告)日:2020-06-26
申请号:CN202010232877.9
申请日:2020-03-28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IPC: B63H21/20 , B63H21/38 , B60L58/26 , B60L58/27 , B60L50/10 , B60L50/40 , B60L50/75 , H01M10/613 , H01M10/62 , H01M10/654 , H01M10/6567 , H01M10/6554 , H01M10/6556 , H01M10/653 , H01M10/617 , H01M2/34 , H01M2/18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余热利用的双轴双电机船舶氨电混合动力系统,包括氨燃料发动机、可逆电机、电动机、柴发机组、蓄电池、电容、燃料电池、螺旋桨、液氨存储供给装置、变电装置、船舶电网、船舶负载、整船冷却系统及余热系统。本发明能够实现氨燃料发动机与电机的混合推进与柴发机组与储能单元的协调供电,同时实现储能单元与发动机冷能的多级利用,余热系统能够实现热能的多梯度利用,减少了船舶能耗提高了整船效率,提高了系统的适用范围。
-
公开(公告)号:CN111332445A
公开(公告)日:2020-06-26
申请号:CN202010232875.X
申请日:2020-03-28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IPC: B63H21/20 , B63H21/38 , B60L58/26 , B60L58/27 , B60L50/10 , B60L50/40 , H01M10/613 , H01M10/615 , H01M10/62 , H01M10/6554 , H01M10/6556 , H01M10/6568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单轴双电机船舶氨电混合动力系统,包括氨燃料发动机、第一可逆电机、第二可逆电机、柴发机组、蓄电池、电容、螺旋桨、液氨存储供给装置、变电装置、船舶电网、船舶负载、第三可逆电机、整船冷却系统。氨燃料发动机与第一可逆电机通过皮带曲轴连接,与第二可逆电机经过离合器轴连接,可逆电机通过离合器与齿轮箱连接驱动变桨距螺旋桨。第一可逆电机与第二可逆电机通过两条馈能电路与船舶电网连接。本发明能够实现氨燃料发动机与电机的混合推进与柴发机组与储能单元的协调供电,同时实现储能单元与发动机冷能的多级利用,减少了船舶能耗提高了整船效率,提高了系统的适用范围。
-
公开(公告)号:CN111403853B
公开(公告)日:2023-04-18
申请号:CN202010232874.5
申请日:2020-03-28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IPC: H01M10/613 , H01M10/617 , H01M10/625 , H01M10/653 , H01M10/6554 , H01M10/6556 , H01M10/6567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极耳与模组底部联合液冷散热的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包括电芯、正极耳、负极耳、连接排、极耳液冷板、隔离框、均热膜、底液冷板、底隔热垫。通过连接排连接电芯正、负极,再由左、右端板和外围紧固绑带固定成组;系统上部设置隔离框,通过结构胶粘于电芯顶面,隔离框设置前、后两槽道填平导热胶后铺设均热膜,均热膜上方设置极耳液冷板;电芯底部从上到下依次设有下液冷板、底均热膜、底隔热垫。本发明基于电芯极耳与底部联合液冷散热,系统结构紧凑、温度均匀性高、散热效果好;上、下液冷板夹持模组,可进一步强化系统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11403847B
公开(公告)日:2022-09-02
申请号:CN202010232856.7
申请日:2020-03-28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IPC: H01M10/613 , H01M10/625 , H01M10/653 , H01M10/6552 , H01M10/6551 , H01M10/6554 , H01M10/6567 , H01M10/658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相变材料与U型扁平热管耦合的动力电池极耳散热系统,包括电芯、软排、相变材料模块、U型扁平热管、隔离框、均热膜、下液冷板、底隔热垫。电芯通过软排连接,再由左、右端板和外围紧固绑带固定成组;电池模组上部设置隔离框,通过结构胶将其粘于电芯顶面;隔离框设置前、中、后三个槽道,前、后两个槽道设置U型扁平热管,其水平段为蒸发端,竖直段为冷凝端;电芯底部自上而下依次设有底均热膜、下液冷板、隔热垫。本发明基于电芯极耳与底部联合散热,耦合相变材料、热管和液冷技术,空间利用率高、散热效果佳、温度均匀性好。
-
公开(公告)号:CN111403848B
公开(公告)日:2022-07-15
申请号:CN202010232859.0
申请日:2020-03-28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IPC: H01M10/613 , H01M10/615 , H01M10/617 , H01M10/625 , H01M10/653 , H01M10/655 , H01M10/6554 , H01M10/6556 , H01M10/6567 , H01M10/6569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极耳液冷方式的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包括电池模组、极耳液冷板、储液箱、加热器、内循环水泵、外循环水泵、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蒸发器、板式换热器,构成电池极耳液冷单元、压缩机组主制冷单元、板式换热器副冷却单元、液冷内循环单元和液冷外循环单元。本发明为基于极耳液冷方式的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通过流通的冷媒在电池极耳处散、预热,可以大大减小换热热阻,利于电池更快速换热,提高热管理效率,系统集成度高。
-
公开(公告)号:CN112721736A
公开(公告)日:2021-04-30
申请号:CN202110046294.1
申请日:2021-01-14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IPC: B60L58/26 , B60L58/27 , B60L3/00 , F25B1/00 , A62C3/07 , A62C3/16 , A62C31/00 , A62C37/38 , H01M10/613 , H01M10/615 , H01M10/625 , H01M10/635 , H01M10/6567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冷却和灭火功能的一体式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压缩机、冷凝器、干燥过滤器、制冷电磁阀、毛细管、蒸发器依次相连形成压缩机组制冷单元;制冷电磁阀前引出手动阀和喷液电磁阀形成喷淋支路;压缩机和冷凝器之间的管路上引出手动阀和热力电磁阀形成热旁通支路;第一三通连接阀、吸水过滤器、调节阀连接到电池液箱里的液冷板的出液口形成液体冷却支路,第二三通连接阀、吸水过滤器和回液电磁阀到密封电池液箱的回液口形成液体灭火支路,循环泵、温度传感器、流量传感器、流量调节阀、隔膜阀和加热器依次相连形成液冷循环单元。本发明集成冷却和灭火功能于一体,可以提高系统空间利用率,增强整个热管理系统的安全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1403852A
公开(公告)日:2020-07-10
申请号:CN202010232873.0
申请日:2020-03-28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IPC: H01M10/613 , H01M10/617 , H01M10/625 , H01M10/6563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交替性开闭的可控式风冷电池热管理系统,包括:电芯、电池风箱、导流板、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内循环风机,加热器、外循环风机。通过管路将电池散热单元,内循环风冷单元,外循环风冷单元,压缩机组制冷单元串接成可交替性开闭的主动控制型风冷电池热管理系统。本发明通过设置两个独立且对称风道,按照一定频率交替性开闭风口,基于对称性的风道结构可以平衡电池风箱内不同位置电芯的温度差异,设计两个独立支路可以实现对热管理系统的主动控制,大大增加电池模组的温度均匀性。
-
公开(公告)号:CN111403847A
公开(公告)日:2020-07-10
申请号:CN202010232856.7
申请日:2020-03-28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IPC: H01M10/613 , H01M10/625 , H01M10/653 , H01M10/6552 , H01M10/6551 , H01M10/6554 , H01M10/6567 , H01M10/658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相变材料与U型扁平热管耦合的动力电池极耳散热系统,包括电芯、软排、相变材料模块、U型扁平热管、隔离框、均热膜、下液冷板、底隔热垫。电芯通过软排连接,再由左、右端板和外围紧固绑带固定成组;电池模组上部设置隔离框,通过结构胶将其粘于电芯顶面;隔离框设置前、中、后三个槽道,前、后两个槽道设置U型扁平热管,其水平段为蒸发端,竖直段为冷凝端;电芯底部自上而下依次设有底均热膜、下液冷板、隔热垫。本发明基于电芯极耳与底部联合散热,耦合相变材料、热管和液冷技术,空间利用率高、散热效果佳、温度均匀性好。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