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高斯过程回归的无线信号源定位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143164A

    公开(公告)日:2019-01-04

    申请号:CN201811184494.8

    申请日:2018-10-1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S5/06 G01S5/0215 G01S5/0278

    Abstract: 基于高斯过程回归的无线信号源定位方法,涉及无线信号源定位技术领域,为了解决现有的无线信号定位方法需要的场景先验信息多,场景变更需要重新获知场景分布信息的问题。本发明包括部署无线信号探测器,所有无线信号探测器的位置信息形成矩阵X;各无线信号探测器采集得到接收信号强度信息,并互相交换信息,所有接收信号强度信息形成向量r;矩阵X和向量r形成训练集,建立高斯过程回归模型,并根据训练集求解高斯过程回归模型中的超参数,得到建立好的高斯过程回归模型;采用建立好的高斯过程回归模型对新的位置处的接收信号强度信息进行预测,完成整个关注区域的接收信号强度分布的预测,得到信号发射源位置。本发明适用于定位信号发射源位置。

    基于群分析算法的元件贴装数据优化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729699B

    公开(公告)日:2016-08-31

    申请号:CN201410028195.0

    申请日:2014-01-22

    Abstract: 基于群分析算法的元件贴装数据优化方法,涉及贴片机贴数据优化技术领域。解决目前对于元件贴装数据没有统一实现优化和调整方法而导致的贴装效率和精度低的问题,依次通过建立元件属性向量表示、采用聚类分析算法将元件分成四类、建立元件属性分析列表、根据元件属性分析列表调整元件的贴片角度和背面元件坐标。通过以上步骤实现所有元件按照贴片机吸嘴旋转最小角度且统一坐标系下的贴装,有效保证了贴片精度,提高了贴片的精度和效率。将精度和效率分别提高了5%和10%。本发明用于贴片机表面贴装。

    表面贴装系统工艺流程划分及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732006B

    公开(公告)日:2016-05-25

    申请号:CN201410028193.1

    申请日:2014-01-22

    Abstract: 表面贴装系统工艺流程划分及控制方法,属于电气技术及电气工程领域。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贴装工艺存在生产效率低的问题。步骤一、贴装准备过程;步骤二、贴装坐标系建立过程;步骤三、贴装元件过程:贴装元件过程由拾取元件、元件姿态矫正、废弃元件和元件贴装四个子过程组成;步骤四、故障处理:流程实时监控机器的运行状态,反馈故障信息,通过容错机制或提供人机交互接口的利用人工处理的方式消除故障;所述的故障包括:基准零位查找故障、运动系统故障、视觉系统故障、供料器异常、元件贴装故障、吸嘴更换故障;步骤五、工作记录。利用本方法的机器贴装速度大致是3秒左右一个电阻,没有优化之前是5秒左右,提高于现有生产工艺效率达至少15%。

    一种具有快速止血功效的纳米纤维毡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520763B

    公开(公告)日:2015-05-06

    申请号:CN201310478974.6

    申请日:2013-10-14

    Abstract: 一种具有快速止血功效的纳米纤维毡的制备方法,它涉及一种纳米纤维毡的制备方法。它要解决现有止血纱布的微观尺寸普遍较大,在止血过程中与创口接触时,不利于血液的迅速吸收的问题。方法:一、配制混合溶剂;二、制备醋酸纤维素溶液;三、制备纳米纤维毡;四、制备氧化纳米纤维素毡;五、制备氧化再生纤维素钠纳米纤维毡,经醇洗、干燥后即完成具有快速止血功效的纳米纤维毡的制备。本发明制备的纳米纤维毡具有比表面积大、快速止血、创面保护,良好的水溶性和生物可吸收性能,降低了原材料的酸性,扩大了材料的应用范围,使其不仅可以用于体外创面、部分脏器创面,更可以用于对酸性材料敏感的脑部手术中。

    基于四轴联动贴片机的贴装头运动路径优化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732007A

    公开(公告)日:2014-04-16

    申请号:CN201410028194.6

    申请日:2014-01-22

    Abstract: 基于四周联动贴片机的贴装头运动路径优化方法,属于电气设备及电气工程领域。本发明针对现有贴装头运动路径存在贴片机贴装头的运动时间较长、整体运动轨迹的平滑性差等问题而提出的。在运动路径平面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求取通过点P0和点P2的直线L1的方程;在直线L1上任取一点P3作为曲线路径的起始点;由已知P1和P3两点的函数值及函数在这两点的导数值可以对两点间进行Hermite三次多项式插值,求解使为目标函数最小值的X轴偏移量m和点P3的横坐标x3,所述目标函数为从起始点P0到触发点P1的运动时间t;根据步骤六得到的X轴偏移量m值和x3值求得起始点P0到触发点P1间的优化运动路径。本方法得到的贴片机贴装头运动路径提高从起始点到终止点的运动速度。

    表面贴装系统工艺流程划分及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732006A

    公开(公告)日:2014-04-16

    申请号:CN201410028193.1

    申请日:2014-01-22

    Abstract: 表面贴装系统工艺流程划分及控制方法,属于电气技术及电气工程领域。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贴装工艺存在生产效率低的问题。步骤一、贴装准备过程;步骤二、贴装坐标系建立过程;步骤三、贴装元件过程:贴装元件过程由拾取元件、元件姿态矫正、废弃元件和元件贴装四个子过程组成;步骤四、故障处理:流程实时监控机器的运行状态,反馈故障信息,通过容错机制或提供人机交互接口的利用人工处理的方式消除故障;所述的故障包括:基准零位查找故障、运动系统故障、视觉系统故障、供料器异常、元件贴装故障、吸嘴更换故障;步骤五、工作记录。利用本方法的机器贴装速度大致是3秒左右一个电阻,没有优化之前是5秒左右,提高于现有生产工艺效率达至少15%。

    基于慢光群速度的高灵敏度的谐振式光纤陀螺

    公开(公告)号:CN100567897C

    公开(公告)日:2009-12-09

    申请号:CN200710144383.X

    申请日:2007-09-28

    Abstract: 基于慢光群速度的高灵敏度的谐振式光纤陀螺,它涉及的是光纤陀螺的技术领域。它是为了克服现有谐振式光纤陀螺存在灵敏度低(0.1度/小时),而不能满足近程/中程导弹和商用飞机的姿态对准,特别是不能满足在空间定位和潜艇导航等方面对灵敏度要求很高场所的问题。它的变频激光器(1)的激光输出端通过群速度控制系统(2)、光纤分束器(3)、第一铌酸锂相位调制器(4)、第二铌酸锂相位调制器(5)、第一光纤耦合器(6)、第二光纤耦合器(7)、第三光纤耦合器(10)与色散光纤环形谐振腔(11)相连接。本发明具有很高的灵敏度,其灵敏度达ng倍,ng为群速折射率,并具有造价成本低廉、结构简单、体积小的优点。

    基于慢光群速度的高灵敏度的谐振式光纤陀螺

    公开(公告)号:CN101126642A

    公开(公告)日:2008-02-20

    申请号:CN200710144383.X

    申请日:2007-09-28

    Abstract: 基于慢光群速度的高灵敏度的谐振式光纤陀螺,它涉及的是光纤陀螺的技术领域。它是为了克服现有谐振式光纤陀螺存在灵敏度低(0.1度/小时),而不能满足近程/中程导弹和商用飞机的姿态对准,特别是不能满足在空间定位和潜艇导航等方面对灵敏度要求很高场所的问题。它的变频激光器(1)的激光输出端通过群速度控制系统(2)、光纤分束器(3)、第一铌酸锂相位调制器(4)、第二铌酸锂相位调制器(5)、第一光纤耦合器(6)、第二光纤耦合器(7)、第三光纤耦合器(10)与色散光纤环形谐振腔(11)相连接。本发明具有很高的灵敏度,其灵敏度达ng倍,ng为群速折射率,并具有造价成本低廉、结构简单、体积小的优点。

    一种基于数值仿真的激光增减材制造中的变形行为预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390925B

    公开(公告)日:2024-12-03

    申请号:CN202311384139.6

    申请日:2023-10-24

    Abstract: 一种基于数值仿真的激光增减材制造中的变形行为预测方法,涉及一种激光增材和减材制造中的变形行为预测方法。目的是有效的控制金属材料在增材和减材制造过程中的变形量,避免工件内部应力过大造成的精度低和开裂问题。本发明通过得到增材和增减材复合制造样品最终的残余应力分布情况以及各个部位的应力随时间变化曲线,并标记高屈服应力的分布区域标为最易发生区域,进行精准的预测制造过程中因热应力以及机械应力过大导致的材料变形。本发明能够指导制造工艺,有效的控制金属材料在增材和减材制造过程中的变形量,避免工件内部应力过大造成的精度低和开裂问题发生。

    一种基于数值仿真的激光增减材制造中的变形行为预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390925A

    公开(公告)日:2024-01-12

    申请号:CN202311384139.6

    申请日:2023-10-24

    Abstract: 一种基于数值仿真的激光增减材制造中的变形行为预测方法,涉及一种激光增材和减材制造中的变形行为预测方法。目的是有效的控制金属材料在增材和减材制造过程中的变形量,避免工件内部应力过大造成的精度低和开裂问题。本发明通过得到增材和增减材复合制造样品最终的残余应力分布情况以及各个部位的应力随时间变化曲线,并标记高屈服应力的分布区域标为最易发生区域,进行精准的预测制造过程中因热应力以及机械应力过大导致的材料变形。本发明能够指导制造工艺,有效的控制金属材料在增材和减材制造过程中的变形量,避免工件内部应力过大造成的精度低和开裂问题发生。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