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636869A
公开(公告)日:2023-08-25
申请号:CN202310666049.X
申请日:2023-06-06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连续倾斜直线扫描的反螺旋轨迹CT扫描方法,属于射线断层成像技术领域。本发明基本实现步骤为:S1:射线源射束沿轴向倾角γ的斜线轨迹平移,平板探测器不动,完成一段斜线轨迹锥束扫描;S2:射线源和探测器的组合与被测物进行轴向相对平移间距h,且被测物旋转角度间隔Δθ;S3:继续步骤S1的一段斜线扫描,以此往复完成一圈由多段斜线组合的螺旋扫描;S4:重复步骤S1‑S3,但旋转方向与之前步骤旋转方向相反完成一圈斜线扫描,形成逐次反螺旋轨迹,直至覆盖被测物。相较以往CT系统,本发明不仅能实现横向截断的大物体成像,还能实现轴向截断的长物体成像,分辨率高且易实现。
-
公开(公告)号:CN116630460A
公开(公告)日:2023-08-22
申请号:CN202310666193.3
申请日:2023-06-06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源直线扫描轨迹的探测器行向微分高质量图像重建方法,包括二维方法和三维方法,步骤如下:S1.初始化参数i=1,直线扫描段数T和旋转角度间隔Δθ,待重建图像零空间S2.获取第i段射线源直线扫描的投影;S3.对投影数据预加权;S4.对加权投影沿探测器方向微分;S5.对微分投影进行加权反投影,得到第i段Hilbert图像;S6.对Hilbert图像沿第i段射线源轨迹进行有限希尔伯特逆变换,重建第i段有限角图像S7.使i=i+1,S8.若i≤T,则使直线CT扫描系统旋转(i‑1)·Δθ角度,并跳转至S2,依次循环直至i>T,完成图像的重建。本发明面向直线CT扫描轨迹,能直接避免截断投影所导致的伪影,能采集较少的投影重建高质量二维或三维图像,提高了扫描效率并降低了对计算平台的存储和算力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16531013A
公开(公告)日:2023-08-04
申请号:CN202310666112.X
申请日:2023-06-06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一种连续倾斜直线扫描变螺距螺旋CT的扫描方法及图像重建方法,属于射线断层成像技术领域,扫描方法包括:S1:射线源沿轴向倾角γ(t)的倾斜直线轨迹平移,平板探测器不动,完成第t圈扫描中一段倾斜直线扫描;S2:射线源和探测器组合与被测物轴向相对平移h(t),且被测物旋转角度间隔Δθ;S3:继续S1倾斜直线扫描;以此往复直至变螺距螺旋扫描轨迹覆盖被测物。重建方法包括:S1’:通过差分反投影算子得到第n段倾斜直线扫描的三维DBP图像;S2’:对第n段DBP图像沿轴向逐层进行一维有限Hilbert逆变换;S3’:将所有段倾斜直线扫描的重建结果累加。本发明能实现横向截断且轴向截断的大长物体的可变螺距扫描与成像,分辨率高且易实现。
-
公开(公告)号:CN119086605A
公开(公告)日:2024-12-06
申请号:CN202411226227.8
申请日:2024-09-03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一种多源多探测器X射线检测仪自动位置标定方法及设备,属于工业无损检测设备领域,包括:多个安装在X射线检测设备上的红外发射器、接收器与反射靶点;依次根据发射与反射的红外线计算并调整射线源与物体、射线源与探测器之间的横向、纵向位置、高度,以及角度,最终实现自动位置标定。本发明能有效减少手动标定的人工成本,提升标定效率,同时可以提升无损检测设备位置标定的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7745630A
公开(公告)日:2024-03-22
申请号:CN202310645840.2
申请日:2023-06-01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 中广核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国广核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6T7/00 , G06T7/62 , G06V10/764 , G06V10/30 , G06V10/82 , G06N3/0475 , G06N3/094
Abstract: 一种深度学习CT图像质量提升及可信度评估方法,属于CT成像技术领域,包括:利用低剂量CT或稀疏角度方式进行圆周CT扫描获取低质量CT图像;采用标准剂量CT或完整角度扫描方式获取标签图像数据,将配对图像输入pix2pix网络进行训练;将模型输出结果与标签数据同时输入图像可信度评估网络,并生成与CT图像尺寸一致的可信度热力图;最后根据人工设置的可信度威胁程度标准,由程序自动标注生成的高质量CT图像中的虚假信息。本发明可有效解决由于低剂量或稀疏投影导致图像中出现条纹伪影和图像模糊问题,同时可根据人工设置的可信度威胁标准标注出生成CT图像中存在的虚假信息,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深度学习模型鲁棒性低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7726699A
公开(公告)日:2024-03-19
申请号:CN202310645804.6
申请日:2023-06-01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 中广核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国广核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6T11/00 , G06T5/77 , G06T5/60 , G06T7/66 , G06N3/0475 , G06N3/0464 , G06N3/094
Abstract: 一种深度学习循环匹配稀疏角度CT伪影去除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初始化直线扫描段数T、旋转角度间隔Δθ,并由滤波反投影算法得到带伪影的CT图像,将稀疏正弦图与带伪影的CT图像配对并进行图像合并;将合并后的图像作为训练数据并以原始CT图像与正弦图合并后的结果作为标签数据进行图像匹配翻译网络的训练;不断循环匹配训练,直到满足预先设定的标准,将模型训练得到的结果拆分;最终输出高质量的CT重建图像。本发明可以有效解决由于稀疏投影导致图像中出现条纹伪影,图像模糊以及因扫描或算法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噪声,同时图像合并后再进行深度学习模型的循环匹配训练能保证在投影域与图像域能极大提升重建的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7491397A
公开(公告)日:2024-02-02
申请号:CN202310666088.X
申请日:2023-06-06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G01N23/046
Abstract: 面向大长径比工件的斜线扫描卧式螺旋扩大视场CT装置与扫描方法,属于射线断层成像技术领域,系统基本组成包括:射线源、平板探测器、数据采集系统、计算平台、控制系统、机械运动系统;本发明主要特征在于由射线源斜线扫描形成的螺旋轨迹及其实现的机械运动系统,实现步骤为:S1:射线源射束沿轴向倾角γ的斜线轨迹平移,平板探测器不动,完成一段斜线锥束扫描;S2:被测工件沿其轴向相对平移间距l,且被测物旋转角度间隔Δθ;S3:继续步骤S1的一段斜线扫描;以此往复直至覆盖被测物,形成斜线扫描的卧式螺旋轨迹。本发明不仅具备直线扫描简单易控制以及方便扩大横向视场等特性,而且能检测截面大且轴向长的大长径比工件。
-
公开(公告)号:CN117333562A
公开(公告)日:2024-01-02
申请号:CN202311037017.X
申请日:2023-08-16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一种面向多段斜线组合螺旋CT的重排重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初始化扫描圈数Nr,螺距h,覆盖一圈所需的斜线扫描段数T,一段斜线扫描的源采样点数N,斜线扫描轨迹的长度Ls以及z向仰角γ;S2.获取锥束投影数据;S3.寻找距离待重建zm平面最近的源采样点索引,将其转化为第tm段斜线扫描中第nm个源采样点;S4.以源采样点索引(nm,tm)为中心索引上下共N·T组源采样点对应的锥束投影;S5.将多段斜线组合螺旋CT的锥束投影重排成平面多段直线扫描几何的扇束投影;S6.将重排后的扇束投影分直线段进行重建;S7.循环执行步骤S3~S6重建堆叠的zm平面,得到三维图像。本发明多段斜线组合螺旋CT,能减少层间伪影,提高层间分辨率和重建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7036527A
公开(公告)日:2023-11-10
申请号:CN202311037036.2
申请日:2023-08-16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一种面向分段螺旋CT的单层重排重建方法,包括:S1.初始化分段螺旋CT的扫描参数;S2.采集分段螺旋CT的锥束投影数据;S3.构建与分段螺旋CT几何一致而没有轨迹交叉的离散连续折线轨迹;S4.在离散连续折线轨迹中,搜索距离待重建切片最近的采样点;S5.引入折线轨迹索引,用于限制采样点索引;S6.以搜索的源采样点为中心,索引出锥束投影数据,通过单层重排方法,得到虚拟平面多段直线扫描几何的扇束投影集;S7.对各段直线扫描投影数据两端截断的投影数据拼接,得到T段不同直线扫描轨迹的扇束投影;S8.将T段扇束投影分别进行二维重建;S9.循环执行S4~S8,最终得到重建的三维CT图像。本发明面向分段螺旋CT,能获得层间伪影少和层间分辨率高的三维图像,重建效率高。
-
公开(公告)号:CN115217893B8
公开(公告)日:2023-10-10
申请号:CN202210835009.9
申请日:2022-07-15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F16F15/02 , F16F15/027 , F16F15/03 , B60P7/16 , G01B11/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精密设备主动气磁隔振与主动阻尼转运装置,属于转运设备技术领域,其技术方案包括车架、隔振平台、气浮隔振单元、高度检测与控制装置和处理器,所述隔振平台支撑被转运设备,还包括主动阻尼单元、限位单元和电磁负刚度隔振单元,所述气浮隔振单元、主动阻尼单元、限位单元、高度检测与控制装置和电磁负刚度隔振单元分别在车架的上底面和四个内侧面与所述隔振平台间并联间隔设置若干个。通过隔振单元的三向布置实现了三向隔振,采用正负刚度并联的形式降低了起始隔振频率,添加主动阻尼单元和限位单元提高了隔振性能,实现了强冲击作用下的安全防护,解决了现有技术不能在精密设备转运过程中实现三向精密隔振与冲击防护的问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