羟基磷灰石纳米空心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表面羧基改性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298323B

    公开(公告)日:2011-05-11

    申请号:CN200810064600.9

    申请日:2008-05-28

    Abstract: 羟基磷灰石纳米空心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表面羧基改性方法,它涉及一种纳米空心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表面改性方法。现有方法制备的空心羟基磷灰石纳米材料都是粒径大于100nm的空心羟基磷灰石纳米球,且粒径大不适宜作纳米药物载体和不具有控制药物释放功能的问题。一、原材料混合、搅拌;二、回流搅拌;三、离心;四、干燥、煅烧。表面改性:一、超声分散然后柠檬酸,再回流搅拌;二、离心、干燥。本发明羟基磷灰石纳米空心材料粒径小,孔体积和表面积大;表面改性赋予了羟基磷灰石纳米空心材料对pH值感应的性质,成为调控pH值控制药物释放的智能型药物载体。

    一种负载氧化锡的碳空心球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785983A

    公开(公告)日:2010-07-28

    申请号:CN201010142012.X

    申请日:2010-04-08

    Abstract: 一种负载氧化锡的碳空心球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它涉及碳空心球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本发明解决了现有的负载氧化锡的碳空心球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工艺复杂、产率低的问题。本发明:1.将间苯二酚、甲醛、碳酸钠、氯化锡和水制成水相溶液;2.将正己烷和Span-80制成油相溶液;3.在搅拌下,将水相溶液滴入油相溶液,升温至60℃~85℃保持4h~48h,得到前驱体;4.将前驱体洗涤干燥;5.前驱体在用氮气或氩气保护下热处理,得到负载氧化锡的碳空心球复合材料。本发明工艺简单,碳空心球的产率为60%~80%,本发明可用于制备电容器的电极材料。

    一种高硼含量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8994595A

    公开(公告)日:2024-11-22

    申请号:CN202411125574.1

    申请日:2024-08-1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硼含量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涉及高分子材料技术领域。高硼含量聚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氮气或氩气保护下,将聚硅氮烷溶于有机溶剂,得到聚硅氮烷混合溶液;在‑10℃至0℃的温度下,向聚硅氮烷混合溶液中加入氨硼烷,搅拌反应,得到高硼含量聚合物。在‑10℃至0℃的温度下,通过低温液相辅助,氨硼烷与聚硅氮烷之间发生硼氢反应,制备出高硼含量聚合物,以氨硼烷作为硼源,降低了合成难度并且增加了合成效率;并且氨硼烷中硼含量较高且氨硼烷无毒安全;与此同时其合成能够在低温条件下完成,反应更加容易和安全,提高了合成聚合物的合成效率,有利于实现高硼含量聚合物的大批量生成。

    具有高安全性复合凝胶固态电解质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865072B

    公开(公告)日:2024-09-27

    申请号:CN202210465900.8

    申请日:2022-04-2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高安全性复合凝胶固态电解质及其制备方法,涉及固态电解质技术领域,所述具有高安全性复合凝胶固态电解质包括无机电解质材料、有机凝胶聚合物和液态电解质;所述无机电解质材料具有定向连续孔结构;所述无机电解质材料占所述无机电解质材料与所述有机凝胶聚合物总质量的质量百分比为30%‑70%。本发明通过在凝胶固态电解质中添加无机电解质材料作为支撑骨架,同时对无机电解质材料与有机凝胶聚合物的质量比进行了设计,提高了整体的机械强度,防止形成的钠金属枝晶刺破电解质膜,提高钠离子电池的循环稳定性和使用安全性,同时具有高安全性复合凝胶固态电解质具有定向连续结构,保证了离子传输路径和离子传输速率。

    一种连续梯度刀具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041684B

    公开(公告)日:2024-03-12

    申请号:CN202210499099.9

    申请日:2022-05-0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连续梯度刀具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将钛合金与陶瓷增强体按照不同配比混合分别制备多组混合粉体;将多组所述混合粉体分别与溶剂、分散剂、粘结剂和增塑剂混合制得多组流延浆料,采用流延成型工艺制备多组生带;将所述生带叠层设置并模压成型,制得生坯,其中,所述生带按照由中间至两侧陶瓷增强体含量逐渐增加的方式叠层设置;将所述生坯进行热压烧结,制得连续梯度刀具材料。本发明通过流延成型以及热压烧结制备出一种简单高效、适合大规模生产的具有表硬芯韧结构的连续梯度刀具材料,提高刀具使用寿命和拓宽使用领域。

    多孔介质材料内液体流动控制方法与芯片

    公开(公告)号:CN112067383B

    公开(公告)日:2023-07-28

    申请号:CN202010812995.7

    申请日:2020-08-1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多孔介质材料内液体流动控制方法与芯片,多孔介质材料内液体流动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打印具有流道与阀门的多孔介质基材,流道通过阀门进行分隔;将待检测的液体与用于调节液体的表面张力的调节剂混合,调节剂在设定时间内扩散至阀门并达到设定浓度后,改变液体在阀门中的通过状态。本发明利用调节剂调节液体的表面张力,同时基于调节剂的扩散实现液体延迟通过阀门或者被阀门延迟阻隔,操作方便,无需额外的控制装置,成本低廉。

    一种颗粒增强钛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044792A

    公开(公告)日:2022-09-13

    申请号:CN202210499106.5

    申请日:2022-05-0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颗粒增强钛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复合材料技术领域。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向含硼前驱体的溶液中加入钛合金粉末,得到混合溶液;对混合溶液进行减压蒸馏,得到复合粉体;对复合粉体进行模压成型,并在惰性气氛下对成型后的坯体进行固化和裂解;对裂解后的坯体进行烧结,制得颗粒增强钛基复合材料。本发明通过含硼前驱体分子提供增强体,有利于提高复合材料的塑性,且避免现有球磨过程中小尺寸颗粒的团聚以及引入杂质的问题,另外,含硼前驱体分子裂解后在钛颗粒表面会形成均匀分布的不同原子,不同原子在钛合金中扩散路径不同,使制得的颗粒增强钛基复合材料具有多级网状结构,协同提高材料的强度和塑性。

    具有高安全性复合凝胶固态电解质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865072A

    公开(公告)日:2022-08-05

    申请号:CN202210465900.8

    申请日:2022-04-2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高安全性复合凝胶固态电解质及其制备方法,涉及固态电解质技术领域,所述具有高安全性复合凝胶固态电解质包括无机电解质材料、有机凝胶聚合物和液态电解质;所述无机电解质材料具有定向连续孔结构;所述无机电解质材料占所述无机电解质材料与所述有机凝胶聚合物总质量的质量百分比为30%‑70%。本发明通过在凝胶固态电解质中添加无机电解质材料作为支撑骨架,同时对无机电解质材料与有机凝胶聚合物的质量比进行了设计,提高了整体的机械强度,防止形成的钠金属枝晶刺破电解质膜,提高钠离子电池的循环稳定性和使用安全性,同时具有高安全性复合凝胶固态电解质具有定向连续结构,保证了离子传输路径和离子传输速率。

    一种抗摔陶瓷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929469A

    公开(公告)日:2022-01-14

    申请号:CN202111345558.X

    申请日:2021-11-15

    Inventor: 刘强 叶枫 周玉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抗摔陶瓷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涉及陶瓷材料技术领域,所述抗摔陶瓷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将30‑80体积分数的陶瓷粉体、5‑50体积分数的陶瓷前驱体与1‑20体积分数的烧结助剂混合,形成第一混合粉体;将第一混合粉体置于惰性气氛或第一还原气氛中进行热处理,得到第二混合粉体;将第二混合粉体与醇类试剂混合,得到陶瓷浆料;将氮化硼先驱体溶于去离子水中得到饱和溶液,并将所述饱和溶液加入到所述陶瓷浆料中,搅拌至混合后的陶瓷浆料中所述去离子水与所述醇类试剂的质量比为1:40‑1:20,经干燥后,得到第三混合粉体;将第三混合粉体于第二还原气氛中进行热处理、成型、烧结后得到抗摔陶瓷材料。本发明抗摔陶瓷材料抗摔能力强,使用可靠性高。

    一种陶瓷片晶取向分布的聚合物基介质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912520B

    公开(公告)日:2021-02-05

    申请号:CN201810612006.2

    申请日:2018-06-14

    Abstract: 一种陶瓷片晶取向分布的聚合物基介质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方法在于将陶瓷粉末进行表面氨基化,再将树脂微球进行表面磺化,将表面磺化的聚合物微球与去离子水混合后,加入氨基化的陶瓷粉末搅拌,并逐滴加入戊二醛溶液,保温、清洗后烘干,得到复合粉体,置于模具,热压成型,获得陶瓷片晶取向分布的聚合物基介质材料,与现有技术比较,本发明将片状陶瓷粉体包覆在聚合物微球表面,形成具有核壳结构的聚合物微球/陶瓷片晶复合粉体,通过成型过程中聚合物微球的熔化变形对片状复合粉体产生扭转力,实现复合材料中片状陶瓷粉体的取向分布,大幅度提高复合材料的介电常数,进而提高其介电储能密度,为小型化介电储能器件的发展提供材料和技术支撑。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