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级两相厌氧工艺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172710A

    公开(公告)日:2008-05-07

    申请号:CN200710144427.9

    申请日:2007-10-10

    Abstract: 两级两相厌氧工艺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的方法,它涉及一种有机废水的处理方法。本发明是为解决现有单级厌氧反应器的处理效果不易达到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标准的问题。本发明高浓度有机废水首先进入水解酸化反应器,水力停留时间控制在1.5~3h,pH值控制在5.0~6.5,水温控制在25~35℃,容积负荷控制在1.5~3.6kgCOD/(m3·d);一级外循环(EC)厌氧反应器主反应区水温控制在33.5±1℃,pH值控制在7.2±0.2,其回流比控制在600%~900%;表面上升流速控制在8~12m/h,容积负荷控制在20~30kgCOD/m3·d;二级外循环(EC)厌氧反应器主反应区水温控制在29~34℃,pH值控制在6.8~7.4,其回流比控制在300%~500%,表面上升流速控制在5~7m/h,容积负荷控制在4~8kgCOD/m3·d。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减少剩余污泥产量40~70%;减少占地面积1/2~4/5;节省基建投资15~45%;节约运行费用20~30%。

    基于熵调制SLIC的SAR图像海洋目标检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528943B

    公开(公告)日:2024-10-22

    申请号:CN202011540816.5

    申请日:2020-12-2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熵调制SLIC的SAR图像海洋目标检测方法,所述方法步骤如下:步骤一:输入原始SAR图像进行灰度校正和数据动态范围压缩;步骤二:设置聚类中心空间间距,并初始化聚类中心;步骤三:重新优化聚类中心;步骤四:计算每个像素点与当前聚类中心的熵调制相似度ES;步骤五:计算聚类中心更新差e;步骤六:判断e是否小于设定值,或聚类中心更新次数是否大于设定值n;步骤七:统计每个超像素的强度均值,获得SAR图像海洋目标检测结果。相比于现有SAR海洋目标检测方法,本发明的方法保留了经典SLIC算法鲁棒、稳定的优点,易于满足SAR遥感图像的实际应用条件,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一种基于线性放大原理的高温下预应力钢绞线应力应变测量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705044A

    公开(公告)日:2024-03-15

    申请号:CN202311503564.2

    申请日:2023-11-13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线性放大原理的高温下预应力钢绞线应力应变测量装置及方法;高温炉炉内改良锚具固定在钢绞线上,同时设置铁环以供钢筋穿过。高温炉炉外位移计尖端抵在铺了隔热棉的钢板上以记录位移差变化,应力通过千斤顶张拉钢绞线过程中传感器的读数直接得到,而应变变化需通过12mm带肋钢筋传递的位移差进行计算得到;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接触式高温应变引伸计无法直接获得高温下钢绞线应变与测量中丝高估整根钢绞线性能的问题,而提供了高温下整根钢绞线应力、应变测量方法;通过高温下钢绞线应力应变测试系统获得高温下钢绞线的应力应变;保持应力恒定。

    一种基于人工蚁群算法的排水管网模型参数寻优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699611A

    公开(公告)日:2021-04-23

    申请号:CN202011637885.8

    申请日:2020-12-31

    Abstract: 一种基于人工蚁群算法的排水管网模型参数寻优方法,属于市政工程、环境工程以及计算机数值仿真模拟技术交叉领域。本发明为了解决目前针对排水管网模型的参数优化的方法存在准确率低、效率低的问题。本发明包括:以纳什效率系数作为目标函数;确定待优化参数的初始取值范围;将取值范围离散化,通过放置于待优化参数的各个节点上的蚂蚁计算转移概率;根据转移概率选择下一个待优化参数的节点寻优;更新下一个节点的转移概率;对各个节点信息素赋予相同初值进行寻优,输出各个参数节点值;以内部循环输出节点值前后两个节点之间作为下次内部循环求解的变量范围,达到区间离散程度,停止迭代,输出结果。本发明用于排水管网模型参数的优化。

    一种基于随机森林的雷达目标航迹起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688170A

    公开(公告)日:2018-02-13

    申请号:CN201710718821.2

    申请日:2017-08-2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S7/415 G01S13/72 G06K9/6282

    Abstract: 一种基于随机森林的雷达目标航迹起始方法,本发明涉及雷达目标航迹起始方法。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直观法、逻辑法规则粗糙、精度差、需人工设定门限、对强杂波环境的适应能力差;以及修正的Hough变换法等计算量较大、需要多批次量测数据、起始耗时较长、且对非直线运动的目标起始概率低的问题。具体过程为:一:对雷达历史观测数据的点迹组合进行特征提取,形成样本集D;对D进行采样,形成n个训练样本采样集;二:第t个训练样本采样集训练第t个决策树,然后构成随机森林组合分类器;三:在测试阶段,雷达观测区域点迹经过数据预选和特征提取,通过分类器,得到航迹起始结果。本发明用于雷达目标航迹起始领域。

    一种基于支持向量机的雷达目标航迹起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300698A

    公开(公告)日:2017-10-27

    申请号:CN201710720106.2

    申请日:2017-08-21

    Abstract: 一种基于支持向量机的雷达目标航迹起始方法,本发明涉及基于支持向量机的航迹起始方法。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顺序处理方法规则粗糙、需设定经验门限、在强杂波背景下性能急剧下降等缺点;以及批处理方法计算量巨大,需要量测数据批次多的问题。具体过程为:一:提取雷达探测目标的运动信息作为训练样本特征;二:利用训练样本特征训练支持向量机,获得雷达目标分类最优超平面的决策函数;三:利用传统启发式规则法对雷达待分类量测数据进行预选,形成初选航迹;四:将训练好的支持向量机作为分类器,对初选航迹进行分类,区分真实目标与虚假目标,得到航迹起始结果。本发明属于雷达目标数据处理和机器学习领域。

    耐烧蚀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909793A

    公开(公告)日:2015-09-16

    申请号:CN201510277951.8

    申请日:2015-05-27

    Abstract: 耐烧蚀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它涉及一种耐烧蚀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是为了解决现有C/C复合材料在高温条件下易氧化的技术问题。耐烧蚀复合材料按照体积分数由50%~90%的C/C复合材料和10%~50%的浸渗剂制成,制备方法:一、称取原料;二、将浸渗剂置于石墨模具中,放入高温炉,抽真空升温,加压;三、利用填料杆将C/C复合材料置于石墨模具中,保温,冷却至室温,即得。本发明在烧蚀过程中,在复合材料表面生成具有良好抗氧化性能的熔融SiO2层,而弥散分布在液态SiO2中的稀土元素,提高了熔融SiO2的粘度,使得熔融SiO2层能够有效抵抗高速气流冲刷,抑制基体的高温烧蚀。本发明属于复合材料的制备领域。

    一种共形超薄宽带低可探测电磁超表面

    公开(公告)号:CN115064878B

    公开(公告)日:2024-12-13

    申请号:CN202210663119.1

    申请日:2022-06-1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共形超薄宽带低可探测电磁超表面,所述超表面为由自下而上依次设置的金属基底层、第一电介质层、频率选择层、第二电介质层、极化转换层构成的联合超表面,其电磁散射特性由极化转换模块、宽带频率选择模块以及极化转换模块、宽带频率选择模块内基本单元的结构和排列方式决定。本发明的共形超薄宽带低可探测电磁超表面具有宽带低可探测的特性,对原材料的独特性要求低,可用材料局限性较小,适用于各种极端的复杂场景;子模块结构图案简单,仅包括一种联合超表面结构,且排列方式不做严格设置,有效减少了加工成本,有助于实际的工程应用。

    一种可见光透明的红外/激光兼容隐身器件

    公开(公告)号:CN115236777A

    公开(公告)日:2022-10-25

    申请号:CN202210854713.9

    申请日:2022-07-1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见光透明的红外/激光兼容隐身器件,包括若干个周期性排列的吸波单元,每个吸波单元由上层图案贴片层(1)、中间介质层(2)和下层导电薄膜层(3)组成,所述的上层图案贴片层(1)由四个全等的等腰三角形绕贴片层的中心点经90°的四重旋转后形成。本发明在10.6μm处实现高吸收,同时在8~14μm长波红外探测波段控制杂散吸收峰的影响,解决了长波红外与激光隐身难以同时兼顾的问题;在5~8μm红外非探测波段设计宽频多峰吸收,实现红外辐射散热功能;通过器件各层材料的选择,在实现多频段隐身功能的同时保证器件的表面高透光特性。

    两级两相厌氧工艺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0522843C

    公开(公告)日:2009-08-05

    申请号:CN200710144427.9

    申请日:2007-10-10

    Abstract: 两级两相厌氧工艺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的方法,它涉及一种有机废水的处理方法。本发明是为解决现有单级厌氧反应器的处理效果不易达到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标准的问题。本发明高浓度有机废水首先进入水解酸化反应器,水力停留时间控制在1.5~3h,pH值控制在5.0~6.5,水温控制在25~35℃,容积负荷控制在1.5~3.6kgCOD/(m3·d);一级外循环(EC)厌氧反应器主反应区水温控制在33.5±1℃,pH值控制在7.2±0.2,其回流比控制在600%~900%;表面上升流速控制在8~12m/h,容积负荷控制在20~30kgCOD/m3·d;二级外循环(EC)厌氧反应器主反应区水温控制在29~34℃,pH值控制在6.8~7.4,其回流比控制在300%~500%,表面上升流速控制在5~7m/h,容积负荷控制在4~8kgCOD/(m3·d)。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减少剩余污泥产量40~70%;减少占地面积1/2~4/5;节省基建投资15~45%;节约运行费用20~30%。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