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等效梯度折射率匹配及相角约束的宽角域光学增透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882229A

    公开(公告)日:2025-04-25

    申请号:CN202510262295.8

    申请日:2025-03-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等效梯度折射率匹配及相角约束的宽角域光学增透方法,本发明通过选择折射率不同的两种介质材料并分别控制介质层的厚度,可以根据传输矩阵将其转化为具有不同等效折射率和等效厚度的等效介质层,解决了目前有些折射率对应的介质材料不存在问题,以满足后续梯度折射率匹配的需要。此外,通过限制入射光在介质层中的传播角度约束传播相位的变化,从而实现传播相位对角度变化的不敏感性满足宽角域透射增强的需要,并根据传播角度约束的范围可以确定对应折射率的介质材料。根据上述方法可以快速选择出能实现宽角域光学增透的介质材料,大幅缩短了选择介质材料所需要的时间成本。

    基于相变材料的高透光多功能电磁调控光窗

    公开(公告)号:CN118890891A

    公开(公告)日:2024-11-01

    申请号:CN202411290282.3

    申请日:2024-09-14

    Abstract: 一种基于相变材料的高透光多功能电磁调控光窗属于光学透明电磁调控及微波吸收领域。该光窗从上至下依次由前透明介质层、可变谐振层、中间透明介质层和可变透射层构成;可变谐振层由相变材料组成谐振单元阵列排布构成;可变透射层的单元结构包含1片透明孔径型谐振图案、1片透明贴片型谐振图案和不少于1片的相变材料连接片。光窗在相变材料为绝缘态时表现出频率选择高微波透射,而当相变材料为金属态时表现出宽带微波吸收特性,通过外部激励控制相变材料从绝缘态相变为金属态,光窗实现多功能电磁调控。本发明扩展了相变材料在电磁调控领域的应用,且具有设计灵活、多功能,可调控、宽带吸收、高微波透射、应用范围广等优点。

    一种基于多维先验和融合显著图的金属网栅缺陷检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994211A

    公开(公告)日:2024-05-07

    申请号:CN202410094441.6

    申请日:2024-01-2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多维先验和融合显著图的金属网栅缺陷检测方法,由光学成像系统采集金属网栅图像,进行同态滤波处理,得到均衡的灰度图像I;对I提取基于方向可操纵金字塔和Gabor滤波器的多维纹理特征先验以及基于邻域差异性参数计算的分块特征先验进行像素级特征融合得到先验图P;将P带入到鲁棒主成分分析得到WNRPCA,采用ADMM算法求解得到稀疏矩阵E;对E分层进行后验掩膜处理和阈值分割,得到分层显著图并做特征融合得到缺陷检测结果。本发明构造多维特征先验,优化引导低秩分解流程,通过先验信息构建后验掩膜矩阵,辅助显著图分层处理,消除了杂散噪点对缺陷分离过程的干扰,同时具有很好的泛化应用能力。

    一种基于一维光子晶体的可见光透明非线性激光防护光窗

    公开(公告)号:CN117706664A

    公开(公告)日:2024-03-15

    申请号:CN202311493555.X

    申请日:2023-11-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一维光子晶体的可见光透明非线性激光防护光窗,由非线性激光防护结构设置于透明光窗表面构成,该非线性激光防护结构由三种介质TiO2、SiO2和LiNbO3排列构成一维光子晶体,设TiO2、SiO2和LiNbO3分别为A、B和C,则光子晶体的结构为(AB)NC(BA)N,N为AB介质对的重复周期数,设激光防护波长为λ,介质层A、B和C的厚度分别为λ/4、λ/4和λ/2。适用于1064nm激光防护的单个介质层A、B和C的厚度分别为112.7nm、180.9nm和240.7nm。本发明可有效用于1064nm波长激光防护光窗,实现对弱光的高透射率和强光的高衰减率,并同时实现可见光400‑780nm波段高透明。

    一种通讯屏蔽一体化的太赫兹可调透明光窗

    公开(公告)号:CN117555166A

    公开(公告)日:2024-02-13

    申请号:CN202311516866.3

    申请日:2023-11-14

    Abstract: 一种通讯屏蔽一体化的太赫兹可调透明光窗属于光学透明太赫兹屏蔽及太赫兹波段通信领域,该多功能太赫兹屏蔽光窗为对称的五层结构,由上到下分别为:第一调控结构层、第一介质层、中间网栅层、第二介质层和第二调控结构层。该新型结构通过调控连接各个耶路撒冷单元的微小贴片的电导率,可以在0.90THz处调节透过率的变化,实现一种宽带太赫兹波段电磁屏蔽和特定波段窄带太赫兹开关的通讯屏蔽一体化的太赫兹可调透明光窗。

    一种宽波段高透光的智能电磁调控光窗

    公开(公告)号:CN117374603A

    公开(公告)日:2024-01-09

    申请号:CN202311296399.8

    申请日:2023-10-08

    Abstract: 一种宽波段高透光的智能电磁调控光窗属于光学透明智能电磁屏蔽及微波智能通信领域,由集成了透明微带天线与图案化相变材料的超表面、入射电磁波功率检波模块、上位机以及两路输出电源模块构成;其中集成了透明微带天线与图案化相变材料的超表面由四条金属电极及与金属电极连通的引线、透明微带天线、第一透明介质基底、第二透明介质基底以及多个周期性排布的集成图案化相变材料的超表面单元构成。本发明解决了现有的光窗难以实现集宽波段高透明性、感知、决策、执行于一体的透明智能电磁调控功能的问题。

    一种金属网栅缺陷检测的反射式便携成像及图像处理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862842A

    公开(公告)日:2023-10-10

    申请号:CN202310687490.6

    申请日:2023-06-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金属网栅缺陷检测的反射式便携成像及图像处理方法,步骤如下:构建反射式便携成像系统,结合承载运动装置采集金属网栅原位状态下的图像;利用基于频谱滤波融合与霍夫变换的方法提取金属网栅图像的块状缺陷和断线缺陷的先验信息;将采集的图像与缺陷先验信息输入低秩分解模型,获得图像的低秩部分、稀疏部分和噪声部分;对稀疏部分进行阈值分割,提取缺陷。本发明可实现金属网栅原位状态下的成像测量,识别检测金属网栅图像中的多种缺陷,检测结果准确且检测效率高。

    一种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透明微波吸收器件频响预测与微结构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822344A

    公开(公告)日:2023-09-29

    申请号:CN202310708211.X

    申请日:2023-06-15

    Abstract: 一种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透明微波吸收器件频响预测与微结构设计方法,属于电磁超表面设计领域。该方法包括:根据透明微波吸收器件微结构图案以及其所对应的频响、阵列周期、单元厚度构建数据集。将数据集分组输入频响预测模型进行训练,训练完毕的频响预测模型能够替代电磁仿真软件预测透明微波吸收器件微结构对应的频响。将数据集中的单元结构图案部分输入变分自编码器进行训练,训练完毕的变分自编码器能够生成具备数据集特征的图案。联合变分自编码器、频响预测模型与协方差自适应调整进化策略构建透明微波吸收器件微结构设计方法。通过对变分自编码器中的潜向量进行优化,可以直接通过目标频响得到具备此频响的透明微波吸收器件微结构,大幅度提升了设计效率。每次优化都能得到不同的透明微波吸收器件微结构,提升了生成结构的多样性,避免了难以加工的结构被设计。进一步,所提出的微结构设计方法能够通过目标理想频响进行透明微波吸收器件微结构的设计,并能满足单峰、多峰、宽带等不同的设计需求。

    一种基于超薄掺杂金属/介质复合结构的电磁屏蔽曲面光学窗

    公开(公告)号:CN112888288B

    公开(公告)日:2022-10-28

    申请号:CN202110061140.X

    申请日:2021-01-18

    Abstract: 一种基于超薄掺杂金属/介质复合结构的电磁屏蔽曲面光学窗属于光学透明件电磁屏蔽领域。该曲面透明电磁屏蔽器件在曲面衬底上依次沉积介质膜和超薄金属薄膜形成复合结构,并利用共掺杂沉积方法在超薄厚度条件下得到表面连续、粗糙度极低的高质量掺杂金属膜,为大尺寸曲面光窗电磁屏蔽提供了新型解决途径。由于超薄掺杂金属薄膜与介质膜厚度均在几十纳米以下,远远小于微波段电磁波波长,可以提供稳定的强电磁反射,极大地拓宽了电磁屏蔽带宽,解决金属网栅结构由于周期性开孔电磁屏蔽带宽严重受限的问题。同时,通过调控超薄金属/介质单元数量控制复合结构的透光率和电磁屏蔽效率,并实现宽频带范围内的强电磁屏蔽。进一步,通过设计超薄掺杂金属与介质单元厚度与单元数的组合实现复合结构对可见光的耦合传输,实现良好的光学通透性。

    基于相变材料和石墨烯的微波透射通带可调高透光光窗

    公开(公告)号:CN112292014B

    公开(公告)日:2022-07-12

    申请号:CN202011121522.9

    申请日:2020-10-19

    Abstract: 一种基于相变材料和石墨烯的微波透射通带可调高透光光窗属于光学透明电磁屏蔽及微波通信领域。该高透光电磁屏蔽光窗由图案化石墨烯层、透明介质层和集成相变材料的频率选择表面层共同构成,集成相变材料的频率选择表面层和图案化石墨烯层分别平行放置于透明介质层的两侧。所述的集成相变材料的频率选择表面层是由栅网化孔径型频率选择表面、栅网化贴片型频率选择表面和微小相变材料贴片组成。本发明解决了现有的微波吸收技术难以同时实现高光学透明性、可调的透射通带和以吸收为主的带外抑制的问题,具有高透光、透射通带可调和带外抑制以吸收为主的特点。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