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合松茸发酵的液体培养基

    公开(公告)号:CN102786339A

    公开(公告)日:2012-11-21

    申请号:CN201110126284.5

    申请日:2011-05-17

    Inventor: 李长田 李玉

    Abstract: 一种适合松茸发酵的液体培养基,属于农业领域,用于获得松茸菌丝体的人工生产,克服现有的液体培养基产量偏低的不足。本发明的液体培养基依每升培养基含葡萄糖20g、酵母膏0.3g、蛋白胨0.5g、麦精0.3g、硫酸镁0.05g、磷酸二氢钾0.1g、可溶性淀粉40g,其余为水的比例混合。再用3%醋酸调pH至5.5即得。本发明的积极效果是:培养基中选定了可溶性淀粉的最佳含量,提高了单位体积培养基松茸菌丝体的生物量。经实验,发酵产量达到目前最高水平22g/L,可见本发明液体培养基适合松茸的发酵培养。为松茸菌丝的规模化生产和利用提供一定依据。

    增强黑土地肥力和结构稳定性的玉木耳菌渣肥料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9954572A

    公开(公告)日:2025-05-09

    申请号:CN202510180424.9

    申请日:2025-02-1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增强黑土地肥力和结构稳定性的玉木耳菌渣肥料的制备方法,该方法为:将玉米秸秆、木屑、麦麸、豆粕、石灰和石膏混合,得到玉木耳栽培基质,加水后,得到调配后的玉木耳栽培基质;灭菌后,接种玉木耳菌种,采收玉木耳后,剩余的栽培基质作为玉木耳菌渣;将玉木耳菌渣和鸡粪混合后,加水后,得到待堆肥料,堆肥发酵30天,期间每隔3~6天翻堆,得到玉木耳菌渣肥料。还提供了应用,该玉木耳菌渣肥料用于益母草的栽培,增强黑土地肥力和结构稳定性。本发明不仅提升了玉木耳菌渣资源化利用效率,还有效改善了黑土地的肥力和可持续利用性,可广泛应用于药用植物及经济作物的高效种植。

    一种香菇混合菌种栽培料及其应用和香菇定向定量的栽培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652345A

    公开(公告)日:2024-03-08

    申请号:CN202311711367.X

    申请日:2023-12-13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食用菌栽培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香菇混合菌种栽培料及其应用和香菇定向定量的栽培方法。本发明以所述香菇混合菌种栽培料进行香菇的栽培可以保证香菇菌种的萌发和高质量发菌,缩短香菇的出菇时间。以所述香菇混合菌种栽培料为基础,结合刺孔和全遮光的技术特征,能够定点定量的控制香菇子实体的形成,解决了传统出菇模式下憋袋、丛生和爆出等多个香菇出菇问题;能够有效降低香菇子实体的畸形率,试验证明,采用本发明中的栽培方法可以将香菇子实体的畸形率由40%降至10%以内,提高子实体产品的质量;同时,本发明中的栽培方法简单、易操作适用于香菇的工厂化栽培生产。

    一种杏鲍菇栽培用升降式栽培架及其调节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356362A

    公开(公告)日:2024-01-09

    申请号:CN202311539518.8

    申请日:2023-11-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杏鲍菇栽培用升降式栽培架及其调节方法,包括支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组件包括底架,所述底架固定连接一组均匀分布的栽培组件;所述栽培组件包括安装杆,所述安装杆固定连接所述底架,所述安装杆固定连接安装块,所述安装块固定连接固定杆,所述固定杆固定连接一组第二栽培筒;所述安装杆轴承连接圆轴,所述圆轴穿过一组摆动杆,所述圆轴固定连接一个所述摆动杆,所述圆轴转动连接其余所述摆动杆。本发明涉及农业栽培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地讲,涉及一种杏鲍菇栽培用升降式栽培架及其调节方法。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杏鲍菇栽培用升降式栽培架及其调节方法,方便杏鲍菇栽培。

    一种滑子菇栽培基质及滑子菇栽培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479625A

    公开(公告)日:2019-03-19

    申请号:CN201811609404.5

    申请日:2018-12-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滑子菇栽培基质,按质量配比计数,包括以下组分:主料70~80份;辅料20~30份;轻质碳酸钙0.5~5份;石膏0.5~5份;一种滑子菇栽培方法,它包括:1)按所述一种滑子菇栽培基质的组分,称量各原料,主料粉碎、过筛,将辅料、轻质碳酸钙与石膏混合,再与过筛后的主料混合,加水,调节含水量至60%~65%;2)灭菌,冷却降温,装袋,得到滑子菇培养基;3)接入菌种,在23~26℃下培养至长出原基,划袋,转入出菇室培养,栽培至采收,出菇室温度为13~18℃,湿度93%~96%,二氧化碳浓度为400ppm~600ppm,光照强度为180~250 lx,每日光照10~15小时。

    一种玉木耳菌渣生物肥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20025213A

    公开(公告)日:2025-05-23

    申请号:CN202510180340.5

    申请日:2025-02-1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玉木耳菌渣生物肥料的制备方法,该方法为:将玉米秸秆粉碎料、木屑、麦麸、豆粕、石灰和轻质碳酸钙混合,加入水,得到调配后的玉木耳栽培基质;放入聚丙乙烯培养袋内,105℃的条件下常压灭菌后,得到灭菌后的玉木耳栽培基质;在无菌条件下,接种玉木耳菌种,在22℃~25℃,湿度为80%~85%下培养30天,得到菌袋;刺孔在22℃~25℃,湿度为85%~95%下培养至玉木耳成熟后,采收玉木耳,剩余的栽培基质作为玉木耳菌渣生物肥料。还提供了应用,该玉木耳菌渣生物肥料还田,用于番茄种植。本发明既能有效利用玉米秸秆栽培玉木耳过程中产生的菌渣,又能改善土壤肥力和结构,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较高的经济、生态价值。

    一株珊瑚状猴头菌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6515641B

    公开(公告)日:2023-09-29

    申请号:CN202310458717.X

    申请日:2023-04-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株珊瑚状猴头菌及其应用,涉及生物技术领域。该珊瑚状猴头菌于2022年6月20日,保藏在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地址为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保藏编号为CGMCCNo.40223。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瓶栽生产珊瑚状猴头菌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该珊瑚状猴头菌接种在液体培养基中,培养得到液体菌种;将固体培养料装入栽培瓶,灭菌处理后,接种所述液体菌种,之后经过发菌、催菇和出菇管理,最后采收得到珊瑚状猴头菌成品。利用本发明的珊瑚状猴头菌进行工厂化瓶栽,生产周期短,生物学转化率高,自动化程度高,人工成本低,生产效益好,易栽培管理。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