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能源供应系统
    2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7289665A

    公开(公告)日:2017-10-24

    申请号:CN201710432657.9

    申请日:2017-06-09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区域能源供应系统,包括液氨供给装置和燃烧室,该液氨供给装置能将氨供给燃烧室,该燃烧室还接收空气供给,还包括冷量收集装置和热量收集装置;该冷量收集装置连接在液氨供给装置和燃烧室之间以同时气化液氨为氨气及利用液氨的气化潜热收集冷量以向外供冷;该燃烧室具有排气回路,该热量收集装置设在排气回路上并收集排气中的热量以向外供热。它具有如下优点:能同时向外供冷和供热,如为园区、楼宇等区域提供冷、热等能源的清洁和低损耗供应;完全由液氨气化潜热提供冷量,无须氨燃烧提供制冷所需的热能,系统的燃料利用效率显著提升。

    一种SOFC陶瓷支撑体材料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049867A

    公开(公告)日:2023-11-14

    申请号:CN202311026069.7

    申请日:2023-08-15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镁铝复合陶瓷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技术领域。本发明不采用造孔剂,而是以含有大量阴离子的镁铝复合陶瓷材料前驱体为原料,并利用MgO和Al2O3粉末调控其最后制得的镁铝复合陶瓷材料的成分配比,然后通过共磨、制坯、烧结,充分利用陶瓷中Mg‑Al‑O体系自身物相结构转变产生体积变化,从而原位自组装造孔而获得多孔的镁铝复合陶瓷材料。本发明制备得到的镁铝复合陶瓷材料可直接用于SOFC陶瓷外支撑体的制作,所制备的陶瓷外支撑体具有成分可控、热膨胀系数可调的特点,可适配市面上绝大部分的SOFC电池材料,能有效降低SOFC生产成本。

    一种氮硫掺杂硅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3690420B

    公开(公告)日:2023-03-03

    申请号:CN202110987057.5

    申请日:2021-08-26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氮硫掺杂硅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锂离子电池负极上的应用,属于电极材料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的氮硫掺杂硅碳复合材料,包括亚微米级硅和包覆在所述亚微米级硅表面的氮硫掺杂碳聚合物层;所述氮硫掺杂碳聚合物层中分散有铜纳米颗粒。本发明提供的氮硫掺杂硅碳复合材料中氮的存在,能够置换碳材料晶格中的碳原子并在结构中引入空洞或缺陷,硫的存在能够提高毗邻碳原子的正电荷密度,且由于存在法拉第反应,使得氮硫掺杂硅碳复合材料中产生更多锂存储位点,提高氮硫掺杂硅碳复合材料的比容量、导电能力和循环稳定性,大大提高了复合材料与集流体间的导电性,有效提升锂离子电池的电化学性能。

    一种混氨柴油发动机液氨供给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3982788A

    公开(公告)日:2022-01-28

    申请号:CN202111286085.0

    申请日:2021-11-02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混氨柴油发动机液氨供给系统,其中,液氨存储装置与液氨喷射装置通过连接管连接,用于存储液氨;液氨喷射装置分别与液氨存储装置及发动机气缸连接,用于将液氨存储装置内存储的液氨喷射到发动机气缸;安全阀门位于液氨存储装置和液氨喷射装置之间的连接管上,用于控制液氨存储装置和液氨喷射装置的连通;信号采集装置用于采集液氨存储装置内部的压力信号以及气缸排出气体中的氨浓度信号;控制器用于在发动机气缸处于吸气冲程时,控制液氨喷射装置向气缸喷射液氨及根据氨浓度信号和压力信号控制安全阀门的开闭。该系统实现了混氨柴油发动机的液氨供给,且该系统具备独立的控制器,与发动机电子控制单元无通信,可移植性高。

    一种纯氨供能的发动机系统
    2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5750078A

    公开(公告)日:2023-03-07

    申请号:CN202211391648.7

    申请日:2022-11-08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一种纯氨供能的发动机系统,包括储氨装置、氨热裂解装置、氨燃料发动机、发电机以及蓄电池;储氨装置分别气路连通于氨热裂解装置和氨燃料发动机;氨热裂解装置的出气端气路连通于氨燃料发动机,用于提供氨燃料发动机爆炸冲程燃烧;氨燃料发动机的尾气端气路连通于氨热裂解装置,且氨燃料发动机的输出端机械传动连接于发电机,发电机的输出端电连接于蓄电池,且蓄电池电连接于设于氨热裂解装置中的电加热丝,蓄电池电连接于控制系统。该系统形成一闭环系统,有助于大幅度降低各类空气污染物的排放,同时有效减少碳的排放;同时,设于氨热裂解装置内的电热丝在蓄电池的供电下对其内部空间进行加热,以满足氨裂解所需温度。

    一种硅纳米线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锂离子电池负极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566638A

    公开(公告)日:2022-05-31

    申请号:CN202210197295.0

    申请日:2022-03-02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硅纳米线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锂离子电池负极的制备方法,属于电极材料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硅纳米线的制备方法,通过对原料浓度、水热反应以及退火处理的条件的限定得到了非晶态硅纳米线,在作为电极材料时不会发生晶型的转变,并且非晶态硅纳米线对体积膨胀的耐受性更好,因此本发明的非晶态硅纳米线作为电极材料时具有良好的循环稳定性。实施例结果表明,采用本发明提供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硅纳米线作为电极材料的半电池在循环1000圈之后库伦效率接近100%。

    一种铜纳米线缠绕硅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3707862A

    公开(公告)日:2021-11-26

    申请号:CN202110986810.9

    申请日:2021-08-26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铜纳米线缠绕硅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电极材料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的铜纳米线缠绕硅碳复合材料,包括碳包硅颗粒和缠绕在所述碳包硅颗粒表面的铜纳米线;所述碳包硅颗粒包括硅和包覆在所述硅表面的碳层;所述碳层中分散有铜纳米颗粒。本发明提供的铜纳米线缠绕硅碳复合材料的颗粒粒径均匀,铜纳米颗粒在碳层中分散均匀性好,纯度高,碳层对于硅的包覆完整均匀,铜纳米线在碳包硅颗粒表面分布均匀,复合材料中硅内部的导电子性能优异,解决了硅的体积膨胀问题,大大提高了复合材料与集流体间的导电子性,有效提升电化学性能。

    一种可再生能源合成氨的装置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498868A

    公开(公告)日:2020-08-07

    申请号:CN202010338156.6

    申请日:2020-04-26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利用可再生能源合成氨的装置和方法,涉及合成氨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的装置包括能源微网1、电解水制氢装置2、空分装置3、第一缓冲罐4、第一压缩机5、第二缓冲罐6、第三缓冲罐18、换热器7、反应塔8、第一吸附柱17、第二吸附柱11、第三吸附柱20、第一闪蒸塔10、第二闪蒸塔14、第三闪蒸塔15、液氨泵16、第二压缩机12和阀门。本发明利用能源微网为电解水制氢和空分制氮提供可再生能量来源,制得的氢气与氮气混合后进行合成反应,生成的高温出口气在闪蒸冷凝分离后,再进行一次吸附分离,得到氨。本发明可实现无碳氨的生产,吸附分离与冷凝分离结合的方法能够提高合成氨反应中的氮氢转化率及氨合成的速率。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