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5332973B
公开(公告)日:2017-09-29
申请号:CN201510673368.9
申请日:2015-10-16
Applicant: 北京精密机电控制设备研究所 ,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IPC: F15B21/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直列管式冷却器,特别涉及一种电液伺服机构用冷却器及冷却方法,该冷却器可串联、内嵌于电液伺服机构主体结构中,实现电液伺服机构工作介质油液冷却,属于电液伺服机构冷却技术领域。该冷却器包括不锈钢壳体、前端板、折流板、管束、后端板和支撑杆。本发明的低温气体是伺服机构做功后的气体,实现对伺服机构液压油的冷却,不需要外界再引入冷却介质,能源利用率高;本发明通过在不锈钢壳体的外表面上一体成型一个带有进油通道和出油通道的加强筋,使得冷却器的结构紧凑,且该加强筋可作为通道,不需要额外配置管路通道及接头附件,使得冷却器减重效果明显。
-
公开(公告)号:CN107137796A
公开(公告)日:2017-09-08
申请号:CN201610323867.X
申请日:2016-05-16
Applicant: 北京精密机电控制设备研究所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61M1/122 , A61M1/1012 , A61M1/1015 , A61M1/1029 , A61M2210/12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旋转式血泵,包括设有壳体的血泵,血泵的一端设有入口段,血泵的另一端设有出口段,血泵上连接设有电缆,血泵的内部设有叶轮转子;壳体和叶轮转子内分别安装有永磁磁环,永磁磁环形成径向永磁轴承,径向永磁轴承提供径向刚度且将叶轮转子径向悬浮在平衡位置。其扬长避短,能够实现血泵的小型化,使血泵具有集成度高、体积小、稳定性好和使用寿命长的特性。
-
公开(公告)号:CN104634190B
公开(公告)日:2016-06-08
申请号:CN201510086921.9
申请日:2015-02-17
Applicant: 北京精密机电控制设备研究所 ,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简易姿控功能的机电伺服系统。根据本发明的具有简易姿控功能的机电伺服系统,包括机电作动器、伺服控制驱动器和伺服动力电源,其中,伺服控制驱动器用于接收飞行器中央控制系统发送的控制指令并驱动机电作动器,伺服动力电源为整个机电伺服系统提供电能,机电伺服系统还包括电源转换器,电源转换器用于在伺服控制驱动器与飞行器中央控制系统分离后将伺服动力电源的高压直流电转换得到控制伺服控制驱动器的转换控制电。本发明通过设置电源转换器,在与飞行器中央控制系统分离后,电源转换器将伺服动力电源的高压直流电转换得到控制伺服控制驱动器的转换控制电,使得机电伺服系统继续工作,推动分离后的发动机偏离一定的角度,防止追击上面级的飞行器。
-
公开(公告)号:CN104634190A
公开(公告)日:2015-05-20
申请号:CN201510086921.9
申请日:2015-02-17
Applicant: 北京精密机电控制设备研究所 ,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简易姿控功能的机电伺服系统。根据本发明的具有简易姿控功能的机电伺服系统,包括机电作动器、伺服控制驱动器和伺服动力电源,其中,伺服控制驱动器用于接收飞行器中央控制系统发送的控制指令并驱动机电作动器,伺服动力电源为整个机电伺服系统提供电能,机电伺服系统还包括电源转换器,电源转换器用于在伺服控制驱动器与飞行器中央控制系统分离后将伺服动力电源的高压直流电转换得到控制伺服控制驱动器的转换控制电。本发明通过设置电源转换器,在与飞行器中央控制系统分离后,电源转换器将伺服动力电源的高压直流电转换得到控制伺服控制驱动器的转换控制电,使得机电伺服系统继续工作,推动分离后的发动机偏离一定的角度,防止追击上面级的飞行器。
-
公开(公告)号:CN104617848A
公开(公告)日:2015-05-13
申请号:CN201510089865.4
申请日:2015-02-27
Applicant: 北京精密机电控制设备研究所 ,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IPC: H02P21/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通道电流错峰控制方法,包括:在同一时间分别确定多台电机中每一台电机的三相相电流的最大值;分别判断各最大值是否大于额定电流,并根据判断结果进行以下操作:如果最大值不大于额定电流,则根据标准空间矢量算法计算与其对应的电机相应的占空比,从而控制该电机的三相相电流;如果最大值大于额定电流,则判断该最大值是否为各电机最大值中数值最大的最大值,并根据判断结果进行进一步操作。本发明提供的多通道电流错峰控制方法及装置,可以大幅减小对伺服动力电源的峰值功率需求,使伺服系统的集成化和小型化程度更高,用于机电伺服系统多通道控制驱动器输出控制。
-
公开(公告)号:CN104595446A
公开(公告)日:2015-05-06
申请号:CN201310524332.5
申请日:2013-10-30
Applicant: 北京精密机电控制设备研究所 ,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IPC: F16H25/2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H25/2021 , F16H25/2204 , F16H2025/20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航天伺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机电作动器用新型防卡死装置;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滚动螺旋传动类机电作动器的机电作动器用新型防卡死装置;包括铜球(1)、支撑环(2)、开槽沉头螺钉(3)及丝杠(4),其中支撑环(2)左侧内孔为径向定位面,与丝杠(4)的外圆面为过渡配合并通过4个槽沉头螺钉(3)连接紧固,铜球(1)内嵌在支撑环(2)的右侧内侧滚道中;有效减小产生的预紧力,防止螺旋传动副卡死,有效提高机电作动器的可靠性,具有吸收冲击载荷的能力,并具有较好的超载使用性能,利于小型化的实现,并且滚珠材料选为铍青铜,符合使用工况,其弹性模量相对较低、屈服强度相对较高。
-
公开(公告)号:CN106781799B
公开(公告)日:2019-05-24
申请号:CN201611241223.2
申请日:2016-12-29
Applicant: 北京精密机电控制设备研究所
Abstract: 一种高精度指向定位三自由度气浮模拟器,包括平动平台和姿态平台;平动平台以气浮的方式将整个模拟器安放在微重力环境中,平动平台与姿态平台之间固连,平动平台为整个模拟器提供动力源;所述的姿态平台包括CCD相机(1)、伺服系统(2)、iGPS非接触接收器(3)、指向机构惯性导航系统(5)、轨道运动控制器(6)、气浮模拟器惯性导航系统(7)、姿态平台底板(8);所述的伺服系统(2)包括指向杆(21)、圆弧导轨(22)、导向滑轮(24)、驱动装置(26)、旋转轴承(27)。
-
公开(公告)号:CN104595446B
公开(公告)日:2018-05-18
申请号:CN201310524332.5
申请日:2013-10-30
Applicant: 北京精密机电控制设备研究所 ,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IPC: F16H25/22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航天伺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机电作动器用新型防卡死装置;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滚动螺旋传动类机电作动器的机电作动器用新型防卡死装置;包括铜球(1)、支撑环(2)、开槽沉头螺钉(3)及丝杠(4),其中支撑环(2)左侧内孔为径向定位面,与丝杠(4)的外圆面为过渡配合并通过4个槽沉头螺钉(3)连接紧固,铜球(1)内嵌在支撑环(2)的右侧内侧滚道中;有效减小产生的预紧力,防止螺旋传动副卡死,有效提高机电作动器的可靠性,具有吸收冲击载荷的能力,并具有较好的超载使用性能,利于小型化的实现,并且滚珠材料选为铍青铜,符合使用工况,其弹性模量相对较低、屈服强度相对较高。
-
公开(公告)号:CN106275520A
公开(公告)日:2017-01-04
申请号:CN201610779776.7
申请日:2016-08-30
Applicant: 北京精密机电控制设备研究所 ,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IPC: B64G4/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空间机器人推进的装置,该装置包括本体、储气罐、减压阀、稳压气容、比例控制阀、推进器、控制器和空间机械臂;其中,所述本体与所述空间机械臂相连接;所述储气罐、所述减压阀和所述稳压气容设置于所述本体内,所述储气罐、所述减压阀和所述稳压气容依次通过气管相连接;所述比例控制阀设置于所述空间机械臂内,所述控制器设置于所述本体内,所述比例控制阀的一端通过气管与所述稳压气容相连接,所述控制器与所述比例控制阀的引脚相连接;所述推进器设置于所述空间机械臂的末端,所述推进器通过气管与所述比例控制阀的另一端相连接。本发明通过推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提升了空间机器人的机动性和灵活性。
-
公开(公告)号:CN106026544A
公开(公告)日:2016-10-12
申请号:CN201610323484.2
申请日:2016-05-16
Applicant: 北京精密机电控制设备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背铁成型装置,属于背铁制造领域,背铁成型装置包括旋转轴、背铁内环、硅钢带以及动力装置,所述背铁内环固定在所述旋转轴的第一端,且与所述旋转轴可拆卸连接,所述动力装置与所述旋转轴的第二端相连,所述硅钢带的起始端固定在所述背铁内环上,所述动力装置驱动所述旋转轴进行旋转,进而带动所述背铁内环旋转,使得所述硅钢带缠绕在所述背铁内环上。本发明提供的背铁成型装置适用于薄硅钢片绕制成型,其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大幅降低了绕制背铁的加工难度。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背铁成型方法,能有效提高了背铁成型的加工效率。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