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2104439A
公开(公告)日:2020-12-18
申请号:CN202011316593.4
申请日:2020-11-23
Applicant: 北京中超伟业信息安全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IPC: H04K3/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适应录音干扰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获取目标语音信号;将目标语音信号向 稳态分布模型进行拟合,得到目标语音信号在 稳态分布中的拟合参数 ,其中, 表示特征参量,表示倾斜度参量,表示分散性参数,表示位置参数;基于拟合参数,利用 稳态分布随机产生语音相似、幅度比目标语音信号大的语音干扰信号;将语音干扰信号释放到空间中。本发明提供的自适应录音干扰方法及系统能够针对不同人的语音特征自适应的发出语音相似、幅度比目标语音信号大的声掩语音干扰信号。
-
公开(公告)号:CN119135445B
公开(公告)日:2025-01-28
申请号:CN202411595477.9
申请日:2024-11-11
Applicant: 北京中超伟业信息安全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IPC: H04L9/40 , H04L67/1095 , H04L67/1097 , G06F21/62 , G06F21/6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数据存储技术领域,具体为基于云计算的安全数据存储系统,系统包括数据重要性评估模块、数据加密存储模块、用户权限动态调整模块和数据访问管理模块。本发明,通过结合数据类型、数量和大小,对数据重要性的综合评估,优化了数据访问权限阈值的调整,使数据存储安全性更加精准,根据数据的重要性,动态调整分布式节点的备份数量,提高了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基于用户行为数据的风险指数评估与权限调整,加强了对用户访问的控制,精细化管理用户权限,有效降低了因用户行为不当导致的安全风险,通过权限偏差评估调整数据访问密钥,实现了对数据访问更严格的实时控制,确保了数据存储访问管理的精确性和时效性。
-
公开(公告)号:CN117270795B
公开(公告)日:2024-02-09
申请号:CN202311566479.0
申请日:2023-11-23
Applicant: 北京中超伟业信息安全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6F3/06 , G06N3/0499 , G06N3/09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数据存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大容量数据存储设备及其数据销毁方法,包括多个存储模块、集中式数据调度器、数据验证和校正模块、安全监测和响应单元以及自适应数据管理单元,所述集中式数据调度器对数据进行预处理、并将数据指令下发至各存储模块的功能;数据验证和校正模块使用校验码技术,检测数据错误并自动触发纠错流程;安全监测和响应单元,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自适应数据管理单元,预测故障或性能下降,并自动调整数据分布和备份策略。本发明,通过持续学习各个存储模块的使用模式和环境因素,自动优化数据存储、检索和备份,提高系统整体的效率和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17270795A
公开(公告)日:2023-12-22
申请号:CN202311566479.0
申请日:2023-11-23
Applicant: 北京中超伟业信息安全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6F3/06 , G06N3/0499 , G06N3/09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数据存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大容量数据存储设备及其数据销毁方法,包括多个存储模块、集中式数据调度器、数据验证和校正模块、安全监测和响应单元以及自适应数据管理单元,所述集中式数据调度器对数据进行预处理、并将数据指令下发至各存储模块的功能;数据验证和校正模块使用校验码技术,检测数据错误并自动触发纠错流程;安全监测和响应单元,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自适应数据管理单元,预测故障或性能下降,并自动调整数据分布和备份策略。本发明,通过持续学习各个存储模块的使用模式和环境因素,自动优化数据存储、检索和备份,提高系统整体的效率和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16702069A
公开(公告)日:2023-09-05
申请号:CN202310989246.5
申请日:2023-08-08
Applicant: 北京中超伟业信息安全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山东万里红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IPC: G06F18/243 , G06N3/0464 , G06V10/82 , G06V30/18 , G06V30/19 , G06F18/214 , G01D21/02 , F23G7/00 , B09B3/00 , B09B3/40 , B09B3/70 , B09B101/1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销毁介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状态感知的介质销毁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采集待销毁介质的各项物理状态参数,该参数包括温度、湿度、压力;利用图形识别技术对待销毁介质的图形数据进行读取和分析;基于所述物理状态参数和图形数据,确定待销毁介质的销毁方式和销毁程度;依据所确定的销毁方式和销毁程度,实施销毁操作;销毁操作结束后,对销毁后的残余物进行检测,以验证销毁操作的完成情况。本发明,通过动态读取并分析待销毁介质的物理状态参数以及图形数据,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智能地选择最适合的销毁方式和程度,既增强了销毁效率,又确保了销毁效果的可靠性,显著提升了数据安全保障的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6318739B
公开(公告)日:2023-08-15
申请号:CN202310579913.2
申请日:2023-05-23
Applicant: 北京中超伟业信息安全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电子数据交换方法及系统,涉及信息安全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数据发送者根据随机分量计算加密密钥,根据加密密钥对消息明文加密得到消息密文,通过椭圆曲线算法计算委托签名,将携带随机分量、消息密文和委托签名的第一消息发送到数据服务中心;数据服务中心基于椭圆曲线算法对委托签名进行验证,通过验证后基于委托签名计算授权签名公钥,根据授权签名公钥、消息密文和数据接收者身份标识生成代理签名,将携带代理签名和加密随机分量的第二消息发送到数据接收者;数据接收者解密第二消息中的加密随机分量,根据解密后的随机分量计算加密密钥,根据加密密钥解密消息密文,得到消息明文。本发明提高数据传输的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6167399A
公开(公告)日:2023-05-26
申请号:CN202310403048.6
申请日:2023-04-17
Applicant: 北京中超伟业信息安全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涉密载体终端在位监测方法及系统,涉及安全管理系统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根据涉密载体终端上粘贴的RFID标签获取涉密载体终端的登记信息;实时获取涉密载体终端存放区域的图像信息;并利用安装在涉密载体终端存放区域的出入口的固定式阅读器获取设定范围内的涉密载体终端的出入信息;当所述出入信息出现异常时,根据所述出入信息确定相应的涉密载体终端的活动区域;在所述活动区域内,根据接收器接收已知位置的辅助设备的测量信号强度,利用RSSI测距方法,确定涉密载体终端上的RFID标签与辅助设备的位置关系;进而根据位置关系对涉密载体终端进行定位。本发明可实现涉密载体终端全生命周期的自动化智能管理。
-
公开(公告)号:CN115861938B
公开(公告)日:2023-05-26
申请号:CN202310063450.4
申请日:2023-02-06
Applicant: 北京中超伟业信息安全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无人机反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无人机识别的无人机反制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获取无人机检测数据集;构建反卷积融合网络,反卷积融合网络用于输出分割结果图;采用无人机检测数据集训练反卷积融合网络,获得无人机检测模型;获取待监测区域的可见光图像和与可见光图像对应的深度图像;将可见光图像输入无人机检测模型,根据无人机检测模型的输出判断可见光图像是否包含无人机;当可见光图像中包含无人机时,根据无人机检测模型输出的分割结果图和对应的深度图像确定无人机的空间中心点坐标;根据无人机的空间中心点坐标向无人机发射干扰信号。本发明提高了无人机识别的准确性同时提高了干扰的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5567938B
公开(公告)日:2023-03-10
申请号:CN202211532452.5
申请日:2022-12-02
Applicant: 北京中超伟业信息安全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IPC: H04W12/06 , H04W12/122 , H04L9/3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区块链认证5G网络中关键设备的方法,属于信息安全技术领域。该方法基于区块链来完成关键设备和AUSF/ARPF之间的认证,并且,在该方法中,通过对关键设备和AUSF/ARPF的双向认证方式,提高了认证的安全性高,同时能够缩短操作过程。进一步,本发明采用关键设备和AUSF/ARPF将用户假名身份信息和公钥消息注册到区块链,然后通过区块链进行安全的认证并建立会话密钥,由于使用了区块链,认证过程中不存在单点故障,可以应用于分布式场景。并且该方法能够抵抗DoS攻击、重放攻击等多种攻击,并支持相互认证,同时能够提供完美的前向保密。
-
公开(公告)号:CN113992332B
公开(公告)日:2022-04-01
申请号:CN202111606857.4
申请日:2021-12-27
Applicant: 北京中超伟业信息安全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区块链的工业物联网安全认证方法,通过智能卡进行用户注册和登录,通过区块链和引入模糊提取技术来验证用户身份,通过网关节点来维护区块链节点,用户和传感器节点通过区块链节点和非交互的零知识证明来验证彼此的身份,实现了用户和传感器节点的相互验证,提高了信息传递的安全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