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2599718A
公开(公告)日:2021-04-02
申请号:CN202011021857.3
申请日:2020-09-25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H01M4/13 , H01M10/0585 , H01M10/0525
Abstract: 提供一种体积能量效率高且能够抑制制造时绝缘材料进入到层间的层叠电池。在此公开的层叠电池具备第1集电体层、第1电极层、固体电解质层、第2电极层和第2集电体层。所述第1电极层隔着所述固体电解质层与所述第2电极层相对。在所述层叠电池的至少一个端部,在所述第2电极层的端部设有绝缘层。在所述层叠电池的与层叠方向正交的方向上,所述第2电极层的端部位于比所述第1电极层的端部更靠近所述层叠电池的内部侧,并且,所述绝缘层的外端位于与第1电极层的端部相同的位置、或位于比第1电极层的端部更靠近所述层叠电池的内部侧。所述绝缘层的厚度为所述第2电极层的厚度以下。
-
公开(公告)号:CN104934649B
公开(公告)日:2018-01-02
申请号:CN201510118039.8
申请日:2015-03-18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H01M10/46 , H01M10/058 , H01M2/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10/0413 , H01M2/1077 , H01M10/0468 , H01M10/052 , H01M10/0562 , H01M10/0585 , H01M2220/20 , H01M2300/0065 , Y02E60/122 , Y02P70/54 , Y10T29/491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固体电池及其制造方法以及组电池及其制造方法,防止对固体电池过度地加压。提供一种固体电池,包括:层叠体,至少包括一个单体电池,该单体电池包括:包含正极活性物质的正极层、包含负极活性物质的负极层、以及在所述正极层与所述负极层之间层叠的固体电解质层;以及外装体,收容所述层叠体,所述固体电池的特征在于,所述固体电池还包括在所述外装体的周缘部的至少一部分中设置的受压部,所述受压部在所述单体电池的层叠方向上具有小于所述层叠体和外装体的合计厚度的厚度。
-
公开(公告)号:CN104638310A
公开(公告)日:2015-05-20
申请号:CN201410638129.5
申请日:2014-11-07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L11/1851 , B60L7/10 , B60L11/1809 , B60L11/1879 , B60L2240/68 , B60L2240/70 , H01M10/0481 , H01M10/052 , H01M10/0562 , H01M10/0565 , H01M10/445 , H01M2220/20 , Y02E60/122 , Y02T10/7005 , Y02T10/705 , Y02T10/7072 , Y02T10/7291 , Y02T90/14 , Y02T90/16 , Y02T90/161 , H01M10/44 , H02J7/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全固体电池的充电系统,能够同时实现能够增大车载用全固体电池的快速充电容量、以及降低向全固体电池的约束压力的影响。搭载在车辆上的全固体电池的充电系统,具备对全固体电池进行充电的充电部、对全固体电池施加约束压的加压部以及控制约束压的压力控制部,压力控制部对加压部发出指示,以使充电时的约束压比放电时的约束压高。
-
公开(公告)号:CN119725850A
公开(公告)日:2025-03-28
申请号:CN202411225331.5
申请日:2024-09-03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H01M10/613 , H01M10/63 , H01M10/655 , H01M50/242 , H01M10/658 , H01M10/6563 , H01M10/656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池系统。构成配置于电池单元之间且在内部收容有热传导率比第1流体小的第2流体的第2冷却器的外形的壳体由能够根据壳体内的第2流体的流量而膨胀及收缩的缓冲构件构成,控制部在电池单元的温度为预定的阈值以上时,与电池单元的温度低于阈值时相比,增大向第2冷却器供给的第2流体的流量。
-
公开(公告)号:CN119674366A
公开(公告)日:2025-03-21
申请号:CN202411261879.5
申请日:2024-09-10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H01M50/107 , H01M50/528 , H01M10/052 , H01M10/058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蓄电单电池。在基于本公开的蓄电单电池中,卷绕电极体的第1电极包括片状的集电体和形成于集电体上的电极合剂层。集电体包括涂布有电极合剂层的涂布部和未涂布有电极合剂层的未涂布部。未涂布部从涂布部向卷绕电极体的轴向上的一方侧突出。壳体收容卷绕电极体,包括筒状壁部和底部。筒状壁部以覆盖卷绕电极体的外周侧的方式设置。底部配置于轴向上的一方侧,与筒状壁部的一端连接,通过焊接与未涂布部接合。
-
公开(公告)号:CN119542493A
公开(公告)日:2025-02-28
申请号:CN202411076320.5
申请日:2024-08-07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H01M10/04 , H01M10/052 , H01M10/0587 , H01M50/152 , H01M50/186 , H01M50/30 , H01M50/528 , H01M50/531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蓄电单元。蓄电单元具备卷绕电极体、外壳、内部垫片(密封构件)、正极端子(外部端子)及正极连接部(连接构件)。外壳包含周壁部、下盖(第1盖部)及上盖(第2盖部)。下盖具有用于排出外壳内的气体的排气阀。在上盖(第2盖部)形成有贯通孔(第2贯通孔)。正极连接部包含以将上盖的贯通孔及内部垫片的贯通孔(第1贯通孔)贯通的方式在Z方向上延伸的柱状部。内部垫片以从外壳的内侧覆盖贯通孔的方式配置。
-
公开(公告)号:CN119029333A
公开(公告)日:2024-11-26
申请号:CN202410275566.9
申请日:2024-03-12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H01M10/0587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蓄电单元。蓄电单元具备:电极体,以片体包围卷绕轴线的周围的方式卷绕;以及收纳壳体,收纳有电极体。电极体在卷绕方向上包括始端部和位于与始端部相反的一侧的末端部。片体包括电极片和隔膜。电极片包括集电板和形成于集电板的电极合剂层。电极片包括位于从始端部开始一圈的部分的第1部分和位于比第1部分靠末端部侧的位置的第2部分。位于第1部分的电极合剂层的厚度比位于第2部分的电极合剂层的厚度薄。
-
公开(公告)号:CN119009148A
公开(公告)日:2024-11-22
申请号:CN202410598681.X
申请日:2024-05-15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H01M10/0587 , H01M10/052 , H01M4/70 , H01M50/53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蓄电单元。蓄电单元具备包括正极板(第1电极)和负极板(第2电极)的卷绕电极体以及收纳卷绕电极体的壳体。正极板包括正极集电体(集电体)、涂敷于正极集电体的一部分的正极合剂层(电极材料)以及正极极耳引线(极耳引线)。正极集电体具有未涂敷正极合剂层的未涂敷部。正极集电体以形成未涂敷部彼此在卷绕电极体的径向上重叠的重叠部的方式弯折。正极极耳引线配置于重叠部。
-
公开(公告)号:CN112599718B
公开(公告)日:2024-07-16
申请号:CN202011021857.3
申请日:2020-09-25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H01M4/13 , H01M10/0585 , H01M10/0525
Abstract: 提供一种体积能量效率高且能够抑制制造时绝缘材料进入到层间的层叠电池。在此公开的层叠电池具备第1集电体层、第1电极层、固体电解质层、第2电极层和第2集电体层。所述第1电极层隔着所述固体电解质层与所述第2电极层相对。在所述层叠电池的至少一个端部,在所述第2电极层的端部设有绝缘层。在所述层叠电池的与层叠方向正交的方向上,所述第2电极层的端部位于比所述第1电极层的端部更靠近所述层叠电池的内部侧,并且,所述绝缘层的外端位于与第1电极层的端部相同的位置、或位于比第1电极层的端部更靠近所述层叠电池的内部侧。所述绝缘层的厚度为所述第2电极层的厚度以下。
-
公开(公告)号:CN117996368A
公开(公告)日:2024-05-07
申请号:CN202311455498.6
申请日:2023-11-03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H01M50/531 , H01M50/15 , H01M50/593 , H01M50/55 , H01M50/553 , H01M50/572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一种降低电极端子与反转板的接触电阻的蓄电单体。蓄电单体包含单体壳体和电极体。单体壳体收纳电极体。单体壳体包含壳体主体和盖。盖包含第一电极端子、绝缘构件、反转板、盖主体、以及第二电极端子。盖主体将反转板与第二电极端子电连接。绝缘构件将第一电极端子与盖主体电绝缘。反转板具有第一面。第一电极端子具有第二面。第一面与第二面相向。第一面向从第二面分离的方向弯曲。蓄电单体构成为通过反转板反转而在第一面与第二面之间形成电接点。在第一面及第二面中的至少一方形成有槽组。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