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吸附式制冷机与压缩式空调联用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2003830B

    公开(公告)日:2013-03-27

    申请号:CN201010535466.3

    申请日:2010-11-0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吸附式制冷机与压缩式空调联用系统,包括有吸附式制冷机系统、压缩式空调系统以及管道,其特征是,所述的吸附式制冷机系统包括:吸附式制冷机、冷却水循环系统、冷冻水循环系统以及吸附式制冷机驱动热源系统;冷却水循环系统由冷却器、冷却水循环泵和管道相互连接组成,通过管道与吸附式制冷机连接;冷冻水循环系统由换热盘管、冷冻水循环泵和管道相互连接组成,通过管道与吸附式制冷机连接;吸附式制冷机驱动热源系统由驱动热源、驱动热源循环泵和管道相互连接组成,通过管道与吸附式制冷机连接;所述的压缩式空调系统包括室外循环系统和室内循环系统。可以有效地降低压缩式空调系统高温热源的温度,提高了压缩式空调制冷效率,节约了能源。

    一种有机固体废弃物富氧热解制气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199449A

    公开(公告)日:2011-09-28

    申请号:CN201110102743.6

    申请日:2011-04-2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20/5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有机固体废弃物富氧热解制气方法。有机固体废弃物在气化炉内利用富氧气和水蒸气作为气化介质,在缺氧氛围中有机固体废弃物通过一部分缺氧燃烧提供热量,一部分作为产生水蒸气的热源,另一部分用于剩余物质的气化,生成气化气,气化气在高温炉体内回旋,停留时间超过3s,可以有效的分解污染物。气化气在进入气化气出口前经过高温催化重整,在气化气出口管道中喷洒碱性物质,最后进入旋风除尘器进行固体颗粒脱除,相较于其他热转化系统,本发明可以实现无二次污染排放,转化产物品质较高,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适合大规模的推广应用。

    一种吸附式制冷机与压缩式空调联用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2003830A

    公开(公告)日:2011-04-06

    申请号:CN201010535466.3

    申请日:2010-11-0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吸附式制冷机与压缩式空调联用系统,包括有吸附式制冷机系统、压缩式空调系统以及管道,其特征是,所述的吸附式制冷机系统包括:吸附式制冷机、冷却水循环系统、冷冻水循环系统以及吸附式制冷机驱动热源系统;冷却水循环系统由冷却器、冷却水循环泵和管道相互连接组成,通过管道与吸附式制冷机连接;冷冻水循环系统由换热盘管、冷冻水循环泵和管道相互连接组成,通过管道与吸附式制冷机连接;吸附式制冷机驱动热源系统由驱动热源、驱动热源循环泵和管道相互连接组成,通过管道与吸附式制冷机连接;所述的压缩式空调系统包括室外循环系统和室内循环系统。可以有效地降低压缩式空调系统高温热源的温度,提高了压缩式空调制冷效率,节约了能源。

    一种新型城市固体废弃物热解气化炉

    公开(公告)号:CN101993733A

    公开(公告)日:2011-03-30

    申请号:CN201010567630.9

    申请日:2010-11-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城市固体废弃物热解气化炉,包括有气化炉主体,气化炉主体从上至下依次为烘干段、热解段、排气室气化炉主体底端设有排灰室,在烘干段上部的旁侧设有排气口;在排灰室上方、气化炉主体的缩口下方上设有多个进气口,进气口以多圈环绕的结构布置,排气室由均匀排列在气化炉主体喉口上的多个排气孔组成,排气孔与气化炉主体的异型砖夹层相通,异型砖夹层还与排气口连通;在气化炉主体喉口位置设置多个与气化炉主体内腔直接相连的小孔径进水口。在城市固体废弃物热利用过程中反应器选型至关重要,直接关系到设备投资成本、运行费用以及城市固体废弃物的适应性,能有效处理现有城市固体废弃物,设备价格低,运行费用少,能源和资源回收利用率高。

    一种多层多孔介质燃烧器
    25.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2856406B

    公开(公告)日:2023-06-09

    申请号:CN202110056740.7

    申请日:2021-01-1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层多孔介质燃烧器,包括多层多孔介质本体,所述多层多孔介质本体包括:第一层,为均一扩散层并分布有孔隙;第二层,为预热层并分布有孔隙;第三层,为稳定燃烧层并分布有孔隙;第四层,为后燃烧层并分布有孔隙;第一层至第四层的孔隙孔径大小由小到大排序依次为:第一层、第二层、第四层、第三层。本申请通过巧妙设计多层多孔介质本体的层级结构以及每一层的孔隙孔径大小和厚度,能较好的克服燃料燃烧现存在的问题,如燃烧速度低、可燃范围窄、污染物排放等。因为多孔介质上述特有的性质,能够提高燃料的燃烧速率和效率,拓宽燃料可燃极限,扩大燃烧区域,使得温度分布更加均匀,实现低污染物排放。

    一种高效面状间歇式加热炉
    2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5978980A

    公开(公告)日:2023-04-18

    申请号:CN202310026348.7

    申请日:2023-01-0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效面状间歇式加热炉,包括加热炉体和加热炉体形成的加热炉膛空间;加热炉体内侧面设置有内部隔热层,其外侧面设置有外部隔热层;加热炉体设有主燃料燃烧喷嘴、面状排列式燃烧喷嘴、测量温度装置、测量含氧量装置、加热炉门、燃烧尾气出口、各电磁阀、以及相应的燃料及空气入口;面状排列式燃烧喷嘴设有若干个,分别分布在加热炉体上下左右四个侧面;燃料入口及空气入口的电磁阀与测量温度装置、测量含氧量装置分别相连;燃烧尾气出口设置在加热炉体的后下方。本结构利用主燃烧喷嘴以及侧面的均一面状燃料燃烧火焰为加热热源,通过调控输入功率,优化燃料供应方式来提高加热炉膛内部温度分布的均一性及加热性能。

    一种多层多孔介质燃烧器
    2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2856406A

    公开(公告)日:2021-05-28

    申请号:CN202110056740.7

    申请日:2021-01-1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层多孔介质燃烧器,包括多层多孔介质本体,所述多层多孔介质本体包括:第一层,为均一扩散层并分布有孔隙;第二层,为预热层并分布有孔隙;第三层,为稳定燃烧层并分布有孔隙;第四层,为后燃烧层并分布有孔隙;第一层至第四层的孔隙孔径大小由小到大排序依次为:第一层、第二层、第四层、第三层。本申请通过巧妙设计多层多孔介质本体的层级结构以及每一层的孔隙孔径大小和厚度,能较好的克服燃料燃烧现存在的问题,如燃烧速度低、可燃范围窄、污染物排放等。因为多孔介质上述特有的性质,能够提高燃料的燃烧速率和效率,拓宽燃料可燃极限,扩大燃烧区域,使得温度分布更加均匀,实现低污染物排放。

    一种蒸汽压缩式空调系统
    28.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5004085B

    公开(公告)日:2017-10-27

    申请号:CN201510467839.0

    申请日:2015-07-3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蒸汽压缩式空调系统,包括压缩机和蒸发器,以及变容器、温差监测仪和阀门控制系统。变容器的高压侧与压缩机的排气口相通,低压侧与压缩机的吸气口相通,根据压缩机吸气口与蒸发器的温差判断工质状况,并根据工质状况控制高低压侧阀门的通断,过量时打开高压侧阀门关闭低压侧阀门,从压缩机充入工质到变容器,不足时打开低压侧阀门关闭高压侧阀门,从变容器释放工质到压缩机。从而调节工质循环回路中工质充灌量,提高了系统能效比,实现了系统性能适应工况的目的。

    一种制备硫化镉敏化二氧化钛纳米管复合半导体光催化剂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551167B

    公开(公告)日:2015-09-02

    申请号:CN201310539765.8

    申请日:2013-11-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制备硫化镉敏化二氧化钛纳米管复合半导体光催化剂的方法,采用化学浴沉积法在二氧化钛纳米管阵列薄膜上生长一层致密的硫化镉膜,先形成Cd(OH)2混浊液,然后逐滴加入纯氨水直至溶液变澄清,加入硫脲溶液搅拌反应得到混合溶液;然后将二氧化钛纳米管阵列薄膜浸渍入上述混合溶液中,密封,置于60℃水浴中1~4h后,将样品取出用去离子水冲洗表面,然后晾干。本发明直接以硫化镉对二氧化钛纳米管进行敏化,操作简单,成本低廉,为光催化技术进入实用阶段奠定基础,得到的催化剂抑制了光生电子-空穴的复合,提高了光催化反应的量子效率,具有较高的可见光光催化性能,提高了对太阳能的利用率。

    一种采用水热合成法制备不同形貌纳米二氧化锰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553137B

    公开(公告)日:2015-08-19

    申请号:CN201310539372.7

    申请日:2013-11-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只通过调整反应时间,在其他条件完全相同的情况下制备不同形貌纳米二氧化锰的方法,将高锰酸钾加入去离子水中,搅拌形成高锰酸钾的浓度为0.3mol/L的均匀溶液,然后加入硫酸锰,所述高锰酸钾和硫酸锰的质量比为5:2,然后,溶液转移到内胆为聚四氟乙烯内胆的高温高压反应釜中,在140℃反应1~18小时,然后冷却,经过滤,冲洗,最后烘干制得目标产物。本发明工艺简单、成本较低、反应条件温和且晶型形貌可控,得到的产品质量稳定且具有较高的催化电化学活性,适用性广等,可广泛应用于锂离子电池、分子筛、催化剂、超级电容等及相关领域的基础理论研究。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