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2207545A
公开(公告)日:2011-10-05
申请号:CN201110139547.6
申请日:2011-05-26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IPC: G01S7/4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微波/毫米波矢量调制器传输特性的自动测试系统及方法,该系统包括小信号传输特性测试系统,以及大信号传输特性测试系统;所述大信号传输特性测试系统包括大信号功率压缩特性测试系统和大信号相位压缩特性测试系统;本发明配置灵活,不仅适用于各种毫米波频段传输特性的自动测试,而且能够全面实现微波/毫米波矢量调制器大信号条件下与小信号条件下的传输特性自动测试;此外,本发明还克服了目前国内微波/毫米波矢量调制器在大信号相位压缩特性与大信号功率压缩特性测试手段与自动测试系统缺乏的困难,同时避免了手工测试时的低效率、精确度低、不确定因素多等缺点。
-
公开(公告)号:CN102157787A
公开(公告)日:2011-08-17
申请号:CN201010600714.8
申请日:2010-12-22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双波束交通信息检测雷达的平面阵列微波天线,该天线由一组20个平面天线单元串联后,与另一组串联的20个平面天线单元并联构成,采用中心侧馈方式对天线阵列馈电,本发明的优点是一副天线能同时产生2个波束主瓣,2个主瓣之间具有一定夹角(即双波束天线的波束主瓣之间的夹角),完全符合双波束微波交通信息采集雷达需求,中心侧馈方式更有利于雷达收发组件与天线一体化集成,另外也使得雷达收发组件布线长度可以减短,有利于减少微波辐射损耗,也有利于减小雷达横截面积。
-
公开(公告)号:CN101924584A
公开(公告)日:2010-12-22
申请号:CN201010296594.7
申请日:2010-09-29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高速通信调制器复用的智能天线波束成形前端,包括射频本振、功率放大器、基带电路、波形生成电路、数字/模拟转换控制电路、以及一个以上的高速矢量调制器和天线。射频本振提供的载波振荡信号经功率放大器放大后传输到高速矢量调制器。数字/模拟转换控制电路同时接收基带电路产生的高速通信数字基带信号和波形生成电路产生的智能天线空间波束形成数据,并对数字基带信号进行调制和将波束形成数据转换为控制高速矢量调制器的模拟控制信号。每个高速矢量调制器根据收到的控制信号对载波振荡信号进行幅度和相位的调制,由各自的天线发送,从而在空间形成不同的天线波束。本发明避免了现有系统的链路冗长和系统复杂等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1776750A
公开(公告)日:2010-07-14
申请号:CN201010109282.0
申请日:2010-02-11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用于毫米波阵列成像系统的集成高灵敏度毫米波接收机,其包括:具有孔体的板体;固定在所述板体一侧的集成型射频电路,其又包括:用于接收毫米波的平面微带缝隙天线、用于将接入的毫米波放大的低噪声放大器、和将放大后的毫米波转换为与功率成正比的低频电压信号的混合集成的二极管检波器;固定在所述板体另一侧的供电电路,其通过孔体与所述集成型射频电路相连接,用于向所述射频电路供电;以及两封装盖体,用于夹持所述板体以便封装。如此紧凑型结构,可有效克服体积大、稳定性差等缺陷,大大减小毫米波接收机的体积、重量,提高整机的性能、质量和可靠性,适合于大批量生产,从而满足阵列毫米波成像系统的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01625558A
公开(公告)日:2010-01-13
申请号:CN200910056429.1
申请日:2009-08-14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IPC: G05B19/05 , H02J7/00 , H01M8/04 , H01L31/042 , H01L31/072 , H01L31/0304 , H01M8/10 , H01M10/3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10/5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可再生燃料电池的野外应急可再生能源管理系统及其实施方法,由太阳能电池、燃料电池、蓄电池、储氢瓶、水罐、逆变器、负载、可编程逻辑能源控制单元和无线收发模块等单元互相连接组成。通过可编程逻辑能源控制中心的智能化管理,实现太阳能的有效利用,系统电力不足时通过GPRS向指挥中心发送信号;该系统具有智能化、长时间供电、无人值守等特点,使管理系统的总体能量转换效率高于10%。
-
公开(公告)号:CN100470923C
公开(公告)日:2009-03-18
申请号:CN200510031088.4
申请日:2005-10-25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IPC: H01P1/38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雷达、通信系统单天线方案中进行收发隔离的环行器,具体地说是一种适用于各种频段的微波通信系统中的新型高收发隔离的混合环行器。包括复合在介质衬底上的三个功分器和一个混合环,所述功分器和混合环的等分端依次串联呈环型,所述混合环的差端为环行器的发射端,其中一个功分器的和端为环行器的天线端,另外一个功分器的和端为环形器的接收端,其余各端口分别设有接地电阻。本发明具有成本低、收发隔离度高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1383385A
公开(公告)日:2009-03-11
申请号:CN200810200672.1
申请日:2008-09-27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IPC: H01L31/042 , H01L31/075 , H01L31/2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10/50 , Y02P70/52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玻璃衬底的可调带隙薄膜太阳能电池及其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不同带隙结构材料α-SiC、αGexSi1-x、μ-Si作为吸收层,组成三节结构,增加光能捕获;采用调节本征层Ge、Si成分比例的方法,获得不同的带隙,从而增强光能吸收;采用PECVD成膜,工艺加工耗能少;采用激光划片,实现电池片内串连,无需光刻工艺,适合批量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01038979A
公开(公告)日:2007-09-19
申请号:CN200610024739.1
申请日:2006-03-16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补偿型螺旋微带谐振单元其包括输入端、输出端、螺旋微带线和中间微带线,螺旋微带线以中间微带线为对称线对称设置,螺旋微带线为由中间微带线中心引出且一端向内折叠的螺旋形微带开路线;还包括中间微带线中心引出的长环带状的开路补偿微带线和短环带状的开路补偿微带线,所述开路补偿微带线位于中间微带线的同一侧。本发明进一步公开了基于上述补偿型螺旋微带谐振单元的分支线耦合器。在基频处该谐振单元是传输线,在2阶和3阶谐波处该补偿型谐振单元对传输信号具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利用补偿型螺旋微带谐振单元构成的分支线耦合器具有谐波抑制,电路面积小,插入损耗小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291238C
公开(公告)日:2006-12-20
申请号:CN02136541.5
申请日:2002-08-16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一种智能交通中车流量监控的雷达射频装置及测定方法,其特征在于:(1)采用35GHz的毫米波,主要由天线、收发组件、线性调制单元、中频放大器、信号处理机、显示装置六个单元组成;(2)线性调制单元产生可调的三角波,输入到收发组件产生一频率按三角波规律变化的毫米波信号,经耦合器、环行器、天线发射出去,碰到目标并返回再由天线接收,经环行器完成与发射信号的隔离后,和耦合器耦合到的发射信号的一部分经混频器混频后进入信号处理机检测出目标,并启动定时器中断,记录通过覆盖区域的车辆,利用软件计算出车流量和车速,并将其送入显示单元进行显示。流量每隔半分钟显示一次,车速通过雷达监控区实时显示。
-
公开(公告)号:CN1815804A
公开(公告)日:2006-08-09
申请号:CN200510110329.4
申请日:2005-11-11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补偿型微带谐振单元及其构成的环行耦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补偿型微带谐振单元由四个螺旋形微带开路线组成,在螺旋带谐振单元的中心各有一个长环带状和短环带状的微带开路线补偿结构,所述的环行耦合器是由六个补偿型螺旋微带谐振单元替代传统的四分之一波长微带线,长环带状和短环带状微带开路线分别位于环形耦合器的内部,其特征阻抗为70.7Ω,在基频处该谐振单元是传输线,在二阶和三阶谐波处有很强的抑制作用,所构成的环行耦合器具有谐波抑制,减小电路面积,插入损耗小等优点。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