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358201A
公开(公告)日:2024-01-09
申请号:CN202311600240.0
申请日:2023-11-28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吸附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所述吸附材料的包括活性炭和添加材料;所述添加材料的比热容和导热系数不低于所述活性炭的比热容和导热系数;所述添加材料包括一维纤维材料和/或二维层状材料;所述活性炭和添加材料的质量比为100:(0.1~10)。本发明提供的吸附材料中的添加材料能够形成导热通路和均匀的储热/释热网络,将活性炭包围在其中,可以在不影响活性炭吸附性能的前提下,既增强了对油气的脱附性能,降低了残留量,又提高了材料的机械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6070796B
公开(公告)日:2023-06-23
申请号:CN202310318780.3
申请日:2023-03-29
Applicant: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IPC: G06Q10/04 , G06Q10/0639 , G06Q50/26 , G06F18/214 , G06F18/2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尾气排放监测领域,公开了一种柴油车排放等级评估方法及系统,包括:构建样本数据,对源域和目标域样本数据进行预处理,生成预处理数据;根据源域有标签数据及目标域无标签数据,预测目标域可能包含的运行工况,获取源域样本的工况权重;利用工况加权后的源域样本数据以及预处理后的目标域样本数据学习系统参数,实现目标域柴油车排放等级评估。本发明在充分考虑柴油车运行工况空间不同,及其对数据分布差异产生重要影响的情况下,解决了边缘分布和条件分布重要性的动态量化,考虑了分类器类混淆的问题,实现了对柴油车排放等级的准确评估。
-
公开(公告)号:CN116070796A
公开(公告)日:2023-05-05
申请号:CN202310318780.3
申请日:2023-03-29
Applicant: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IPC: G06Q10/04 , G06Q10/0639 , G06Q50/26 , G06F18/214 , G06F18/2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尾气排放监测领域,公开了一种柴油车排放等级评估方法及系统,包括:构建样本数据,对源域和目标域样本数据进行预处理,生成预处理数据;根据源域有标签数据及目标域无标签数据,预测目标域可能包含的运行工况,获取源域样本的工况权重;利用工况加权后的源域样本数据以及预处理后的目标域样本数据学习系统参数,实现目标域柴油车排放等级评估。本发明在充分考虑柴油车运行工况空间不同,及其对数据分布差异产生重要影响的情况下,解决了边缘分布和条件分布重要性的动态量化,考虑了分类器类混淆的问题,实现了对柴油车排放等级的准确评估。
-
公开(公告)号:CN113771596A
公开(公告)日:2021-12-10
申请号:CN202110997785.4
申请日:2021-08-28
Applicant: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 廊坊华安汽车装备有限公司
IPC: B60H3/06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汽车车内VOCs去除空气循环系统,涉及汽车空气循环系统的技术领域,其包括具有VOCs气体吸附催化降解作用的VOCs吸附装置、为经过VOCs吸附装置的吸附气流和脱附气流提供动力的动力源;空气循环系统设有使驾驶室内的气体进入到VOCs吸附装置的吸附管组,吸附管组还设置在VOCs吸附装置和驾驶室之间,使经过VOCs吸附装置吸附后的气体回流至驾驶室;空气循环系统设有使外界的气体通过VOCs吸附装置后排出的脱附管组;吸附管组和脱附管组分时打开,本申请具有对驾驶室内空气中VOCs物质净化的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3740294A
公开(公告)日:2021-12-03
申请号:CN202110862909.8
申请日:2021-07-29
Applicant: 北京易兴元石化科技有限公司 ,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IPC: G01N21/359 , G01N21/3577 , G06F30/27 , G06K9/62 , G06N3/04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一种基于近红外建模的汽油/柴油检测分析方法及装置,能够根据汽油/柴油样品的近红外检测值以及各个成分的湿化学值进行结合关联,进而构建对应的数据库,形成近红外分析模型,这样,就可以利用近红外分析模型对待检测的汽油/柴油的各项成分含量数据进行检测分析,使得检测得到的各成分含量的准确度得到有效提高。
-
公开(公告)号:CN109214685A
公开(公告)日:2019-01-15
申请号:CN201811045207.5
申请日:2018-09-07
Applicant: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重型柴油车减排技术的最佳可行性评估方法,该方法针对重型柴油车排放控制技术的特点,构建了多因素多级评估指标的评估体系,通过对评估指标属性值的量化处理,将各类评估指标参数化,从而更加形象直观的评估重型柴油车的排放控制技术,为有效开展重型柴油车污染治理、制定相关标准法规政策提供技术支撑。
-
公开(公告)号:CN117923488A
公开(公告)日:2024-04-26
申请号:CN202311600239.8
申请日:2023-11-28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IPC: C01B32/348 , C01B32/336 , C01B32/35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车用活性炭及其制备方法,所述车用活性炭制备原料包括物理活化后的基体材料和碱金属复合盐;所述碱金属复合盐包括碱金属氯盐、碱金属磷盐或碱金属硼盐中的任意两种或三种的组合;所述车用活性炭中金属离子与基体材料的质量比为(0.5~5):100。本发明提供的制备方法采用流化床结合物理活化,在850~1100℃下,复合盐熔化形成了熔盐,剧烈的颗粒运动加强了复合熔盐的扩散,从而促进了熔盐的均匀分散,因此可在较固定床更低的活化温度、更短的活化时间内得到车用活性炭。
-
公开(公告)号:CN117658135A
公开(公告)日:2024-03-08
申请号:CN202311632567.6
申请日:2023-12-01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IPC: C01B32/348 , C01B32/342 , C01B32/318 , F02M25/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车用活性炭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多羟基酚类化合物、多元醛类化合物、第一催化剂、高分子表面活性剂、金属盐和第二催化剂混合反应,得到反应产物;将所得反应产物依次进行固液分离、成型、冷冻和热解,得到所述活性炭材料。本发明提供的制备方法成本低廉,且避免了传统活性炭原料基本性质不可控的缺点;制备过程直接成型再活化,解决传统活性炭成型过程添加粘结剂带来的堵孔效应;精准控制活性炭材料的孔径分布,提升活性炭材料的吸脱附效果;引入储热介质,合理利用吸脱附热效应,提高活性炭材料的吸附容量。
-
公开(公告)号:CN113740295B
公开(公告)日:2024-03-05
申请号:CN202110863641.X
申请日:2021-07-29
Applicant: 北京易兴元石化科技有限公司 ,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IPC: G01N21/359 , G01N21/3577 , G06V10/77 , G06V10/764 , G06V10/82 , G06N3/0464 , G06N3/08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一种基于近红外建模的成品油添加剂检测分析方法及装置,能够根据成品油添加剂样品的近红外检测值以及各个成分的湿化学值进行结合关联,进而构建对应的数据库,形成近红外分析模型,这样,就可以利用近红外分析模型对待检测的成品油添加剂的各项成分含量数据进行检测分析,使得检测得到的各成分含量的准确度得到有效提高。
-
公开(公告)号:CN117282401A
公开(公告)日:2023-12-26
申请号:CN202311511070.9
申请日:2023-11-14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活性碳颗粒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低熔点金属分散在溶剂中,进行超声,得到纳米金属颗粒;(2)混合配体和步骤(1)所述纳米金属颗粒,进行搅拌,得到表面改性相变纳米金属;(3)将活性碳粉、粘结剂和步骤(2)所述表面改性相变纳米金属分散在水中,依次进行成型和干燥,得到所述活性碳颗粒。将表面改性相变纳米金属在活性碳粉成型过程中加入,表面改性微纳米金属颗粒通过相变调控吸附‑脱附过程中体系热效应,从而提升材料整体的吸脱附性能,且所述表面改性相变纳米金属具有稳定表面并均匀分散于活性碳材料结构内部等特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