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0600143B
公开(公告)日:2021-07-20
申请号:CN201910886936.1
申请日:2019-09-19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G21C3/3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棒束稳固定位的入口流道组件,包括用于与中间流道相连的入口流道、局部位于入口流道内的棒束,还包括与入口流道连通的进口接管、位于入口流道内的内部套筒,所述棒束的一端伸入至内部套筒内,且内部套筒表面设置若干通孔;在内部套筒的轴线方向上,所有通孔均与进口接管错开。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棒束稳固定位的入口流道组件,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流体进入入口流道冲刷棒束导致其变形、移位的问题,实现使流体以均匀的速度进入中间流道,避免冲刷棒束导致其变形、移位,提高棒束燃料组件流场分布特性实验的精确性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12967825A
公开(公告)日:2021-06-15
申请号:CN202110297324.6
申请日:2021-03-19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G21C17/104 , G06F16/24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修正信号不确定度分析的反应性测量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S1、最大频率采样处理;S2、平均法降采样处理,获得采样频率为f1的中子信号序列If1及其不确定度…采样频率为fn的中子信号序列Ifn及其不确定度;f1、fn均比fmax小;S3、实测不确定度评估;S4、修正获得修正后中子信号序列的不确定度;S5、最优判定;S6、反应性分析:采用最优中子信号序列进行反应性测量计算分析,获得反应性测量结果,对最优中子信号序列的不确定度合成,获得反应性测量结果对应的不确定度。
-
公开(公告)号:CN110132535B
公开(公告)日:2021-06-08
申请号:CN201910398299.3
申请日:2019-05-14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G01M10/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复杂海况环境下局部瞬时实验参数处理分析方法及系统,本发明将实验参数与运动参数同步测量,获得相互对应的原始数据序列,对采集获得的大量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抽取相同运动状态所对应的时段微元内的实验参数,将多个微元段内实验参数进行叠加并平均,获得该运动状态下参数瞬时数据,从而获得完整运动条件瞬时实验规律,实现对摇摆和升潜等典型海况条件下汽液两相流场时空分布特性的实验研究,拓展汽液两相流学科内涵,对舰船反应堆热工水力特性的实验研究提供技术支撑。
-
公开(公告)号:CN112687411A
公开(公告)日:2021-04-20
申请号:CN202011551550.4
申请日:2020-12-24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G21C17/104 , G06F30/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多探测器接力信号的反应性测量方法,S1、布局中子探测器:为n个中子探测器各自设置适当且固定不变的小电流放大档位,使得各个探测器经各自小电流放大器后的信号幅值能够相互部分覆盖,S2、反应性控制,获得n组放大后中子测量信号序列;S3、获取滑动窗口:找到有效幅值交叉区域,记为滑动窗口;S4、物理建模:n组中子通量值序列;S4、计算评价因子:得到n组评价因子序列;S5、最优评估获得仿换挡拼接点:最优评估值对应的时刻点视为仿换挡拼接点;S6、构建反应性计算所需序列:构建n组待测反应性信号序列;再以仿换挡拼接点为节点截断n组待测反应性信号序列重组排序,得到反应性计算所需序列;S7、反应性计算。
-
公开(公告)号:CN111554419A
公开(公告)日:2020-08-18
申请号:CN202010418695.0
申请日:2020-05-18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G21C17/1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不确定度分析的核反应堆次临界度测量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对测量中子信号的不确定度分析,基于最优化算法,获得具有最优不确定度的中子信号测量数据组,并计算其不确定度,用于后续次临界度测量分析;构建基于不确定度分析的次临界度修正模型,确定修正因子及其不确定度,用于后续次临界度分析;构建基于不确定度分析的次临界度测量模型,结合步骤1获得的中子信号数据、修正因子数据及其不确定度进行不确定度分析,得出最终次临界度测量结果及其不确定度。本发明采用基于不确定度分析的数学算法,减小中子信号测量不确定度,减小修正因子引入的不确定度,提高次临界度测量效率和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09238490B
公开(公告)日:2020-02-07
申请号:CN201811068643.4
申请日:2018-09-13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运动条件下小直径棒束组件温度测量方法,包括:分别在棒束的至少两个加热管内均插入2个热电偶,每个热电偶均通过银钎焊的方式电焊在加热管内壁上,每个热电偶的铠装部分涂一层耐高温绝缘漆,涂漆之后常温固化36小时;支撑件一端从加热管一端伸入加热管内对热电偶进行支撑;再用银钎焊方法,使得热电偶固定在内壁面上;然后向加热管内填充绝缘材料加强热电偶与通电壁面之间的绝缘;利用热电偶测量获得加热管内壁温度,通过加热管内壁温度计算获得加热管外壁温度;能够在实验装置处于运动的条件下保证准确、稳定地测量小直径棒束壁面温度,开展相关的棒束传热特性实验。
-
公开(公告)号:CN110600143A
公开(公告)日:2019-12-20
申请号:CN201910886936.1
申请日:2019-09-19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G21C3/3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棒束稳固定位的入口流道组件,包括用于与中间流道相连的入口流道、局部位于入口流道内的棒束,还包括与入口流道连通的进口接管、位于入口流道内的内部套筒,所述棒束的一端伸入至内部套筒内,且内部套筒表面设置若干通孔;在内部套筒的轴线方向上,所有通孔均与进口接管错开。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棒束稳固定位的入口流道组件,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流体进入入口流道冲刷棒束导致其变形、移位的问题,实现使流体以均匀的速度进入中间流道,避免冲刷棒束导致其变形、移位,提高棒束燃料组件流场分布特性实验的精确性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06768098B
公开(公告)日:2018-04-24
申请号:CN201710013148.2
申请日:2017-01-09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以测量矩形通道环状流气芯液滴分布的方法和装置。通过在矩形通道临近出口处设置溢流孔对环状流的液膜与气芯进行分离,然后将气芯中的液滴进行分区测量,从而获得矩形通道环状流气芯各截面处液滴的分布特征。该方法简单可行,能够准确测量矩形通道环状流气芯各截面处的液滴分布,具有实质的优点和显著的进步。本发明的优点是:可以准确测量矩形通道内环状流汽芯中液滴的分布特性;可以通过现有设备的改进实现,成本低;安装方便,使用简单。
-
公开(公告)号:CN106531240B
公开(公告)日:2018-03-20
申请号:CN201611052166.3
申请日:2016-11-25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30/4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换热器、包括换热器的反应堆自然循环停滞再启动模拟实验装置和方法包括初始工况建立方法、热源模拟方法、自然循环停滞再启动边界判定准则,所述换热器包括壳体和设置在壳体内的传热管束,所述传热管束沿着竖直方向设置,所述传热管束外壁设置向下部延伸的金属杆,所述金属杆端部为尖状结构。本发明提高了蒸发器的换热效率,解决了初始条件模拟、边界条件模拟和自然循环停滞再启动边界判定量化等关键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7062952B
公开(公告)日:2018-01-30
申请号:CN201710075732.0
申请日:2017-02-13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两相流管壳式换热器及其稳定装置,包在换热器流体入口管和/或出口管上设置套筒式两相流稳定装置,所述两相流稳定装置包括芯体,所述芯体包括多个同心管和肋片,所述肋片连接相邻的同心管。本发明具有减振降噪功能的非能动两相流动稳定装置能够在不依赖外部动力或电源的情况下,将两相流体分离成液相和气相,将液相分割成小液团,将气相分割成小气泡,抑制液相的回流,促使气相顺畅流动,起到稳定流量的作用,具有减振降噪的效果。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