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分析自然循环系统热工水力特性的自适应多尺度耦合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201871B

    公开(公告)日:2024-12-03

    申请号:CN202111494309.7

    申请日:2021-12-08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用于分析自然循环系统热工水力特性的自适应多尺度耦合方法,其特点是,包括建立自然循环系统、初始流速优化、设计交互参数自适应收敛判据、构建自适应收敛标准函数。采用自然循环系统的驱动压头和总阻力压降间的定量关系优化初始流速;将一维和三维程序交互参数的方差作为判断三维程序计算参数是否达到稳定或接近稳定态的收敛标准,并基于耦合流速构建收方差的自适应函数;根据一维和三维程序的交互流速自适应调节收敛标准,实现耦合程序收敛至精确值。本发明具有自适应能力强、高效易行和鲁棒性高等优点。特别适用于分析具有复杂结构热源的自然循环系统的热工水力特性。

    一种基于浮球式的非能动系统蒸汽冷凝诱发水锤消除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8408102B

    公开(公告)日:2024-11-15

    申请号:CN202410100724.7

    申请日:2024-01-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浮球式的非能动系统蒸汽冷凝诱发水锤消除装置,涉及流体力学和传热学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水锤抑制和消除方法效果差并且会增大系统流动阻力导致不适用于非能动自然循环系统的问题。本发明包括冷管段、加热段、热管段、仓壁和浮球式水锤消除装置,冷管段、加热段、热管段和浮球式水锤消除装置依次连接,浮球式水锤消除装置设置在仓壁上;浮球式水锤消除装置包括软管、浮球装置和缓冲室,缓冲室内部设置有软管和浮球装置;热管段、软管和浮球装置连通依次连通;浮球装置设置有若干浮球。本发明加热段产生的蒸汽和高温液体通过软管导入到缓冲室,将蒸汽排入缓冲室的上部,高温液体排出到大海中,实现汽水分离,避免剧烈冷凝。

    一种染料废水处理与有效资源回收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6534940B

    公开(公告)日:2024-08-06

    申请号:CN202310638649.5

    申请日:2023-06-0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染料废水处理与有效资源回收装置及方法,包括高压段,包括加压机构、第一废水罐和储水组件;第一废水罐和储水组件均与加压机构连通;第一废水罐通过第一管道连通有加热管道,第一管道上安装有流量计和第一过滤器;储水组件与加热管道连通;低压段,包括闪蒸罐和过滤组件;过滤组件设有至少两组,两组过滤组件分别与闪蒸罐连通;闪蒸罐内安装有温度压力检测组件和喷头;加热管道与喷头连通;排水段,包括真空泵和冷凝储水机构;真空泵、冷凝储水机构以及两过滤组件相互连通。本发明可实现富含染料的高盐度废水连续分离,达到污水处理的同时实现染料和无机盐的回收利用。

    换热器通道、多级结构印刷电路板式换热器及换热器通道局部对流网格模拟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648880A

    公开(公告)日:2024-03-05

    申请号:CN202311595398.3

    申请日:2023-11-27

    Abstract: 换热器通道、多级结构印刷电路板式换热器及换热器通道局部对流网格模拟方法。涉及热传导和热管理技术领域。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将微尺度下的湍流减阻机理运用在PCHE为通道内的方法目前还未见的技术缺陷,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为:换热器通道,所述通道包括:管体,以及在所述管体的侧壁上设置的至少两个沟槽;所述沟槽的方向平行与所述管体的轴线。所述管体沿垂直于所述管体的轴线的截面为半圆形。所述沟槽设置在所述管体的弧形侧壁上。沟槽的直径相同。每两个所述沟槽的间距,大于二分之一所述沟槽的直径,小于二倍所述沟槽的直径。所述沟槽沿垂直于所述管体的轴线的截面为大于并接近于半圆形。适合应用于PCHE换热器的设计工作中。

    一种连续闪蒸制备布洛芬微粒的系统及工艺

    公开(公告)号:CN117463245A

    公开(公告)日:2024-01-30

    申请号:CN202311504419.6

    申请日:2023-11-1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连续闪蒸制备布洛芬微粒的系统及方法,系统包括储罐和闪蒸罐,所述储罐和所述闪蒸罐底部联通,且均通过管道与高压水泵连通,所述高压水泵通过管道与油浴加热器连通,所述油浴加热器通过管道与所述闪蒸罐的顶部连通,所述油浴加热器与所述闪蒸罐之间设有气动阀,所述闪蒸罐的侧部通过管道与布袋过滤器连通,所述布袋过滤器连接有真空泵;采用闪蒸工艺制得的布洛芬产品纯度高,流动性好,颗粒均匀,同时也提高了制剂的产品质量,不用辅料或者使用少量的辅料,减少了毒副作用,为布洛芬微粒制备提供了一种工艺简单、周期短、可操作性强的方法,易于工业化生产。

    用于分析自然循环系统热工水力特性的自适应多尺度耦合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201871A

    公开(公告)日:2022-03-18

    申请号:CN202111494309.7

    申请日:2021-12-08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用于分析自然循环系统热工水力特性的自适应多尺度耦合方法,其特点是,包括建立自然循环系统、初始流速优化、设计交互参数自适应收敛判据、构建自适应收敛标准函数。采用自然循环系统的驱动压头和总阻力压降间的定量关系优化初始流速;将一维和三维程序交互参数的方差作为判断三维程序计算参数是否达到稳定或接近稳定态的收敛标准,并基于耦合流速构建收方差的自适应函数;根据一维和三维程序的交互流速自适应调节收敛标准,实现耦合程序收敛至精确值。本发明具有自适应能力强、高效易行和鲁棒性高等优点。特别适用于分析具有复杂结构热源的自然循环系统的热工水力特性。

    用于分析核动力装置非能动特性的自适应多尺度耦合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201870A

    公开(公告)日:2022-03-18

    申请号:CN202111494007.X

    申请日:2021-12-08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用于分析核动力装置非能动特性的自适应多尺度耦合方法,包括:建立自然循环式非能动安全系统、初始流速优化、最小流速限值标准、设计交互参数自适应收敛判据、构建自适应收敛标准函数。采用自然循环系统的驱动压头和总阻力压降间的定量关系优化初始流速;提出单相条件下的初始流速最小限值;将一维和三维程序的交互参数的极差作为三维程序计算是否达到稳定或接近稳定态的判据,并基于耦合流速构建极差的收敛标准函数。根据一维和三维程序的交互流速对收敛标准进行自适应更新,实现耦合程序收敛至精确值。具有科学合理,自适应能力强,应用价值高等优点。特别适用于分析堆芯等复杂热源的自然循环系统的流动和换热特性。

    一种耦合吸附装置的多级喷射闪蒸海水淡化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3651384A

    公开(公告)日:2021-11-16

    申请号:CN202110953036.1

    申请日:2021-08-19

    Abstract: 本发明一种耦合吸附装置的多级喷射闪蒸海水淡化系统,它包括:换热系统、一级闪蒸系统、二级闪蒸系统、末级闪蒸系统、真空泵,预热后的海水和冷却水分别经喷嘴喷射到闪蒸室和冷凝室内发生闪蒸,流体经喷嘴喷出破碎成为液滴,液滴尺寸为微米尺度,有效增大比表面积,使得换热明显增强,同时利用吸附床的吸附解吸作用,降低最低海水出口温度至环境温度以下,有助于插入更多的级,从而提高生产率,显著提高系统性能;采取直接接触换热的方式,很大程度降低结垢腐蚀的几率,节约了生产成本。

    基于机器学习预测流动换热参数的印刷电路板式换热器冷热侧耦合换热仿真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962394A

    公开(公告)日:2025-05-09

    申请号:CN202510171382.2

    申请日:2025-02-17

    Abstract: 基于机器学习预测流动换热参数的印刷电路板式换热器冷热侧耦合换热仿真方法,涉及换热器仿真技术。针对现有技术无法对复杂结构换热器进行性能预测的技术缺陷,提出一种改进方案,包括以下步骤:采集换热器的几何结构参数、流体属性及运行特征参数;将换热器通道划分为多个微元段,初始化微元段参数,并设置入口温度与压力;根据每个微元段的温度与压力,获取流体实时物性参数,并利用神经网络模型预测换热系数与压降;基于换热系数与压降,通过离散网格迭代计算,直至残差小于预定阈值;根据迭代结果输出冷热侧换热系数、出口温度及压降,生成冷热通道温度分布图。本方法适用于换热器设计优化、能源系统模拟与分析及热交换过程相关工程。

    一种基于液氢罐箱的内部抗晃动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9879055A

    公开(公告)日:2025-04-25

    申请号:CN202510276969.X

    申请日:2025-03-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液氢罐箱的内部抗晃动装置,涉及液体储运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液氢罐箱内抗晃动装置结构单一、抗晃动效果较差的问题。本发明包括卧式液氢罐箱、若干挡板、若干固定管和浮球网,挡板和浮球网设置于卧式液氢罐箱内部;挡板上端通过固定管和卧式液氢罐箱壁面连接并通过电机驱动旋转;浮球网可拆卸的设置于挡板上方,浮球网的两端分别和卧式液氢罐箱的两端连接。本发明通过结合可拆卸的网状漂浮浮球和可旋转抗晃动挡板,能够在不同的行驶环境中显著减少液氢的晃动,有效减少液氢运输过程中罐内液氢的晃动,降低运输过程中的安全隐患,从而提高运输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