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笔用线圈装置
    14.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6980396B

    公开(公告)日:2020-03-10

    申请号:CN201611083252.0

    申请日:2016-11-3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绕线的自动卷绕操作容易并且能够谋求电子笔的小直径化的电子笔用线圈装置。在芯体(4)的外周,在基端(4b)的附近具备绕线引导器(10)。绕线引导器(10)具有限制绕线(22)的卷绕开始位置的卷绕开始位置限制部(12a)和相对于卷绕开始位置限制部(12a)沿周向分离而配置且在相对于卷绕开始位置限制部(12a)沿卷轴方向朝向基端(4b)引入的位置(x1)上限制绕线(22)的卷绕结束位置的卷绕结束位置限制部(12b)。

    电子部件
    15.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6920690B

    公开(公告)日:2019-02-26

    申请号:CN201611236391.2

    申请日:2016-12-2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以降低外部端子的连接部的应力的电子部件。电子部件具有内置有内部电极(4)的陶瓷素体(26)的端面形成有端子电极(22)的片状部件(20)、与端子电极(22)电连接的外部端子(30)。外部端子(30)具有端子电极连接部(32)、安装连接部(34)。端子电极连接部(32)具有与端子电极(22)连接的第一金属(30a)、配置于该第一金属(30a)的外侧的第二金属(30b)、配置于所述第二金属(30b)的外侧的第三金属(30c)的层叠构造。外部端子(30)的热膨胀系数比陶瓷素体(26)的热膨胀系数小。

    陶瓷电子部件
    17.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3632844B

    公开(公告)日:2016-12-28

    申请号:CN201310375931.5

    申请日:2013-08-2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G4/01 H01G2/06 H01G4/232 H01G4/30 H01G4/3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靠性高且具有制造容易的金属端子与片式部件的安装构造的陶瓷电子部件,具有:大致长方体形状的片式部件(20);第1金属端子部(30),具有与第1端面(20a)相对的第1平板部(38)、与第1平板部连接且形成与第1端子电极的第1缠裹部(22c,22d)卡合的第1卡合突起而夹入并把持第1缠裹部的至少一对第1嵌合臂部、与第1平板部连接且与任一侧面大致平行地延伸的第1安装部(39);第2金属端子部40),具有与第2端面相对的第2平板部、与第2平板部连接且形成与第2端子电极的第2缠裹部卡合的第2卡合突起(42a,42b)而夹入并把持第2缠裹部的至少一对第2嵌合臂部、以及与第2平板部连接且与任一侧面大致平行地延伸的第2安装部。

    线圈部件
    1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4392827A

    公开(公告)日:2015-03-04

    申请号:CN201410403695.8

    申请日:2014-08-1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防止在外装芯产生破裂或者豁口等并且具有优异可靠性的线圈部件。该线圈部件具备:内部芯(20),其具有在轴向上延伸的柱状的卷芯部(22)、以及设置在卷芯部的两端部的一对凸缘部(24,46);绕线(30),其缠绕卷芯部;外装芯(40),其形成有贯通孔(40a)并配置在内部芯外周;以及一对端子部(50,60),其具有固定部(52,62)、接线部(54,64)、以及连接接线部与固定部的连接部(56,66),固定部具有上面部(52a)、下面部(52b)、以及连接上面部与下面部并且与外装芯的外周面(46)相对的侧面部(52c,62c),接线部具有与支承面(42b)相对的接线底部(54a,64a),连接部沿着外装芯的外周面配置并且连接固定部的侧面部与接线部的接线底部。

    线圈装置
    1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3996501A

    公开(公告)日:2014-08-20

    申请号:CN201410055868.1

    申请日:2014-02-1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即使是分割芯片也能够可靠地保持各个分割芯片而且在散热性方面表现优异的线圈装置。芯具有在互相垂直的第1轴、第2轴以及第3轴中沿着第1轴方向被分离的分割芯片,在壳体安装有在壳体内沿着所述第3轴向下方推压分割芯片的弹簧构件,在弹簧构件,沿着第2轴方向形成有狭缝,并形成第1按压片和第2按压片,在第1按压片和第2按压片,接触于各个分割芯片的弹性弯折部沿着所述第2轴方向位置偏移而形成。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