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冲洪积扇水槽试验系统及洪水冲淤参数测定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761656A

    公开(公告)日:2018-03-06

    申请号:CN201711210442.9

    申请日:2017-11-2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02B1/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冲洪积扇水槽试验系统及洪水冲淤参数测定方法,属于冲洪积扇模拟领域。该装置包括水箱(1)、沙石料堆放池(2)、倾斜水槽(3)和冲洪积扇塑造平台(4),所述水箱(1)与所述沙石料堆放池(2)通过连接通道相连接,所述连接通道(7)的顶部设有插槽,用于插入提拉式闸门(8),所述沙石料堆放池(2)与倾斜水槽(3)的一端通过软连接管(9)贯通连接,所述倾斜水槽(3)的另一端贯通连接至所述冲洪积扇塑造平台(4),本发明提供的系统可实现对模拟河道及滩地任意位置洪水冲淤参数的准确测定,设施方便拆卸和更换,适应室内或室外、不同模拟沟道坡度、不同规模人造洪水或水石流要求等应用环境。

    一种坡耕地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853121B

    公开(公告)日:2023-09-26

    申请号:CN201711290461.7

    申请日:2017-12-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坡耕地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系统及方法,所述系统包括土壤侵蚀防治系统、生态沟渠系统、梯级蓄水系统和终端净化系统。土壤侵蚀防治系统可在源头防治农业面源物质的产生、迁移和输出;生态沟渠系统可以有效的沉积泥沙,净化水质,降低污染物质浓度;梯级蓄水系统可以蓄积上方来水,沉积泥沙,净化水质,为下方坡耕地提供灌溉水源;终端净化系统由沉积池、厌氧消化池和人工湿地组成,用于对入河、入库水质进行生态拦截与净化。本发明充分利用坡耕地的地形条件,针对农业耕作过程中面源污染发生的关键过程和不同阶段,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与方法,提高坡耕地水肥资源的循环利用效率,减少坡面水土流失和面源污染输出。

    山洪小流域雨量站网布局优化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545344A

    公开(公告)日:2022-12-30

    申请号:CN202211382778.4

    申请日:2022-11-0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地面雨量站网布局优化方法技术领域,特别涉及无资料地区山洪小流域地面雨量站网布局优化方法。将高精度气象卫星降雨数据按照空间分辨率为0.04°×0.04°的网格将山洪小流域进行分割,分割后,对每个网格进行编号,将近20年序列高精度气象卫星降雨数据进行离散化处理,计算山洪流域各个网格的边缘熵,分析各个网格间降雨信息的冗余度和相关性,计算联合熵、互信息和总相关等指标,基于MIMR准则,确定山洪小流域各个网格间降雨信息的最大传递和最小冗余条件下的站点数量和位置,为无资料山洪小流域地面雨量站网的布局提供依据:通过本发明,可以确定流域最佳的雨量站网密度和位置,为今后无资料地区小流域山洪地面雨量站网布设提供理论依据。

    山洪小流域雨量站网布局优化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545344B

    公开(公告)日:2023-07-21

    申请号:CN202211382778.4

    申请日:2022-11-0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地面雨量站网布局优化方法技术领域,特别涉及无资料地区山洪小流域地面雨量站网布局优化方法。将高精度气象卫星降雨数据按照空间分辨率为0.04°×0.04°的网格将山洪小流域进行分割,分割后,对每个网格进行编号,将近20年序列高精度气象卫星降雨数据进行离散化处理,计算山洪流域各个网格的边缘熵,分析各个网格间降雨信息的冗余度和相关性,计算联合熵、互信息和总相关等指标,基于MIMR准则,确定山洪小流域各个网格间降雨信息的最大传递和最小冗余条件下的站点数量和位置,为无资料山洪小流域地面雨量站网的布局提供依据:通过本发明,可以确定流域最佳的雨量站网密度和位置,为今后无资料地区小流域山洪地面雨量站网布设提供理论依据。

    一种基于原位识别的弃渣场勘测与生态修复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627245B

    公开(公告)日:2022-02-08

    申请号:CN202011513102.5

    申请日:2020-12-2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原位识别的弃渣场勘测与生态修复方法,通过无人机快速识别弃渣体地表形态,基于探地雷达可判别弃渣内部物质组成及空间异质性,采用高密度电法快速勾画弃渣内部渗流场及优先流路径通道;根据识别的弃渣体地表形态、内外部物质组成、渗流场及优先流路径通道,精准指导弃渣场暗管、盲沟布设,高效排除渣体内部水分,保证弃渣场稳定;按照“坡脚加固→内部增强→表面减蚀→植被优选”的综合生态修复思路构建完善的弃渣场生态修复技术体系。该方法解决了工程弃渣物质组成复杂识别困难,无法探测弃渣体内部含水率和可视化表达渗流场分布的技术难题,也解决了弃渣场覆土难、植被生长不良、边坡失稳的困境。

    用于坡面土壤侵蚀量快速测量的地形测针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526106A

    公开(公告)日:2021-03-19

    申请号:CN202011347214.8

    申请日:2020-11-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坡面土壤侵蚀量快速测量的地形测针装置及方法,地形测针装置主要包括测量框、GNSS测量仪、水平校正仪、若干侵蚀测针、侵蚀桩和通孔;GNSS测量仪和水平校正仪均固定设置于测量框的顶部;若干侵蚀测针穿设于测量框内壁顶端的通孔,可自由上下移动;侵蚀桩的一端和测量框外壁的顶端固定连接,其另一端插入坡面土壤内。本发明的地形测针装置可以根据实际测量坡面的宽度自由选择,各部件安装简单,操作便捷,可靠性强,可自动定位待测土壤的实时位置,测量精度高。本发明的用于坡面土壤侵蚀量快速测量方法的测量结果准确科学,实用性高,节省人力,克服人为测量带来的误差,便于在各种地形中进行推广。

    一种用于山洪预警的雨量监测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17639607U

    公开(公告)日:2022-10-21

    申请号:CN202221443173.7

    申请日:2022-06-09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用于山洪预警的雨量监测装置,包括底板和固定连接在底板顶部的集水箱,还包括:固定筒,固定连接在底板底部,固定筒沿底板底壁均匀设置有‑组;固定筒内部转动连接有升降丝杆,升降丝杆与固定筒之间设有调节组件,升降丝杆外侧螺纹连接有升降环,升降环底部固定连接有升降筒,升降筒底部固定连接有锥形块,升降丝杆底部固定连接有限位块;滤水盒,固定连接在集水箱两侧壁,集水箱设有与滤水盒相配合的开孔,滤水盒顶部还设有清洁组件。本申请通过设置的固定筒、升降丝杆、升降环、升降筒、锥形块和调节组件,实现了根据地面情况调节装置使装置水平的功能。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