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筋筒的加工装置及加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283994A

    公开(公告)日:2020-06-16

    申请号:CN202010214931.7

    申请日:2020-03-24

    Applicant: 长安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内筋筒的加工装置及加工方法,属于材料塑性加工领域。本发明的利用内筋筒的加工装置的加工方法,通过在筒形坯料上滚压弹性滑模,能够一次在筒体内形成内筋,且在加工过程中,筒形坯料是发生局部变形,随着弹性滑膜的滑膜齿与筒形坯料的相接触而发生形变,同时完成壁厚减薄和内筋填充,本发明的加工方法,所需外力更小,更易实现,本发明的加工方法具有加工效率高、使用范围广、无焊缝质量好、节约材料和能量及生产成本低的特点。

    一种自动润滑的芯模旋压模具
    1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387412A

    公开(公告)日:2025-02-07

    申请号:CN202411637601.3

    申请日:2024-11-15

    Applicant: 长安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动润滑芯模旋压模具,集成了油道、进油口、出油口以及油腔等关键装置。活塞杆贯穿结构通过其他零件内侧,行星齿轮箱的齿轮后盖与有杆端盖胶接,外筒上端与有杆端盖通过双头螺柱链接固定,内油腔即内筒上的油道与外筒的内表面贴合,活塞通螺纹链接在活塞杆下端,两者位于内筒里。本发明实现了润滑油的精准供给。在旋压过程中,内外桶以特定的速度比协同工作,确保润滑油能够在最需要的地方准确、及时地加入,从而极大地提升了润滑效果。不仅能够在加工的关键部位精准施加润滑油,还确保了润滑油的充分利用,避免了不必要的浪费,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也为芯模旋压工艺带来了更为精细、高效的操作体验。

    一种模块化的直径可调的内筋旋压芯模及使用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768445A

    公开(公告)日:2024-10-15

    申请号:CN202411168538.3

    申请日:2024-08-23

    Applicant: 长安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模块化的直径可调的内筋旋压芯模及使用方法,涉及旋压装置技术领域,包括导轨、中心柱、芯模主体和伸缩机构;所述芯模主体包括多个模块体,每个模块体通过伸缩机构与中心柱连接,所述中心柱设置在芯模主体中心位置,所述中心柱上下两端分别连接圆盘导轨;导轨为芯模主体径向伸缩提供平稳的移动路径,同时也能限制芯模主体的轴向运动,伸缩机构可以调节芯模主体的直径;本发明有灵活性和可调性的优点,模块化设计允许芯模的不同部件可以单独设计和更换,以适应不同形状和尺寸的筒形件加工需求。

    一种基于电致塑性和冲击式的筒体加强筋的成形工艺

    公开(公告)号:CN113878019B

    公开(公告)日:2024-03-26

    申请号:CN202111205667.1

    申请日:2021-10-15

    Applicant: 长安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电致塑性和冲击式的筒体加强筋的成形工艺,属于筒体加工领域。本发明的基于电致塑性和冲击式的筒体加强筋的成形工艺,通过冲击电致塑性的材料一次性成形了筒体的加强筋,该工艺具有适于钛合金等难加工材料、效率高、使用范围广、无焊缝质量好、节约材料和能量、生产成本低的优点。本发明使用偏心冲压的原理,工作载荷小、适用范围广,可对筒的内外筋进行加工。本发明使用电致塑性去成型解决了钛合金、高强钢等材料冷加工时材料塑性低、延展性差,难以加工的问题,同时克服了钛合金、高强钢高温加工存在的工件精度差、微观组织难以控制的缺点。

    一种基于电致塑性和冲击式的筒体加强筋的成形工艺

    公开(公告)号:CN113878019A

    公开(公告)日:2022-01-04

    申请号:CN202111205667.1

    申请日:2021-10-15

    Applicant: 长安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电致塑性和冲击式的筒体加强筋的成形工艺,属于筒体加工领域。本发明的基于电致塑性和冲击式的筒体加强筋的成形工艺,通过冲击电致塑性的材料一次性成形了筒体的加强筋,该工艺具有适于钛合金等难加工材料、效率高、使用范围广、无焊缝质量好、节约材料和能量、生产成本低的优点。本发明使用偏心冲压的原理,工作载荷小、适用范围广,可对筒的内外筋进行加工。本发明使用电致塑性去成型解决了钛合金、高强钢等材料冷加工时材料塑性低、延展性差,难以加工的问题,同时克服了钛合金、高强钢高温加工存在的工件精度差、微观组织难以控制的缺点。

    一种适用于复杂曲面的封头旋压机

    公开(公告)号:CN119456787A

    公开(公告)日:2025-02-18

    申请号:CN202411790549.5

    申请日:2024-12-06

    Applicant: 长安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复杂曲面的封头旋压机,在旋压设备中,尾顶系统固定在箱体上端,主轴系统位于箱体下端并且和尾顶系统共同对加工胚料进行固定,感应加热器系统位于主轴系统左侧,上旋轮系统和下旋轮系统呈上下对称分布在尾顶系统和主轴系统的右侧。尾顶系统包括液压缸,液压缸采用中部法兰联接的方式联接至床身,液压杆安装在液压缸上,液压杆端部安装尾顶。本发明使用双旋轮代替模具,通过设定旋轮的进给以及对压力和速度的调整来改变加工效果,从而能够加工出多种类的产品,大大提升了旋压机的加工能力。

    一种液氮辅助式低温高压氢气瓶及其使用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196519A

    公开(公告)日:2024-12-27

    申请号:CN202411637617.4

    申请日:2024-11-15

    Applicant: 长安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氢气瓶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液氮辅助式低温高压氢气瓶及其使用方法,该装置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的内瓶胆集成阀、瓶体、外瓶胆集成阀;瓶体包括外瓶体、内瓶体、内胆瓶口和外胆瓶口,内瓶体设置于外瓶体内部,内瓶体外壁与所述外瓶体内壁分离形成外胆腔,所述内胆瓶口设置在外瓶体一端与内瓶体连通,外胆瓶口设置在外瓶体另一端与外胆腔连通;内瓶胆集成阀与内胆瓶口固定连接,外瓶胆集成阀与外胆瓶口固定连接,内瓶体与外瓶体采用高压深冷的方式存储车载氢气,若发生碰撞,外层的液氮能够稀释高压氢气,解决现有技术中氢气瓶存储氢气压力过大发生爆炸以及保温层和承压层发生功能干扰,氢气瓶无法正常工作。

    一种基于激光开槽和热滚压的筒件加强筋的加工工艺

    公开(公告)号:CN113967800B

    公开(公告)日:2023-04-25

    申请号:CN202111193206.7

    申请日:2021-10-13

    Applicant: 长安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激光开槽和热滚压的筒件加强筋的加工工艺,属于筒体加工领域。本发明基于激光开槽和热滚压的筒件加强筋的加工工艺,通过激光开槽和滚压热加工的方式实现了筒体件的内筋加工,综合利用了材料切割和塑性加工。该工艺加工效率高、无焊缝质量好、节约材料和能量、生产成本低。本发明采用感应加热的方式,加热区域为圆筒形坯料需要加工位置的内表面,感应加热具有加热效率高、趋肤效应明显特点,仅加热了内侧材料,使得内侧材料温度升高、塑性增强,而外层材料依然保持较低温度、承载能力高、热变形小。通过该方法减少了材料变形抗力、提高了材料的塑性变形能力,并避免了切割沟槽开裂问题,利于获得高精度工件。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