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2466935A
公开(公告)日:2021-03-09
申请号:CN202011481591.0
申请日:2020-12-15
Applicant: 重庆邮电大学
IPC: H01L29/739 , H01L29/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集电极多晶硅电子通道的RC‑IGBT器件,属于半导体技术领域。该器件具有以下三个特点:(1)将传统RC‑IGBT的P集电极区分割成高浓度的P+空穴区和低浓度的P型电子阻挡层两段。(2)N+集电极设置在高浓度的P+空穴区内。(3)集电极底部引入N型多晶硅层。正向导通时,通过调整多晶硅层和P型电子阻挡层的掺杂,可以改变集电极短路电阻RCS,从而完全消除snapback效应;关断时,多晶硅层可以快速提取电子,有效降低关断损耗;仿真结果表明:与TRC RC‑IGBT相比,该器件正向导通时完全消除了snapback效应,且在同样正向导通压降为2.8V时,其关断损耗Eoff降低了59%。
-
公开(公告)号:CN111326576A
公开(公告)日:2020-06-23
申请号:CN202010092899.X
申请日:2020-02-14
Applicant: 重庆邮电大学
IPC: H01L29/739 , H01L29/06 , H01L29/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纵向分离阳极结构的SALIGBT器件,属于半导体功率器件领域。本发明将传统SA-LIGBT的N+阳极和P+阳极分离,将N+阳极设置在器件内部,通过增加N+阳极的纵向深度,延长单极性导电模式下电子的流动路径;N+阳极下方P型浮空层可以增大器件的阳极分布电阻,通过调节N+阳极的纵向深度和P型浮空层的掺杂浓度,完全消除snapback效应。本发明利用了器件的纵向长度减少芯片面积;正向导通时,新结构LIGBT的正向导通压降为0.91V,相比于分离阳极短路型LIGBT和常规阳极短路LIGBT分别减少了6.2%和24%;关断时,N+阳极可以快速抽取漂移区中的电子,其关断时间为370ns,相比于传统LIGBT和介质隔离型LIGBT减少了82%和23%。
-
公开(公告)号:CN110571264A
公开(公告)日:2019-12-13
申请号:CN201910877635.2
申请日:2019-09-17
Applicant: 重庆邮电大学
IPC: H01L29/08 , H01L29/73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多通道电流栓的SA-LIGBT器件,属于功率半导体器件领域。本发明的多通道电流栓的SA-LIGBT器件主要是在器件的集电极区域设置n个横向P柱,形成多个电子通道,构成电流栓结构,具有以下作用:(1)正向导通时,电流栓相对于对电子电流呈关闭状态,使得晶体管的集电极短路电阻增大,从而完全消除传统SA-LIGBT的snapback效应;(2)正向导通时降低压降Von;(3)关断时,P柱之间形成的三条电子通道可有效提高电子的抽取效率,减少关断时间。
-
公开(公告)号:CN110518068A
公开(公告)日:2019-11-29
申请号:CN201910818394.4
申请日:2019-08-30
Applicant: 重庆邮电大学
IPC: H01L29/778 , H01L21/324 , H01L21/33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p-GaN栅结构的常关型InAlN/GaN HMET器件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半导体功率器件领域。本发明的器件包括衬底、GaN缓冲层、InAlN势垒层、p-GaN帽层、栅极、源极、漏极和钝化层,其中GaN缓冲层与InAlN势垒层形成异质结,可以抑制电流坍塌效应和调制沟道电场分布以提高器件的击穿电压;本发明通过使用In组份0.17的InAlN材料作为势垒层,实现了异质结的晶格匹配,增大了电子阻挡层势垒高度,因此可以减小器件的导通电阻和栅极漏电流;另外使用高介电常数材料作为钝化层,能够降低器件靠近漏极的栅极边缘处的电场峰值,提高了InAlN HEMT器件的击穿电压。
-
公开(公告)号:CN109920840A
公开(公告)日:2019-06-21
申请号:CN201910213984.4
申请日:2019-03-20
Applicant: 重庆邮电大学
IPC: H01L29/06 , H01L29/739 , H01L27/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L型SiO2隔离层的复合型RC-LIGBT器件,以L型SiO2隔离层为界,分为LDMOS区和LIGBT区,工作过程中具有以下优点:(1)降低了器件电场尖峰,避免了在器件表面提前击穿,从而提高了击穿电压;(2)在正向导通时三种模式的转换过程中器件处于平稳过度状态,无电流突变情况;(3)在反向导通时,LDMOS区独立工作,N-Collector提供电子,发射极反向偏压下P-body直接注入空穴到漂移区,赋予器件逆向双极模式的导通能力。经过相同参数条件下经仿真验证,本发明复合型RC-LIGBT器件的击穿电压提高到206.05V;无Snapback现象、同时还具有反向导通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1769159B
公开(公告)日:2024-05-28
申请号:CN202010658965.5
申请日:2020-07-09
Applicant: 重庆邮电大学
IPC: H01L29/739 , H01L29/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多晶硅电子通道的SA‑LIGBT器件,属于半导体技术领域。该器件包括P型衬底、SOI隔离层、阴极、P+阴极、P‑body、N+电子发射极、栅极、栅氧化层、N型漂移区和阳极区域;阳极区域从左至右包括N‑buffer、P+阳极、阳极、多晶硅层、N+阳极和阳极,还包括设置在多晶硅层左/右侧下表面的浮空层,以及设置在多晶硅层下表面的二氧化硅隔离层,其中浮空层与二氧化硅隔离层左/右接触。本发明器件正向导通时,通过调节多晶硅层的掺杂浓度改变电子流动路径上的电阻,进而抑制snapback效应。关断时,漂移区中的大量电子可通过多晶硅层电子通道被N+阳极迅速抽取,有效降低了器件的关断损耗。
-
公开(公告)号:CN113097310A
公开(公告)日:2021-07-09
申请号:CN202110362550.8
申请日:2021-04-02
Applicant: 重庆邮电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电子积累效应的鳍式EAFin‑LDMOS器件,属于半导体技术领域。该器件分为:衬底、埋氧层和器件上面部分;其中器件上面部分包括:栅氧化层;栅氧化层外侧部分:从左至右依次是源极P+区、源极N+区、P‑body、漂移区和漏极N+区;栅氧化层内侧部分:从左至右依次是栅极P+区、栅极P‑body、控制结构的漂移区、控制结构的漏极N+区和控制结构的漏极P+区。本发明在器件中使用了电子积累效应,并采用了鳍式结构,在保持较高的击穿电压下大幅度降低Ron,sp,最终提高了Baliga优值FOM。
-
公开(公告)号:CN112820775A
公开(公告)日:2021-05-18
申请号:CN202110018192.9
申请日:2021-01-07
Applicant: 重庆邮电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电子积累效应的SOI‑LDMOS器件,属于半导体技术领域。该器件包括LDMOS结构、PNP结构、氧化隔离层、金属铝和衬底;LDMOS结构位于氧化隔离层前方,从左至右依次是源极P+区、源极N+区、P‑body、漂移区、漏极N+区;PNP结构位于氧化隔离层后方,从左至右依次是栅极P+区、栅极P区、漂移区、漏极N+区、漏极P+区;金属铝设置在氧化隔离层的右上角,连接着氧化隔离层前方的漏极N+区和氧化隔离层后方的漏极P+区;P‑body、栅极P+区、栅极P区、漂移区和氧化隔离层的正下方是衬底。本发明器件在降低比导通电阻Ron,sp的同时,还能保持较高的击穿电压。
-
公开(公告)号:CN111769159A
公开(公告)日:2020-10-13
申请号:CN202010658965.5
申请日:2020-07-09
Applicant: 重庆邮电大学
IPC: H01L29/739 , H01L29/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多晶硅电子通道的SA-LIGBT器件,属于半导体技术领域。该器件包括P型衬底、SOI隔离层、阴极、P+阴极、P-body、N+电子发射极、栅极、栅氧化层、N型漂移区和阳极区域;阳极区域从左至右包括N-buffer、P+阳极、阳极、多晶硅层、N+阳极和阳极,还包括设置在多晶硅层左/右侧下表面的浮空层,以及设置在多晶硅层下表面的二氧化硅隔离层,其中浮空层与二氧化硅隔离层左/右接触。本发明器件正向导通时,通过调节多晶硅层的掺杂浓度改变电子流动路径上的电阻,进而抑制snapback效应。关断时,漂移区中的大量电子可通过多晶硅层电子通道被N+阳极迅速抽取,有效降低了器件的关断损耗。
-
公开(公告)号:CN110610986B
公开(公告)日:2023-03-14
申请号:CN201910954779.3
申请日:2019-10-09
Applicant: 重庆邮电大学
IPC: H01L29/06 , H01L29/73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结终端集成横向续流二极管的RC‑IGBT器件,属于半导体技术领域。该器件包括栅极接触区1、发射极接触区2、金属场板3、N型集电极接触区4、P型集电极接触区4’、发射极5、元胞区P型阱6、过渡区P型阱7、第一场限环8、第二场限环9、第三场限环10、N型集电极11、N型缓冲层12、P型集电极13、N型漂移区14、栅氧化层15、场氧化层16。本发明在保证较低关断损耗、反向导通性能及较高的阻断电压的前提下,能够消除在传统器件导通时存在的负阻效应,提高器件的工作稳定性和电流导通能力,同时还能降低制造成本。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