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3868942B
公开(公告)日:2016-07-06
申请号:CN201410083333.5
申请日:2014-03-07
Applicant: 许昌学院
IPC: G01N24/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定性分析半导体微纳米结构光生活性氧物种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待检测半导体微纳米颗粒、自旋捕获剂BMPO和去离子水混合利用电子自旋共振波谱仪得到辐照后的特征ESR光谱A;待检颗粒、BM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去离子水混合得到辐照后的光谱B;比较ESR光谱A、B,得到超氧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的定性分析;待检颗粒、自旋捕获剂TEMP和去离子水混合得到光谱C;待检颗粒、TEMP、NaN3和去离子水混合得到光谱D;比较ESR光谱C、D,得到单线氧的定性分析。该方法结合直接捕获技术和间接清除技术,更加准确的辨别活性氧物种的种类,特别是对同时产生不同活性氧物种的体系,弥补了常规化学发光法和荧光法的不足。
-
公开(公告)号:CN101805136A
公开(公告)日:2010-08-18
申请号:CN201010125445.4
申请日:2010-03-11
IPC: C03C17/36
Abstract: 一种在ITO导电玻璃上原位制备纳米网状硫铟锌三元化合物光电薄膜的化学方法。该方法把具有纳米化铟锌合金表面的ITO导电玻璃基底材料、单质硫粉、以及无水乙醇溶剂共置于聚四氟乙烯反应釜中,单质硫粉的浓度为0.001~0.0015克硫/毫升无水乙醇溶剂,在160℃~180℃温度下反应12~24小时,反应结束后,自然冷却至室温,最后产物依次用去离子水和无水乙醇清洗,室温下自然晾干,即得到在ITO导电玻璃基底的铟锌合金表面原位制得由纳米薄片组成的网状ZnIn2S4三元化合物光电薄膜材料,其中纳米薄片厚度为20~30nm。本方法制得的薄膜透明,纳米网状结构形貌均一、完美,表面非常均匀平整。同时,本方法低温原位生长重复性好,操作简便,不需要进一步的后处理,环境友好,便于工业化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13846489B
公开(公告)日:2024-01-26
申请号:CN202111000433.3
申请日:2021-08-27
Applicant: 许昌学院
IPC: D06M15/61 , D06M13/288 , D06M11/30 , D06M11/64 , D06M13/513 , C08J5/06 , C08J5/04 , C08J5/24 , C08L63/00 , C08K9/04 , C08K9/02 , C08K9/06 , C08K7/10 , C08K7/06 , C08K3/04
Abstract: 整材料的电导率及力学性能。一种导电改性玄武岩纤维布、低绝缘性玄武岩纤维增强高分子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导电改性玄武岩纤维布的表面原位生长有杂多酸掺杂态聚苯胺,复合材料由纤维层叠体和树脂基体结合后固化成型得到,纤维层叠体由两个碳纤维布层以及导电改性玄武岩纤维布层构成,碳纤维布层为一层碳纤维布或D层碳纤维布的层叠体,导电改性玄武岩纤维布层为一层导电改性玄武岩纤维布或S层导电改性玄武岩纤维布的层叠体。本发明采用“三明治”型增强纤维层叠体的铺
-
公开(公告)号:CN111943165B
公开(公告)日:2021-09-07
申请号:CN202010685486.2
申请日:2020-07-16
Applicant: 许昌学院
IPC: C01B32/05 , C01B32/194 , H01M4/587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聚酰亚胺中间相碳微球结构的电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聚酰胺酸溶液的制备;(2)聚酰亚胺(PI)的自组装反应。(3)聚酰亚胺的碳化反应。(4)模板骨架剂的制备。(5)电极材料的制备。本发明以聚酰亚胺为基体,通过热缩聚水热反应并控制烧结工艺参数,制备多孔、富氮、尺寸较为均一的中间相碳微球,凭借其独特的“曲面效应”,增大石墨层间距,通过“均相氮掺杂效应”诱导提供更多的结构缺陷,方便锂离子的传输,在层间嵌锂的同时,增加贮锂微孔位点,从而提高电极材料的储电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09896869B
公开(公告)日:2021-08-17
申请号:CN201910269075.2
申请日:2019-04-04
Applicant: 许昌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陶瓷釉料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是一种金黄色陶瓷釉及其制备方法,具体过程为将微纳米银粉、钠长石、石英、滑石及方解石按照一定比例配制为釉料,通过行星球磨将釉料制成釉浆,采用浸釉法施加釉料于陶瓷素坯表面,将施釉素坯干燥后置于程序可控高温炉中在空气气氛条件下烧制,得到具有金黄色呈色效果的陶瓷釉产品。本发明利用微纳米银与釉料配方中其它成分及空气中的氧气在高温釉烧制过程中的协同反应、扩散效应、凝聚等现象,在空气气氛条件下,采用程序可控高温炉制备得到具有釉面均匀呈现金黄色呈色、釉层光泽度好、釉质莹润、具有一定玉质感的陶瓷釉,没有针孔及橘釉等缺陷的陶瓷釉产品,制备方法简单易操作,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3210602A
公开(公告)日:2021-08-06
申请号:CN202110541761.8
申请日:2021-05-18
Applicant: 许昌学院 , 河南黄河旋风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铜铝合金包覆金刚石复合体的制备方法,首先将铝粉与铜盐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后在80~120℃水热反应30~90 min得到铜包覆铝粉复合材料CA1;然后将CA1、金刚石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均匀后在660~800℃非氧化气氛条件下保温1~3h,随炉冷却至室温取出,经过筛、清洗处理,得到铜铝合金包覆金刚石复合体。
-
公开(公告)号:CN111943165A
公开(公告)日:2020-11-17
申请号:CN202010685486.2
申请日:2020-07-16
Applicant: 许昌学院
IPC: C01B32/05 , C01B32/194 , H01M4/587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聚酰亚胺中间相碳微球结构的电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聚酰胺酸溶液的制备;(2)聚酰亚胺(PI)的自组装反应。(3)聚酰亚胺的碳化反应。(4)模板骨架剂的制备。(5)电极材料的制备。本发明以聚酰亚胺为基体,通过热缩聚水热反应并控制烧结工艺参数,制备多孔、富氮、尺寸较为均一的中间相碳微球,凭借其独特的“曲面效应”,增大石墨层间距,通过“均相氮掺杂效应”诱导提供更多的结构缺陷,方便锂离子的传输,在层间嵌锂的同时,增加贮锂微孔位点,从而提高电极材料的储电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05369232B
公开(公告)日:2018-09-28
申请号:CN201510084504.0
申请日:2015-02-16
Applicant: 许昌学院
IPC: C23C22/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铅单质薄膜原位大面积控制合成钙钛矿型CH3NH3PbBr3薄膜材料的化学方法。它是在基底表面获得铅单质薄膜,然后将具有铅单质薄膜的基底材料水平浸泡于含溴化甲胺的有机溶液中,恒温反应即可原位制得CH3NH3PbBr3薄膜材料。该方法操作简单,无需旋涂过程,可大面积制备得到CH3NH3PbBr3薄膜,有效解决大尺寸器件制作问题;所得CH3NH3PbI3薄膜纯度高、薄膜表面晶体均匀、结晶性优良,低能耗,制作成本低,具有广阔的工业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6311335B
公开(公告)日:2018-07-10
申请号:CN201610594396.6
申请日:2016-07-26
Applicant: 许昌学院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W10/3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金属酞菁锌接枝聚芳醚光催化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光催化技术领域。其制备方法:对聚芳醚类聚合物进行功能化修饰得到氯甲基化的聚芳醚类聚合物;将四硝基酞菁锌还原得到四氨基金属酞菁锌;将四氨基金属酞菁锌和氯甲基化的聚芳醚类聚合物通过胺化反应制得金属酞菁锌接枝聚芳醚高分子光催化材料。此方法制备出的聚合物基光催化材料对罗丹明B具有良好的可见光光催化降解效果,且污染物在碱性pH环境下,光催化降解效果更好。同时,合成的聚合物基光催化材料具有良好的回收效率和循环催化效率,是一种理想的可循环使用的聚合物基光催化材料。
-
公开(公告)号:CN106966429A
公开(公告)日:2017-07-21
申请号:CN201710181884.9
申请日:2017-03-24
Applicant: 许昌学院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1G29/006 , B01J27/06 , B01J35/004 , B01J35/065 , B82Y30/00 , C01P2002/72 , C01P2002/84 , C01P2004/01 , C01P2006/4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n‑型BiOBr1‑xIx光电薄膜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室温条件下以FTO为基底,依次在溴化钾水溶液、硝酸铋水溶液、碘化钾水溶液中浸渍为循环A;重复若干个循环,冲洗、干燥即得n‑型BiOBr1‑xIx有序纳米结构光电薄膜材料。依次在溴化钾水溶液、硝酸铋水溶液中浸渍为循环B;循环B夹杂在循环A中实施。本发明在室温下原位制备了n‑型BiOBr1‑xIx薄膜材料,操作简单,几乎没有能耗,成膜均匀,稳定性较好,克服了传统的物理气相沉积法、化学沉积法、热蒸发法等的工艺复杂且制备的样品容易团聚、脱落、不均匀等问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