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878723A
公开(公告)日:2024-04-12
申请号:CN202311628941.5
申请日:2023-11-30
Applicant: 西安平高智慧能源有限公司 , 西安交通大学 , 平高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放电等离子体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离子风放电电极加热控制方法及离子风发生电极组。为解决现有技术在利用放电等离子体进行抑菌除臭时,对放电电极施加电流进行加热,导致放电电极放电不均匀、放电电极损耗严重、使用寿命短的问题,本发明通过在离子风发生电极组产生离子风时,实时或定时在其离子风发生电极组的放电电极上施加交流电,以及设置接收电极朝向发电电极的一侧的形状与发电电极的形状相吻合,本发明实现良好抑菌除味效果的同时,大幅度减少了副产物臭氧的产生,还避免放电电极在电势高的位置的损耗高,在电势低的位置的损耗低,使放电电极整体在某一设定时间段内均匀放电,从而提高放电电极的使用寿命。
-
公开(公告)号:CN117674213A
公开(公告)日:2024-03-08
申请号:CN202311671320.5
申请日:2023-12-07
Applicant: 西安平高智慧能源有限公司 , 平高集团有限公司 , 中国电气装备集团有限公司 , 西安交通大学
Abstract: 一种电‑氢‑热三网耦合的电力系统及基于该系统的三网耦合方法,系统包括电能系统、氢能系统和热能系统,通过燃料电池与电解池实现热能、电能、氢能的互相转化;方法包括分别构建电力系统网络内燃料电池、电解池、电能系统、电热泵、氢能系统的模型以及电力系统约束条件,根据模型和约束条件,构建电‑氢‑热三种网络的网络平衡方程,构建电力系统运行成本最低的目标函数,在考虑系统约束条件和满足电‑氢‑热三种网络的网络平衡方程的同时,求解目标函数的最优解;本发明实现电‑氢‑热三种能源形式的互相转换,有效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减少弃风、弃光现象的发生。
-
公开(公告)号:CN116093891A
公开(公告)日:2023-05-09
申请号:CN202310029433.9
申请日:2023-01-09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短路故障电流对称性的发电机断路器控制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控制设备实时采集发电机出口侧电流,当发生短路故障后,在故障电流上升到峰值时,基于电流对称性方法计算出投入转移电流的时刻,通过修正系数对投入转移电流时刻加以修正,然后计算出断路器分闸时刻,实现发电机断路器精确控制。本发明主要针对于现有控制方法不能有效应对发电机出口侧短路故障电流复杂的情况,填补了发电机断路器短路控制有效方法的空白。
-
公开(公告)号:CN115513911A
公开(公告)日:2022-12-23
申请号:CN202111478442.3
申请日:2021-12-06
Abstract: 公开了一种基于液态金属限流模块的直流断路器,主电流回路包括高速机械开关和若干串联的液态金属单元,电流转移与吸收支路由熔断器组成,主电流回路并联连接电流转移与吸收支路,系统正常通流状态下,系统电流从主电流回路流过,方向为出线端A1到出线端A2,系统电流流经高速机械开关与串联的液态金属单元,系统的通态损耗为电流在这两个模块的损耗,当系统发生短路故障时,系统电流快速上升为短路电流,在短路电流冲击下,液态金属单元中液态金属由于磁致收缩效应起弧,多个液态金属单元串联使得电弧电压达到系统电源电压等级,实现故障电流限流。
-
公开(公告)号:CN115258104A
公开(公告)日:2022-11-01
申请号:CN202210988965.0
申请日:2022-08-17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拍动式推进水污染监测仿生机器人,包括机器人本体、胸鳍模块、水污染检测模块和控制系统。所述机器人本体的两侧安装胸鳍模块,后端安装用于控制仿生机器人浮潜的尾鳍模块;胸鳍模块的外表面套设有蒙皮,能够在水环境中产生弦向和展向柔性变形;水污染检测模块安装在机器人本体的底部;控制系统用于读取水污染检测模块采集的数据,并控制仿生机器人进行巡游和污染监测。本发明胸鳍在舵机带动下可做上下拍动,通过控制胸鳍前、后的舵机相位差,使胸鳍弦向变形,从而推动水流向后运动,利用反作用力推动机器人前进。在驱动舵机和水环境作用下胸鳍会发生展向变形。本发明同时搭载水污染检测传感器,监测水污染时稳定性好。
-
公开(公告)号:CN113628923A
公开(公告)日:2021-11-09
申请号:CN202110757507.1
申请日:2021-07-05
Inventor: 王俊 , 章启峰 , 马朝阳 , 王子寒 , 李旭旭 , 王建华 , 孙广雷 , 赵晓民 , 刘庆 , 何创伟 , 李永林 , 龚炳正 , 杨帆 , 胡锦汐 , 毕迎华 , 王铭飞 , 刘先保 , 李潇 , 吴相杰 , 关昕
IPC: H01H33/664 , H01H33/6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双极纵磁触头结构及真空灭弧室。双极纵磁触头结构,包括:静触头组件,静触头组件包括静导电杆、静触头片、静侧U形铁芯;动触头组件,动触头组件包括动导电杆、动触头片、动侧U形铁芯;还包括:动侧铁芯支撑件,与动侧U形铁芯固定连接,用于将动侧U形铁芯固定在真空灭弧室的动端;所述动触头组件的动触头片与动侧U形铁芯分体布置,动触头片能够在动导电杆的带动下实现分合闸。上述方案能够解决现有的双极纵磁触头结构分闸过程中触头间距较小时局部电弧过于集中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4406548B
公开(公告)日:2017-05-10
申请号:CN201410454074.2
申请日:2014-09-09
Applicant: 苏州科力迪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 广东顺德西安交通大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适用于在生产流水线的工业产品外形进行圆弧直径在线检测的方法,其特点是:基于机器视觉获取工业产品的数字化图像且进行图像预处理。之后进行图像分割、圆弧拟合。最终,获取亚像素轮廓,并基于亚像素轮廓实现圆弧直径的检测。由此,依托于工业射线底片数字化仪器的采纳,可以有效通过机器视觉实现在线测量与非接触测量。并且,测量数据易存档。更为重要的是,能够有效提高生产自动化程度,且测量精度高,提升了市场竞争力。
-
公开(公告)号:CN219508358U
公开(公告)日:2023-08-11
申请号:CN202320107398.3
申请日:2023-02-03
Applicant: 陕西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西安交通大学
Inventor: 李鹏飞 , 王俊 , 杨超 , 李阳 , 荣学文 , 赵炳震 , 王之强 , 陈忠锋 , 辛灏辉 , 王丹 , 张由由 , 王伟 , 何海印 , 刘柱柱 , 姜美洲 , 杜妮 , 时耀民 , 李翔龙 , 李浩 , 苗青 , 段瑞 , 张欢
IPC: E01D19/00 , E01D101/3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装配式桁架桥梁用连接接头,包括第一预制构件以及第二预制构件,所述第一预制构件以及第二预制构件之间形成若干的装配节点,还包括,位于装配节点处且与第一预制构件连接的第一装配件;位于装配节点处且与第二预制构件连接的第二装配件;所述第一装配件以及第二装配件中,一者固定有安装部,另一者固定有装配部,所述安装部和装配部通过卡槽连接;所述安装部和装配部连接形成应力承载结构,所述应力承载结构形成分散面,所述分散面位于第一预制构件与第二预制构件的装配处,且所述分散面的横截面面积大于装配节点的横截面面积。
-
公开(公告)号:CN210277588U
公开(公告)日:2020-04-10
申请号:CN201920920261.3
申请日:2019-06-19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IPC: A61G12/0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便于固定安装的急诊科护理用包扎支撑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部安装有支撑座,所述支撑座内部的底端设置有垃圾收集组件,所述支撑座的一侧安装有齿条,所述支撑座另一侧的顶部安装有滑块B,所述齿条的外侧套设有壳体,所述壳体内部靠近滑块B一侧的底部安装有限位滑槽,所述滑块B与限位滑槽相互配合。本实用新型装置通过弧形气囊的设置对患者进行二次固定,固定效果较好,可有效避免患者因疼痛而导致患肢甩动,以保证包扎的顺利完成,提高医务人员的工作效率,通过驱动电机B、齿轮、齿条、滑块B和限位滑槽的相互配合,对支撑托盘的支撑高度进行调节,提高患者的舒适度,操作更加的方便。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