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手、机器人、以及把持机构

    公开(公告)号:CN103507076B

    公开(公告)日:2016-08-17

    申请号:CN201310241335.8

    申请日:2013-06-1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机器人手、机器人、以及把持机构。从移动部件立起设置用于把持把持物的指部件,并通过设置于中央部件的移动机构使移动部件沿规定轴向移动从而使指部件移动来把持把持物。从移动部件立起设置用于使移动部件沿规定轴向移动的滑动部件,并通过使滑动部件滑动来引导移动部件。这样的话,若缩小指部件的间隔(缩小移动部件的间隔),则机器人手变小。因此,机器人手是具有使指部件平行移动的方式的机器人手,并且还能够适用于在狭小的作业空间把持小把持物的作业。

    图像形成装置及转印装置
    12.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1995795B

    公开(公告)日:2013-01-16

    申请号:CN201010261083.1

    申请日:2010-08-2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3G15/161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包括带状的像担载体和具有圆筒周面的一部分被切下后而成的形状的转印辊的图像形成装置及转印装置,从而抑制像担载体的速度变动及因该速度变动而导致的像的错乱。在具有凹部(41)的二次转印辊(4)与中间转印带(31)对置的二次转印位置(TR2)的两侧设有由弹簧(331、351)分别弹性支承的张紧辊(33、35),该凹部(41)收容用于把持记录件(RM)的把持部(44)。中间转印带(31)在与二次转印支承辊(34)不同的位置被卷绕有中间转印带(31)的带驱动辊(32)驱动而旋转。因二次转印辊(4)的旋转而引起在二次转印位置(TR2)产生的中间转印带(31)的速度变动被两个张紧辊(33、35)吸收,而没有对像形成产生影响。

    图像形成装置及转印装置
    1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1995795A

    公开(公告)日:2011-03-30

    申请号:CN201010261083.1

    申请日:2010-08-2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3G15/161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包括带状的像担载体和具有圆筒周面的一部分被切下后而成的形状的转印辊的图像形成装置及转印装置,从而抑制像担载体的速度变动及因该速度变动而导致的像的错乱。在具有凹部(41)的二次转印辊(4)与中间转印带(31)对置的二次转印位置(TR2)的两侧设有由弹簧(331、351)分别弹性支承的张紧辊(33、35),该凹部(41)收容用于把持记录件(RM)的把持部(44)。中间转印带(31)在与二次转印支承辊(34)不同的位置被卷绕有中间转印带(31)的带驱动辊(32)驱动而旋转。因二次转印辊(4)的旋转而引起在二次转印位置(TR2)产生的中间转印带(31)的速度变动被两个张紧辊(33、35)吸收,而没有对像形成产生影响。

    记录装置
    15.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4870067U

    公开(公告)日:2015-12-16

    申请号:CN201520495084.0

    申请日:2015-07-09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记录装置,其能够抑制连接液体收容体与记录头的液体供给管弯折、压溃的情况。打印机具备:记录头,其通过喷射墨水来进行记录;记录单元,其收容记录头;液体收容单元(20),其设置在记录单元的外部并收容液体收容体,在该液体收容体中收容有要从记录头喷射的墨水;墨水供给管(29a、29b、29c),其将在收容于液体收容单元(20)内的液体收容体中收容的墨水供给至记录头;以及第2支承部(51a、51b、51c),其设置在液体收容单元(20)内,支承墨水供给管(29a、29b、29c),在墨水供给管(29a、29b、29c)上设置有线(31),作为成为利用第2支承部进行支承的部位的基准的标记。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