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人体二维CT影像的个体传播能力评价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4220476B

    公开(公告)日:2022-10-04

    申请号:CN202111477341.4

    申请日:2021-12-06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人体二维CT影像的个体传播能力评价方法及系统,包括:采集不同目标个体呼吸系统的影像数据;基于影像数据,实现不同目标个体口咽、呼吸道、肺腔的三维形态体外重建;在口咽、呼吸道、肺腔形态特征仿生基础上,采用内衬液灌注法仿生人体呼吸道内壁黏液、呼吸气流加热加湿仿生呼吸道内环境温湿度、可调式呼吸气流模拟器仿生不同目标个体呼吸特征,建立兼具个体呼吸道形态和呼吸特征的体外仿生装置;通过将个体呼吸特征参数输入该体外仿生装置仿生飞沫呼出过程,获取目标个体飞沫呼出水平,开发基于呼出飞沫水平评价个体传播能力的方法,快速识别高呼出飞沫水平的潜在“超级传播者”。

    用于医学影像的呼吸道疾病随诊辅助方法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4203297A

    公开(公告)日:2022-03-18

    申请号:CN202111528791.1

    申请日:2021-12-14

    Applicant: 清华大学

    Inventor: 段梦婕 刘荔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用于医学影像的呼吸道疾病随诊辅助方法及装置,方法包括:基于采集到的人体呼吸系统的二维影像数据重建支气管树空间三维数据;以支气管树空间三维数据为基础,识别每根支气管的中心线,并对每根支气管的中心线进行节点划分,计算每根支气管对应的所有节点的空间参数,寻找并剔除非二叉的无效节点,输出每根支气管的有效节点空间参数数据集,基于每根支气管的有效节点空间参数数据集,实现影像预设范围内支气管树各级支气管的直径、长度、数量、分叉角等参数精确输出计算;对多次CT扫描得到的每根支气管进行唯一编码,提取并输出相同编码支气管的形态参数变化序列,以辅助完成呼吸道疾病病程发展的随诊分析。

    基于动物呼吸道体外仿生的给药剂量评价方法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3341083A

    公开(公告)日:2021-09-03

    申请号:CN202110460726.3

    申请日:2021-04-27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基于动物呼吸道体外仿生的给药剂量评价方法及装置,其中,方法包括:采集动物呼吸系统的影像数据;对影像数据进行细化处理,以在去除背景噪声和冗余器官组织干扰后,得到动物呼吸系统的二维影像数据,并利用三维重建策略生成动物呼吸系统中每个部位的三维实心模型;根据给药需求基于三维实心模型计算目标局部区域的靶向给药剂量,得出给药剂量评价结果。本申请实施例可以有效提高给药剂量的准确性,使得给药剂量的评价结果更加准确,保证实验结果的可应用性。

    一种用于确定药物颗粒下呼吸道给药剂量的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1326228A

    公开(公告)日:2020-06-23

    申请号:CN202010101213.9

    申请日:2020-02-19

    Applicant: 清华大学

    Inventor: 刘荔 段梦婕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用于确定药物颗粒下呼吸道给药剂量的方法及系统,所述方法包括:基于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对目标个体呼吸系统进行断层扫描,获得设定数目灰度矩阵排列像素点;对设定数目灰度矩阵排列像素点进行处理,获得待输出呼吸系统模型;采用立体光固化成型法将所述待输出呼吸系统模型进行3D模型打印,获得3D输出目标个体呼吸系统;基于所述目标个体呼吸系统模拟目标个体呼吸,测量穿透呼吸气流通路进入肺腔的悬浮药物颗粒剂量和肺腔内采样点的沉积药物颗粒剂量;根据所述悬浮药物颗粒剂量和所述沉积药物颗粒剂量确定实际给药剂量,基于不同目标个体建立不同目标个体呼吸系统,进而提高实际给药剂量确定的准确性。

    抑制气溶胶产生的面罩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215291A

    公开(公告)日:2024-12-31

    申请号:CN202411321068.X

    申请日:2024-09-20

    Abstract: 提供了一种抑制气溶胶产生的面罩系统及其使用方法,面罩系统包括面罩和盐粒子发生装置。盐粒子发生装置连接到面罩,以向面罩内输送盐粒子,用于降低面罩佩戴者的呼吸道和/或消化道产生的气溶胶数量。盐粒子发生装置包括雾化喷头和粒径筛选器,雾化喷头能够使盐溶液形成雾化液滴。粒径筛选器形成多个筛选孔,粒径筛选器至少部分覆盖雾化喷头的液滴出口,以筛选符合粒径要求的液滴。面罩系统还包括溶液罐,溶液罐能够容纳盐溶液,溶液罐连接到盐粒子发生装置,以向雾化喷头供给盐溶液;或者,盐粒子发生装置还包括溶液容纳腔,面罩系统还连接到压缩空气源,压缩空气源用于雾化溶液容纳腔内的盐溶液。

    基于负电粒子抑制气溶胶逸出的面罩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214393A

    公开(公告)日:2024-12-31

    申请号:CN202411320571.3

    申请日:2024-09-20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提供了一种基于负电粒子抑制气溶胶逸出的面罩系统及其使用方法,面罩系统包括面罩和负电粒子发生装置。所述面罩包括口部罩体,所述口部罩体包括口部负电粒子接口,所述口部负电粒子接口连接到所述负电粒子发生装置。所述负电粒子发生装置包括电路板和负电粒子释放板,所述负电粒子释放板形成多个放电体,所述电路板连接所述负电粒子释放板以使所述放电体产生负电粒子。所述负电粒子发生装置产生的负电粒子能够经由所述口部负电粒子接口通入所述口部罩体,以促进气溶胶在所述面罩内沉降。

    飞沫/气溶胶暴露风险评价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14486836B

    公开(公告)日:2023-06-06

    申请号:CN202210137085.2

    申请日:2022-02-15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飞沫/气溶胶暴露风险评价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包括:选择荧光标记物和适合于荧光标记物的最佳激发波长光源;获取由荧光标记物得到的荧光标记溶液的荧光发射光谱,确定荧光激发光谱;以最佳激发波长光源为光源,基于荧光发射光谱、荧光激发光谱,在患者飞沫生成区域完成荧光标记后,通过仿生系统模拟诊疗过程中医护人员与患者的一种或多种接触模式,采集暴露后预设采样位置处的第一荧光亮度,参照暴露前的荧光亮度,根据第一荧光强度差值识别飞沫/气溶胶在医护人员的面部黏膜沉降和呼吸道吸入的第一暴露风险等级。由此,对降低医护人员职业暴露感染风险、优化医院不同诊疗操作个体防护措施,提供科学依据及技术支撑。

    一种利用不同大小和密度的气泡示踪空气污染物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068125A

    公开(公告)日:2023-05-05

    申请号:CN202111290460.9

    申请日:2021-11-02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利用不同大小和密度的气泡示踪空气污染物的方法,包括:根据气态的待示踪污染物的密度,确定示踪气泡的目标密度值,或根据呈固体颗粒状和液滴形式的待示踪污染物的空气动力学直径,确定示踪气泡的目标密度值;制取具有所述目标密度值的所述示踪气泡,并在测试区域的空气中施放所述示踪气泡;采集所述示踪气泡在所述测试区域内的位置信息;根据所述位置信息确定所述示踪气泡在所述测试区域内的运动方向、运动轨迹和运动速度。本发明提供的利用不同大小和密度的气泡示踪空气污染物的方法,解决了对空气中所携带的颗粒物和气态污染物的示踪问题。

    用于医学影像辅助诊断支气管扩张的方法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4010215B

    公开(公告)日:2022-08-05

    申请号:CN202111528793.0

    申请日:2021-12-14

    Applicant: 清华大学

    Inventor: 刘荔 段梦婕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医学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医学影像辅助诊断支气管扩张的方法及装置,其中,方法包括:采集人体呼吸系统的二维影像数据,并基于二维影像数据,重建支气管树空间三维数据;以支气管树空间三维数据为基础,识别每根支气管的中心线,并对每根支气管的中心线进行节点划分,计算每根支气管对应的所有节点参数,获得CT影像预设范围内所有支气管直径;对每根支气管进行命名,以对扩张支气管在肺叶中的位置进行靶向定位追踪。由此,实现了影像可及范围支气管直径的精确输出计算,大大提升了传统手动提取方法准确度,显著降低了时间成本。

    飞沫/气溶胶暴露风险评价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14486836A

    公开(公告)日:2022-05-13

    申请号:CN202210137085.2

    申请日:2022-02-15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飞沫/气溶胶暴露风险评价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包括:选择荧光标记物和适合于荧光标记物的最佳激发波长光源;获取由荧光标记物得到的荧光标记溶液的荧光发射光谱,确定荧光激发光谱;以最佳激发波长光源为光源,基于荧光发射光谱、荧光激发光谱,在患者飞沫生成区域完成荧光标记后,通过仿生系统模拟诊疗过程中医护人员与患者的一种或多种接触模式,采集暴露后预设采样位置处的第一荧光亮度,参照暴露前的荧光亮度,根据第一荧光强度差值识别飞沫/气溶胶在医护人员的面部黏膜沉降和呼吸道吸入的第一暴露风险等级。由此,对降低医护人员职业暴露感染风险、优化医院不同诊疗操作个体防护措施,提供科学依据及技术支撑。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