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水溶性的碳纳米管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0447075C

    公开(公告)日:2008-12-31

    申请号:CN200710067088.9

    申请日:2007-02-09

    Applicant: 浙江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水溶性的碳纳米管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利用水解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与碳纳米管的π-π共轭作用,对碳纳米管进行非共价键结合的包覆修饰,并借助于共聚物中具有良好水溶性的羧酸阴离子来提高碳纳米管在水中的分散稳定性,从而极大地提高了碳纳米管的水溶性。该方法以水解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碳纳米管和水为原料,采用循环加入水解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并辅助超声分散和离心的方法获得水解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包覆的水溶性碳纳米管。本发明工艺简单,制备的水溶性碳纳米管的溶解度高达29.2mg/mL,稳定性好,而且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制备简单、价格便宜,将极大地促进该水溶性碳纳米管的大规模制备及工业应用。

    一种用于喷墨印花的纳米级聚合物微乳液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0439408C

    公开(公告)日:2008-12-03

    申请号:CN200510097007.0

    申请日:2005-12-31

    Applicant: 浙江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喷墨印花的纳米级聚合物微乳液及其制备方法。该微乳液以高含量的软单体丙烯酸丁酯为主要聚合单体,使聚合物具有良好的成膜柔韧性;加入带有交联基团的共聚单体,聚合物在成膜过程中,使交联基团发生反应,形成立体空间网络结构的聚合物膜,将颜料粒子牢固地附着在织物纤维上,防止聚合物膜发粘,并赋予喷墨印花织物良好的耐水洗和耐摩擦等色牢度;添加可聚合的表面活性剂,使得聚合物微乳液在软单体含量很高的条件下具有优良的稳定性,微乳液的平均粒径小于100nm,纳米级的微乳液颗粒间不易发生团聚。本发明在聚合物微乳液的制备过程中,采用单体饥饿加料方式,从而使获得的纳米级聚合物微乳液粒径小,分布窄。

    一种多孔硅/DPP光电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276881A

    公开(公告)日:2008-10-01

    申请号:CN200810062319.1

    申请日:2008-05-08

    Applicant: 浙江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10/54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孔硅/DPP光电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单晶硅片洗净去油污,并在丙酮、乙醇和去离子水中分别进行超声处理,烘干;将烘干的单晶硅片用氢氟酸清洗除去表面的SiO2,在处理后的单晶硅片背面溅射一层金膜;在通电条件下,将覆有金膜的单晶硅片作为阳极,铂片作为阴极,置入电解液中进行电化学腐蚀;在通电条件下,将腐蚀后的单晶硅片作为阴极,铂片作为阳极,置入含三氟乙酸的DPP饱和溶液中进行电化学沉积,真空干燥沉积了DPP的单晶硅片。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工艺简单,另外多孔硅与DPP能级结构匹配,因此多孔硅/DPP光电复合材料具有在光伏器件领域获得应用的潜力。

    一种卤代二联噻唑类聚合物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8440299A

    公开(公告)日:2024-08-06

    申请号:CN202410527389.9

    申请日:2024-04-29

    Applicant: 浙江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卤代二联噻唑类聚合物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卤代二联噻唑类聚合物材料具有如式I所示结构,本发明中提供的卤代二联噻唑作为强吸电子单元,其中N原子和卤素原子可以与相邻的原子形成非共价键分子内相互作用力,提升聚合物骨架的平面性,降低聚合物链的扭曲,进而获得良好结晶性,有效地促进电荷的离域和分子内的电荷转移,该给体材料制备的有机太阳能电池具有优异的光伏性能,实现了超过18%的光电转换效率,特别是短路电流高达28mA cm‑2,并且器件在太阳光照射320小时之后仍能保留初始PCE的80%,表现出优异的器件光稳定性,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imgabs0#

    一种基于逐步沉积法制备的高效三元有机太阳电池

    公开(公告)号:CN111883659B

    公开(公告)日:2024-05-14

    申请号:CN202010785164.5

    申请日:2020-08-06

    Applicant: 浙江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逐步沉积法制备的高效三元有机太阳电池,它自下而上包括衬底、阳极、阳极修饰层、活性层、阴极修饰层和阴极,其中活性层为采用旋涂工艺在阳极修饰层上依次沉积一层宽带隙聚合物给体(PM6)薄膜与一层非富勒烯受体复合物(BO‑4Cl和BTP‑S2的混合物)薄膜。利用BTP‑S2与PM6之间较差的相容性,以及旋涂工艺成膜时大的剪切力,可使活性层具有理想的P‑i‑N形貌结构,即在阳极修饰层界面处形成给体富相,阴极修饰层界面处形成受体富相,而中间是给体与受体均匀混合的本体异质结厚膜。因此,本发明所得的三元有机太阳电池,同时实现了光电流的高效产生与高效收集,PCE不仅高于相应的本体异质结三元电池,更获得了迄今为止有机太阳电池的最高效率(18.50%)。

    一种含有咔唑侧链的有机电子受体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7924322A

    公开(公告)日:2024-04-26

    申请号:CN202410056673.2

    申请日:2024-01-15

    Applicant: 浙江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有咔唑侧链的有机电子受体及其在太阳电池中的应用。含有咔唑侧链的有机电子受体具有如下式所示结构:#imgabs0#其中,R1、R2分别独立为含有1‑18个碳原子的直链型或支链型烷基,A为吸电子官能团。本发明以基于三并噻吩的非全稠环结构作为有机电子受体的中心共轭骨架,引入咔唑基团作为侧链,防止分子HOMO能级的过度抬升,并通过其刚性的大位阻作用,抑制单键相连的并噻吩环之间的内旋转,保证受体分子的平面性,调控分子间的堆积,同时抑制芳胺基团诱导分子骨架形成醌式结构,提升分子的抗光氧化性。

    香豆素类双光子引发剂及其合成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4478500B

    公开(公告)日:2024-03-29

    申请号:CN202210035676.9

    申请日:2022-01-13

    Applicant: 浙江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香豆素类双光子引发剂及其合成方法和应用,该引发剂的特征在于通过改变官能团和官能团所在位点,改善了双光子引发剂的溶解性,提高了双光子吸收截面,从而得到更加优异的双光子聚合引发效率。该新型双光子引发剂的合成步骤如下所示:步骤一、在噻吩的2,5号位引入相应的基团;步骤二、在第一步产物的基础上引入酯基;步骤三、步骤二的产物与水杨醛衍生物进行克脑文盖尔缩合反应生成相应的新型双光子引发剂;本发明提供的新型双光子引发剂具有较高的灵敏度,较大的双光子吸收截面和较低的聚合阈值,表现出优异的双光子聚合活性和稳定性。

    一种香豆素类双光子引发剂及其合成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4085218B

    公开(公告)日:2023-09-08

    申请号:CN202111261345.9

    申请日:2021-10-26

    Applicant: 浙江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香豆素类双光子引发剂及其合成方法和应用,该引发剂的特征在于利用长链/支链结构使得双光子引发剂在光刻胶树脂中的溶解性提升,获得更高的双光子聚合引发效率。该新型双光子引发剂的合成步骤如下:步骤一、溴代噻吩与酰胺类化合物反应,在噻吩上引入酰基;步骤二、在第一步产物的基础上引入酯基;步骤三、步骤二的产物与水杨醛衍生物进行克脑文盖尔缩合反应生成新型双光子引发剂;本发明提供的新型双光子引发剂灵敏度较高,具有较大的双光子吸收截面,表现出良好的双光子聚合活性和稳定性。

    香豆素类双光子引发剂及其合成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4478500A

    公开(公告)日:2022-05-13

    申请号:CN202210035676.9

    申请日:2022-01-13

    Applicant: 浙江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香豆素类双光子引发剂及其合成方法和应用,该引发剂的特征在于通过改变官能团和官能团所在位点,改善了双光子引发剂的溶解性,提高了双光子吸收截面,从而得到更加优异的双光子聚合引发效率。该新型双光子引发剂的合成步骤如下所示:步骤一、在噻吩的2,5号位引入相应的基团;步骤二、在第一步产物的基础上引入酯基;步骤三、步骤二的产物与水杨醛衍生物进行克脑文盖尔缩合反应生成相应的新型双光子引发剂;本发明提供的新型双光子引发剂具有较高的灵敏度,较大的双光子吸收截面和较低的聚合阈值,表现出优异的双光子聚合活性和稳定性。

    一种基于非富勒烯受体合金的高效三元有机太阳电池

    公开(公告)号:CN110690349A

    公开(公告)日:2020-01-14

    申请号:CN201910954547.8

    申请日:2019-10-09

    Applicant: 浙江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非富勒烯受体合金的高效三元有机太阳电池,它包括衬底、阳极、阳极修饰层、活性层、阴极修饰层和阴极,其中活性层为聚合物给体PM6与非富勒烯受体合金的共混膜,而非富勒烯受体合金是由二种非富勒烯受体Y6和BTP-M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Y6:BTP-M合金。利用BTP-M相对于Y6更高的能级和更弱的结晶性,Y6:BTP-M合金同时优化了活性层的能级和形貌,从而使PM6:Y6:BTP-M三元有机太阳电池获得比PM6:Y6二元电池更大的电压和电流,并最终实现了目前单结有机太阳电池最高的能量转换效率(PCE=17.03%)。此外,该三元有机太阳电池的性能对活性层厚度不敏感,在活性层厚度为120-300nm时,PCE均在14%以上。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