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887647A
公开(公告)日:2023-10-13
申请号:CN202311066151.2
申请日:2023-08-23
Applicant: 浙江大学
IPC: H10K71/12 , H10K71/40 , H10K71/60 , H10K71/00 , H10K77/10 , H10K30/50 , H10K30/81 , H10K30/80 , H10K85/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效本征可拉伸有机太阳电池及其制备方法,包括自下而上依次设置的可拉伸衬底、阳极、阳极修饰层、活性层、阴极修饰层和阴极;阳极为M‑PH1000薄膜与其上的Ag组成的复合可拉伸不透明电极,M‑PH1000薄膜的原料组成包括PH‑1000、乙二醇和Zonyl FS‑300;阴极修饰层为氧化锌纳米颗粒;阴极为银纳米线可拉伸透明电极;高效本征可拉伸有机太阳电池的制作过程中,在可拉伸衬底上依次制作完成阳极、阳极修饰层、活性层和阴极修饰层后,先进行水蒸气退火使氧化锌纳米颗粒表面形成水蒸气层,最后再制作阴极。本发明器件能量转换效率可达到16.33%,是目前本征可拉伸有机太阳电池的最高值。
-
公开(公告)号:CN110379926B
公开(公告)日:2021-07-06
申请号:CN201910671823.X
申请日:2019-07-24
Applicant: 浙江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苯并二噻唑类近红外受体的有机太阳电池,它包括衬底、阴极、阴极修饰层、活性层、阳极修饰层和阳极,其中活性层为电子给体和电子受体的共混膜,电子给体是PBDB‑T,电子受体是以苯并二噻唑为核、环戊双噻吩为给电子单元、氟代或者噻吩氰基茚酮为吸电子末端的X‑PCIC或X1‑PCIC。利用X‑PCIC和X1‑PCIC在近红外区的良好吸收和合适的能级结构等特性,本发明制备的有机太阳电池同时具有高的开路电压和短路电流密度,能量转换效率(PCE)最高为11.50%。此外,X‑PCIC和X1‑PCIC合成简单,有利于降低有机太阳电池的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08365098A
公开(公告)日:2018-08-03
申请号:CN201810024413.1
申请日:2018-01-10
Applicant: 浙江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效率的三元有机太阳电池,它包括衬底、阴极、阴极修饰层、活性层、阳极修饰层和阳极,其中活性层为一种聚合物电子给体PBDB-T与两种小分子电子受体HF-PCIC和IEICO-4F的共混膜。利用PBDB-T、HF-PCIC和IEICO-4F三者互补的吸收,特别是借助于IEICO-4F对活性层形貌的优化,本发明制备的三元有机太阳电池,实现了300-1000nm宽光谱范围内的良好光电响应,相对于基于PBDB-T:HF-PCIC的二元有机太阳电池,短路电流密度的提升高达7.2mA/cm2,能量转换效率(PCE)最高为11.20%,远高于二元电池的8.82%。此外,三元有机太阳电池还表现出很低的能量损失(0.59eV),从而使电池具有较高的开路电压。
-
公开(公告)号:CN102095768B
公开(公告)日:2014-07-09
申请号:CN201010547393.X
申请日:2010-11-16
Applicant: 浙江大学
IPC: G01N27/403 , B82Y15/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82Y15/00 , G01N27/447 , G01N33/4872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亚纳米厚度的纳米孔传感器。第二电泳电极或微泵、第二储藏室、第二微纳米分离通道、基板、第一绝缘层、亚纳米功能层、第一微纳米分离通道、第一储藏室、第一电泳电极或微泵顺次放置,亚纳米功能层的中心设有纳米孔,第一绝缘层的中心设有第一绝缘层开孔,基板的中心设有基板开口,第一微纳米分离通道中部设有测量离子电流的第一电极,第二微纳米分离通道的中部设有测量离子电流的第二电极。本发明解决了将亚纳米功能层集成于纳米孔的技术难点,其制备亚纳米功能层的方法简单;解决了DNA或RNA碱基穿越纳米孔时由于碱基可能存在的不同取向而导致对碱基与亚纳米功能层的相互作用的影响。
-
公开(公告)号:CN101913598B
公开(公告)日:2012-11-21
申请号:CN201010249002.6
申请日:2010-08-06
Applicant: 浙江大学
IPC: C01B31/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制备石墨烯薄膜的方法。采用热处理、热蒸镀、溅射、电子束沉积、激光沉积或者等离子沉积方法将碳原子从固体碳源中释放出而在催化层或者衬底上形成石墨烯薄膜。所述的固体碳源为石墨、无定型碳、金刚石、富勒烯或碳纳米管。本发明的制备石墨烯薄膜的方法是使用固体碳源,方法简单,石墨烯薄膜的厚度、结构、尺寸容易控制;制备出石墨烯薄膜具有优异的光电特性,适应于用于大规模地制备高性能的光电子器件。
-
公开(公告)号:CN101623600B
公开(公告)日:2011-05-04
申请号:CN200910100974.6
申请日:2009-08-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聚4-甲基1-戊烯中空纤维气体分离膜及其制备方法。方法步骤如下:(1)将聚4-甲基1-戊烯粒料加入螺杆挤出机,加热熔融挤出;(2)挤出料经过喷丝头成形,在一定温度场下,经过拉伸,得到初生纤维丝;(3)初生纤维丝,经过退火处理,在拉伸机上进行拉伸处理,使纤维丝内层形成微孔,而纤维丝皮层保持致密结构;(4)再在一定温度下进行定型处理,得到成品中空纤维膜。与传统的制备方法相比,本发明在制备过程中没有使用第二相物质,不产生污染物,制备方法简便,生产效率高。从气体分离膜性能上看,本发明所得到的膜具有较好的耐温性,较好的机械强度,气体透过选择性好,透过量大,适用于O2,N2,CO2等气体的分离。
-
公开(公告)号:CN101913598A
公开(公告)日:2010-12-15
申请号:CN201010249002.6
申请日:2010-08-06
Applicant: 浙江大学
IPC: C01B31/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制备石墨烯薄膜的方法。采用热处理、热蒸镀、溅射、电子束沉积、激光沉积或者等离子沉积方法将碳原子从固体碳源中释放出而在催化层或者衬底上形成石墨烯薄膜。所述的固体碳源为石墨、无定型碳、金刚石、富勒烯或碳纳米管。本发明的制备石墨烯薄膜的方法是使用固体碳源,方法简单,石墨烯薄膜的厚度、结构、尺寸容易控制;制备出石墨烯薄膜具有优异的光电特性,适应于用于大规模地制备高性能的光电子器件。
-
公开(公告)号:CN101694474A
公开(公告)日:2010-04-14
申请号:CN200910154046.8
申请日:2009-10-22
Applicant: 浙江大学
IPC: G01N27/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33/48721 , B82Y15/00 , C12Q1/6869 , C12Q2565/63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纳米孔电学传感器。它包括基板、第一绝缘层、对称性电极、电接触层、第二绝缘层、纳米孔;在基板上依次设有第一绝缘层、对称性电极,在第一绝缘层上和对称性电极边缘上设有电接触层,在对称性电极上设有第二绝缘层,在基板、第一绝缘层、对称性电极和第二绝缘层的中心设有纳米孔。本发明的纳米电极的厚度可以控制在0.35~0.7nm之间,达到检测单链DNA中的单个碱基的电学特征的分辨率要求,从而适于便宜,快速电子基因测序。本发明的纳米孔电学传感器解决了将纳米电极集成于纳米孔的技术难点,其制备纳米电极的方法简单。
-
公开(公告)号:CN100590071C
公开(公告)日:2010-02-17
申请号:CN200810062829.9
申请日:2008-07-03
Applicant: 浙江大学
IPC: C01B31/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溶性碳纳米管的制备及纳米贵金属粒子负载方法,是基于碳纳米管无溶剂改性及纳米贵金属粒子在碳纳米管上的原位负载。该方法将山梨醇与柠檬酸在碳纳米管表面发生缩合聚合而引入多羧基、多羟基,提高碳纳米管在水中的分散稳定性,从而提高碳纳米管的水溶性。优点:(1)碳纳米管水溶性改性时不使用溶剂,是一种绿色环保的碳纳米管改性方法;(2)改性的碳纳米管在水中的分散性能可通过加入的反应物的摩尔比进行调节;(3)利用改性碳纳米管上的功能基团,如羧基和羟基可实现对碳纳米管的进一步功能化改性以实现碳纳米管基功能复合材料。本发明中的贵金属粒子的负载就是利用改性的碳纳米管上的多羧基、多羟基进行原位负载的。
-
公开(公告)号:CN101623600A
公开(公告)日:2010-01-13
申请号:CN200910100974.6
申请日:2009-08-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聚4-甲基1-戊烯中空纤维气体分离膜及其制备方法。方法步骤如下:(1)将聚4-甲基1-戊烯粒料加入螺杆挤出机,加热熔融挤出;(2)挤出料经过喷丝头成形,在一定温度场下,经过拉伸,得到初生纤维丝;(3)初生纤维丝,经过退火处理,在拉伸机上进行拉伸处理,使纤维丝内层形成微孔,而纤维丝皮层保持致密结构;(4)再在一定温度下进行定型处理,得到成品中空纤维膜。与传统的制备方法相比,本发明在制备过程中没有使用第二相物质,不产生污染物,制备方法简便,生产效率高。从气体分离膜性能上看,本发明所得到的膜具有较好的耐温性,较好的机械强度,气体透过选择性好,透过量大,适用于O 2 ,N 2 ,CO 2 等气体的分离。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