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9067184B
公开(公告)日:2020-04-21
申请号:CN201810997500.5
申请日:2018-08-29
Applicant: 武汉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恒流恒压无缝切换的感应电能传输系统,包括三桥臂逆变器和磁耦合结构;三桥臂逆变器的包括3条桥臂,每条桥臂上均各设有2个开关管,三桥臂逆变器的输入端连接有直流电源;磁耦合结构包括与三桥臂逆变器的输出端连接的发射端、和与负载连接的接收端;其中发射端由两个线圈串联而成,两个线圈的两个端点和两个线圈之间的1个节点,分别连接其中1条桥臂2个开关管之间的节点;接收端为单个线圈;通过控制三桥臂逆变器不同桥臂的开关管的通断,实现恒流输出特性与恒压输出特性之间的切换。本发明通过采用三桥臂逆变器与磁耦合结构进行组合,利用切换工作桥臂的方式实现恒流到恒压的无缝切换,从而保证系统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7118197A
公开(公告)日:2023-11-24
申请号:CN202310906081.0
申请日:2023-07-24
Applicant: 武汉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源电路的共轭复根双极点硬件补偿电路及其设计方法,包括运算放大器、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一电容、第二电容和第三电容;电源电路的输出端经第一电阻与运算放大器的负极输入端连接;运算放大器的正极输入端接参考电压;第二电阻的一端连接于第一电阻和运算放大器的负极输入端之间,第二电阻的另一端经第三电阻和第三电容连接于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第一电容与第二电阻相并联;第二电容与相互串联的第三电阻和第三电容相并联;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与PWM生成器的输入端连接。本发明解决了电源电路中共轭复根双极点在谐振频率处带来的谐振尖峰和相位骤降导致的系统稳定裕度不足的问题,提升了电源电路的稳定性和快速性。
-
公开(公告)号:CN113258221A
公开(公告)日:2021-08-13
申请号:CN202110697575.3
申请日:2021-06-23
Applicant: 武汉理工大学
IPC: H01M50/514 , H01M50/517 , H01M50/528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硬壳锂电池极柱与连接片的冷连接方法,通过电池极柱与连接片插接的冷连接结构,实现电池模组的快插式生产,效率更高;通过挤压的方式紧固电池极柱与连接片,确保极柱和连接片可靠连接,可靠导电;避免了传统激光焊接等热连接方式带来的焊接成本高、焊接工艺复杂、焊接缺陷难以检测、焊渣污染难以消除等问题;通过增加电池极柱与连接片的接触面积,改善电池模组在使用时的散热效果;可通过采用不同的正负极插接结构,实现正负极防呆,提高生产安全性;本设计易于返工,降低成本,返工时只要沿着电池极柱处割断、或剪掉连接片的水平部分,再拿一个新的连接片就能再次压紧搭接;本发明尤其适用于大单体大电流情况下的锂电池。
-
公开(公告)号:CN112713333A
公开(公告)日:2021-04-27
申请号:CN202011641466.1
申请日:2020-12-31
Applicant: 武汉理工大学
IPC: H01M10/613 , H01M10/617 , H01M10/647 , H01M10/6556 , H01M10/656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锂离子方形电池冷却板结构及其冷却方法,以供冷却电池,包括平行设置的两个冷却板以及与两个冷却板一一对应的两个环形冷却管组;两个冷却板之间形成一冷却腔,以供放置电池;环形冷却管组包括多个环形冷却管,环形冷却管内嵌于对应的冷却板内开设的环形通道中,环形冷却管的两端均延伸至冷却板外,环形通道正对着冷却腔;其中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测量电池的电容;根据电池的电容建立仿真模型;根据仿真模型确定电池单体产热值;将电池放置于两个冷却板的冷却腔中,往环形冷却管中通入一定流量的冷却液;建立电池的热模型;通过改变冷却液的流量;解决现有电池冷却的结构及其方法存在缺陷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0867618A
公开(公告)日:2020-03-06
申请号:CN201911294865.2
申请日:2019-12-16
Applicant: 武汉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DC-DC变换器的复合型均衡电路,它包括依次串联的若干个单体电池,每个单体电池分别并联一个单体能量释放回路,每个单体能量释放回路对应一个与其它单体电池构成的电池组并联的电池组能量吸收回路,至少一半单体电池还分别并联一个单体能量吸收回路,每个单体能量吸收回路对应一个与其它单体电池构成的电池组并联的电池组能量释放回路;每个单体能量释放回路和电池组能量释放回路均由一个开关管和一个储能电感连接构成,开关管的开闭由控制单元控制,以实现多样化的能量传递。本发明通过对主动均衡电路进行改进,能够提供更多的能量转移方式,能够实现单体电池与电池组之间能量的双向转移,使得主动均衡更为灵活。
-
公开(公告)号:CN109166708B
公开(公告)日:2019-11-26
申请号:CN201810955548.X
申请日:2018-08-21
Applicant: 武汉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变匝间距平面螺旋线圈,包括磁芯和放置在磁芯上方的由一根绝缘导线沿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一圈一圈盘绕得到的平面螺旋线圈;线圈的匝间距从圆心向外沿半径方向呈现由密到疏、再由疏到密的排布。本发明在不改变等匝间距平面螺旋线圈内径、外径、匝数、线规的前提下,依据线圈上的磁场分布改变线圈的疏密排布方式使之成为变匝间距平面螺旋线圈,减小了线圈上磁场强度的整体幅值,使线圈的邻近效应损耗问题得到减缓,最终缓解线圈交流内阻增大的趋势以减小磁耦合结构的铜损,同时保证该结构相比同等规格(内径、外径、匝数、线规)的等匝间距螺旋线圈结构在磁场分布与偏移容差特性上不具有明显劣势。
-
公开(公告)号:CN109067184A
公开(公告)日:2018-12-21
申请号:CN201810997500.5
申请日:2018-08-29
Applicant: 武汉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恒流恒压无缝切换的感应电能传输系统,包括三桥臂逆变器和磁耦合结构;三桥臂逆变器的包括3条桥臂,每条桥臂上均各设有2个开关管,三桥臂逆变器的输入端连接有直流电源;磁耦合结构包括与三桥臂逆变器的输出端连接的发射端、和与负载连接的接收端;其中发射端由两个线圈串联而成,两个线圈的两个端点和两个线圈之间的1个节点,分别连接其中1条桥臂2个开关管之间的节点;接收端为单个线圈;通过控制三桥臂逆变器不同桥臂的开关管的通断,实现恒流输出特性与恒压输出特性之间的切换。本发明通过采用三桥臂逆变器与磁耦合结构进行组合,利用切换工作桥臂的方式实现恒流到恒压的无缝切换,从而保证系统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2421968A
公开(公告)日:2021-02-26
申请号:CN202011239662.6
申请日:2020-11-09
Applicant: 武汉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用途变换器及其控制方法,上述多用途变换器包括:变流器模块,包括设置多个电路传感器的变流电路;FPGA模块,用于根据不同的变流电路,控制对多个电路传感器采集的传感信号进行筛选,并进行相应的信号配置,输出配置后的筛选信号;A/D转换器,用于对筛选后的传感信号进行A/D转换并输入FPGA模块;D/A转换器,用于对配置后的筛选信号进行D/A转换并输入RCP控制器;RCP控制器,用于根据经D/A转换的配置后的筛选信号,进行相应的控制。本发明利用FPGA模块和RCP控制器实现三种工作模式下不同信号量的采集,进行可灵活配置的改进,使应用更为广泛灵活。
-
公开(公告)号:CN111162241A
公开(公告)日:2020-05-15
申请号:CN202010062566.2
申请日:2020-01-19
Applicant: 武汉理工大学
IPC: H01M2/3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电池电解液引流结构,其夹设于相邻的两个单体电池之间,所述的电池电解液引流结构包括引流层、吸液条,所述引流层包括第一弧面部、第二弧面部,所述第一弧面部、第二弧面部均为若干个,所述第一弧面部与所述第二弧面部的轴线均竖直布置,并且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弧面部相邻侧分别光滑连接于同一个所述第二弧面部的两侧,所述第一弧面部的凸弧面抵接于一所述单体电池的外壁,所述第二弧面部的凸弧面抵接于另一所述单体电池的外壁,当单体电池侧壁发生破损,泄露的电解液可以从第一弧面部的凹弧面或者第二弧面部的凹弧面向下流到所述吸液条上,并被所述吸液条吸收,避免了电解液在单体电池外壳上方的积聚造成严重的腐蚀情况。
-
公开(公告)号:CN110395141A
公开(公告)日:2019-11-01
申请号:CN201910567240.2
申请日:2019-06-27
Applicant: 武汉理工大学
IPC: B60L58/12 , G01R31/367 , G01R31/38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自适应卡尔曼滤波法的动力锂电池SOC估算方法,首先,根据锂离子电池的动态特性,建立电池的双极化等效电路模型;然后,通过混合脉冲功率性能测试获取数据,对模型特性参数进行辨识,并用最小二乘法拟合得到开路电压与SOC的关系曲线;接着,基于开路电压与SOC的关系曲线和DP模型的离散方程,建立状态方程和观测方程,并将状态方程和观测方程代入EFK算法得到系统矩阵;再运用改进的自适应扩展卡尔曼滤波算法对锂离子电池SOC进行估算。本发明的方法有效解决了在运用传统自适应卡尔曼滤波算法或EKF算法进行SOC估算时,滤波结果发散、运算不稳定的问题,且加快了SOC估算值向真值收敛的速度。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