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916321A
公开(公告)日:2025-05-02
申请号:CN202510016516.3
申请日:2025-01-06
Applicant: 武汉大学
IPC: G01S7/41 , G01S13/06 , G01S13/86 , G01S13/90 , G06T7/33 , G06V10/764 , G06V10/762 , G06V10/8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确定实孔径雷达目标位置的方法,包括:获取实孔径雷达视场范围内所有目标的反射信号并进行处理,确定反射信号对应的距离范围及反射强度;获取实孔径雷达视场范围内的点云数据及光学相片,将点云数据和光学相片进行配准,得到彩色点云数据;选择并提取感兴趣的距离范围对应的彩色点云数据;根据提取的彩色点云数据计算每个目标的相对雷达散射截面,确定最大相对雷达散射截面对应的目标;将最大相对雷达散射截面对应的目标与实孔径雷达数据中最强的反射信号关联,确定目标的精确位置。本发明通过结合RAR数据、激光扫描点云数据及光学相片,将RAR中最强的反射信号与点云中的特定目标关联,实现了目标的精确定位。
-
公开(公告)号:CN117232380A
公开(公告)日:2023-12-15
申请号:CN202311504116.4
申请日:2023-11-13
Applicant: 武汉大学
Abstract: 一种带状工程变形监测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包括构建多基站北斗变形监测网且其中的每个监测站均位于相邻两个基站之间;当基站和监测站同时观测到卫星时,根据相邻2个基站间的每个基站与监测站间的目标改正数、设计矩阵、参数改正数及闭合差构建误差方程;根据每个基站与监测站间的待求基线分量、相邻2个基站间的已知基线分量及基线分量的闭合差为0构建约束方程;对约束方程和误差方程进行最小二乘估计得到每个基站与监测站间的基线向量;基于所有基线向量和相邻2个基站的坐标计算得到监测站的坐标;基于所有监测站的坐标计算得到三维变形结果,实现了带状工程的变形监测,提升了带状工程下北斗变形监测结果的稳定性和精度一致性。
-
公开(公告)号:CN114812531A
公开(公告)日:2022-07-29
申请号:CN202210336535.0
申请日:2022-03-31
Applicant: 武汉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定向方法及系统,设置一个数字光学成像装置,其中包括感光器件、镜头和GNSS接收机,使天体在感光器件上成像;实现方式包括在数字光学成像装置中设置镜头,镜头的光轴穿过感光器件的几何中心,使得天体能够在一个感光器件上成像;然后使用GNSS接收机对当前位置进行定位,并得到精确的时间;计算该时刻天体的精确方位角,此时感光器件上天体的成像位置位于天体方位与感光器件的几何中心的连线延长线上,通过精确提取天体成像位置,从而精确地确定装置的摆放方位,得到北向。本发明提供的寻北设备轻便,寻北工作快速而且精确,同时兼顾成本低以及精度高。
-
公开(公告)号:CN114465008A
公开(公告)日:2022-05-10
申请号:CN202210136249.X
申请日:2022-02-15
Applicant: 武汉大学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天线的制造方法,在覆于金属层的步骤之前实施旨在提高表面光滑度的表面处理,这样避免了在成型的天线胚体的表面不光滑导致之后金属层的光滑度,从而避免了因不光滑性引起的电磁波信号的损耗,由此在不需要单独增加降低对电磁波信号损耗的工序所带来的制造方法的繁琐性。不仅如此,上述制造方法所制作的天线重量只有同样结构铝合金材料天线的1/3左右,而对比铜材料的同种天线,其重量只有其1/8左右,通常情况下,成本也只有全金属天线的1/10到1/4左右。经过测试,其性能与钣金或者其他工艺制作的纯金属天线基本一致。
-
公开(公告)号:CN108534727B
公开(公告)日:2019-10-25
申请号:CN201810292326.4
申请日:2018-03-30
Applicant: 武汉大学
IPC: G01B21/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斜距交会方法及系统,其中斜距交会系统包括:卫星定位接收器,用于确定空间坐标;激光测距装置,用于测定斜距;电子手簿,用于计算和显示;对中杆,用于安设前述各部件;其中,卫星定位接收器固定在对中杆顶部,激光测距装置和电子手簿均通过夹持装置固定在对中杆上。在待定点无法用卫星定位方法直接测定时,利用本发明的斜距交会方法及相应的系统,通过卫星定位接收器与激光测距相结合,无需方位角,也无需将斜距转化为平距,即可快捷的交会出待定点的坐标。系统结构简明、便于携带、成本低廉,作用范围可达数百米。本发明有效弥补了现有技术的缺陷,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7800444A
公开(公告)日:2018-03-13
申请号:CN201711148437.X
申请日:2017-11-17
Applicant: 武汉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4B1/005 , G01S19/33 , H04B1/006 , H04B1/0085 , H04B1/12 , H04B1/163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频多模GNSS射频信号录放系统及方法,包括用于接收GPS的L1和L2频段以及北斗的B1频段的接收天线、低噪声放大器、第一射频开关、第二射频开关、第三射频开关、混频器、本振、第一滤波器、第二滤波器、温补时钟、SDR平台、控制和存储电脑、I/O扩展器,程控可调衰减器、发射天线;所述控制和存储电脑通过I/O扩展器控制第一射频开关、第二射频开关、第三射频开关进行录制和回放功能的切换以及控制程控可调衰减器,以调节回放信号的强度。本系统具有成本低,结构巧妙,工作稳定,录制的文件占用空间小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8602968A
公开(公告)日:2024-09-06
申请号:CN202410650537.6
申请日:2024-05-24
Applicant: 武汉大学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基于单目视觉的形变监测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涉及单目视觉形变监测技术领域,所述方法包括:每间隔预设时刻,获取测量靶标的第一图像,通过处理生成第二图像,提取边缘图像,基于梯度计算提取第一圆心,基于外接矩形提取得到第二圆心;基于提取得到的圆形特征点与测量靶材的测量特征点组成的特征点对计算待测量目标的形变量。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比较边缘图像进行梯度计算的第一圆心和基于与边缘特征相切的外接矩形提取的第二圆心,能有效地克服现有的圆形检测算法检测到的圆形不够准确且容易漏检的问题,进而能够根据多个时刻的图像精确、准确地计算得到待测量目标的形变量。
-
公开(公告)号:CN115047484B
公开(公告)日:2024-06-14
申请号:CN202210690649.5
申请日:2022-06-17
Applicant: 武汉大学
IPC: G01S17/3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雷达测距方法。包括:基于调频连续波测距原理进行第一次测量,对测量数据进行傅里叶变换后获取回波信号中得到的粗精度距离,并获取对应的第一次相位值;基于调频连续波测距原理进行第二次测量,对测量数据进行傅里叶变换后获取对应的第二次相位值;将第一次相位值和第二次相位值做差得到相位差,获取精确绝对距离=粗精度距离数据+相位差*精度系数。其中,需要满足两次测量的频率差的波长等于FFT阱分辨率的两倍。只需要巧妙设计两次测量的雷达频率,就可以在两次测量之后,将目标绝对距离的精度提高约两个数量级以上,即由原来的厘米级到米级的精度提高到亚毫米,不仅可以满足远距离建模的需求,还可以进行目标的变形监测。
-
公开(公告)号:CN117232380B
公开(公告)日:2024-01-30
申请号:CN202311504116.4
申请日:2023-11-13
Applicant: 武汉大学
Abstract: 一种带状工程变形监测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包括构建多基站北斗变形监测网且其中的每个监测站均位于相邻两个基站之间;当基站和监测站同时观测到卫星时,根据相邻2个基站间的每个基站与监测站间的目标改正数、设计矩阵、参数改正数及闭合差构建误差方程;根据每个基站与监测站间的待求基线分量、相邻2个基站间的已知基线分量及基线分量的闭合差为0构建约束方程;对约束方程和误差方程进行最小二乘估计得到每个基站与监测站间的基线向量;基于所有基线向量和相邻2个基站的坐标计算得到监测站的坐标;基于所有监测站的坐标计算得到三维变形结果,实现了带状工程的变形(56)对比文件朱洪涛;龙辉;吴维军.一种既有线偏差约束精测网建网方法.铁道标准设计.2017,(02),第20-23页.
-
公开(公告)号:CN116990811A
公开(公告)日:2023-11-03
申请号:CN202310804232.1
申请日:2023-07-03
Applicant: 武汉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雷达与激光点云融合的形变体视化监测系统、装置及方法,系统包括数据导入单元,数据提取单元,形变分析单元,和保存文件单元。装置设置稳固型三脚架,以及稳定支撑平台用于放置微型地基雷达和三维激光扫描仪。雷达与激光点云融合的形变体视化监测方法,包括获取监测对象多时相的地基雷达数据和全方位的三维点云数据;采用聚焦成像和相位解缠对雷达数据处理,得到监测对象的真实雷达幅度图;雷达幅度图与点云数据融合,利用坐标转换关系将选取的三维点云兴趣点映射到雷达幅度图中对应像素,读取对应二维坐标点的形变时序数据,得到单时相形变结果;生成形变时序图,实现三维体视化数据实时监测结果分析与评价。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