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气轮胎
    1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4786747A

    公开(公告)日:2015-07-22

    申请号:CN201510133082.1

    申请日:2009-10-2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即使在具有由热塑性树脂或包含热塑性树脂与弹性体的掺混物的热塑性弹性体组合物形成的内衬层的情况下,也可以排除胎圈部的空气滞留、防止由空气滞留引起的硫化故障的充气轮胎。在本发明的充气轮胎中,在一对胎圈部之间架设有胎体层、在比该胎体层更靠轮胎内腔侧配置有内衬层、接合橡胶层介于上述胎体层和上述内衬层之间,并且用于保护所述胎圈部的胎圈包布的轮胎内腔侧的端部插入了上述胎体层与上述内衬层之间,在所述充气轮胎中,上述内衬层由热塑性树脂或包含热塑性树脂与弹性体的掺混物的热塑性弹性体组合物构成,上述接合橡胶层配置在上述内衬层与上述胎圈包布之间。

    充气轮胎
    1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4220276A

    公开(公告)日:2014-12-17

    申请号:CN201380019077.7

    申请日:2013-03-1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充气轮胎,其使用树脂薄膜片,将该片材的端部相互连接,形成圆筒形,再经过硫化成型,用作内衬层或补强层,在充气轮胎的成型工序中或充气轮胎开始行驶后,树脂薄膜片的相接部分附近不会产生裂纹,成型性及耐久性优异;其中所述树脂薄膜片是将热塑性树脂或含有热塑性树脂与弹性体的共混物的热塑性弹性体组合物制成片状而成。本发明的充气轮胎具有树脂薄膜片材相互重叠地接合而成的叠接部,在该叠接部处,薄膜片材重叠地接合而成的2层中的至少1层在其非接合面侧具有深度D(μm)小于该薄膜片材厚度T(μm)的凹部,接合面侧的该2层均形成为平坦面,该平坦面相互接合。

    充气轮胎
    1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3596775A

    公开(公告)日:2014-02-19

    申请号:CN201280028313.7

    申请日:2012-02-2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C5/14 B60C1/0008 B60C2005/145 B60C2005/14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耐久性优良的充气轮胎,其将层叠了由热塑性树脂或含有热塑性树脂和弹性体的热塑性弹性体组合物所形成的防止空气透过层以及结合橡胶的层叠体片用作内衬层,其中,在轮胎开始使用后,可防止在该层叠体片的接合部附近产生的橡胶层的裂纹发生。本发明的充气轮胎,将层叠了由热塑性树脂或含有热塑性树脂和弹性体的混合物的热塑性弹性体组合物所形成的防止空气透过层以及结合橡胶层的层叠体片用作内衬层,其中,在以所述防止空气透过层的接合部的内腔侧端部(A)为中心的轮胎周向两侧25mm以内的范围内,形成有贯穿该防止空气透过层的贯穿部。

    非充气轮胎
    15.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1134420B

    公开(公告)日:2011-08-10

    申请号:CN200710141813.2

    申请日:2007-08-1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C7/143 B60C7/08 B60C7/102 Y10T152/10378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由轮辐构造体构成的、易于进行对车轮的轮辋组装的非充气轮胎;另外提供一种能够抑制轮辐构造体的弯曲、提高耐久性的非充气轮胎。该非充气轮胎,通过用在圆周方向上隔以间隔地配置的多个辐状部件(4、4’)将配置为同心状的外周部件(2)和内周部件(3)之间直接连接而构成轮辐构造体(5),在该轮辐构造体(5)的外周嵌合有胎面环(11),其特征在于,所述轮辐构造体(5)由在轮胎圆周方向上至少分割为二个的圆周方向分割构造体(511、512、513)构成。

    非充气轮胎
    1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1134420A

    公开(公告)日:2008-03-05

    申请号:CN200710141813.2

    申请日:2007-08-1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C7/143 B60C7/08 B60C7/102 Y10T152/10378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由轮辐构造体构成的、易于进行对车轮的轮辋组装的非充气轮胎;另外提供一种能够抑制轮辐构造体的弯曲、提高耐久性的非充气轮胎。该非充气轮胎,通过用在圆周方向上隔以间隔地配置的多个辐状部件(4、4’)将配置为同心状的外周部件(2)和内周部件(3)之间直接连接而构成轮辐构造体(5),在该轮辐构造体(5)的外周嵌合有胎面环(11),其特征在于,所述轮辐构造体(5)由在轮胎圆周方向上至少分割为二个的圆周方向分割构造体(511、512、513)构成。

    充气轮胎
    1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2469574A

    公开(公告)日:2021-03-09

    申请号:CN201980049117.X

    申请日:2019-07-1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通过配置对重量不平衡进行校正的校正体来抑制轮胎的平衡的恶化的充气轮胎。所述充气轮胎在胎面部1的内表面沿轮胎周向贴合有带状的吸音件6,吸音件6在轮胎周向的至少一处具有缺失部9,至少一个缺失部9配置在与轮胎主体的轻点P对应的范围,在位于与轻点P对应的范围的缺失部9中,对重量不平衡进行校正的校正体10固定于轮胎内表面5。

    充气轮胎
    1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9070639A

    公开(公告)日:2018-12-21

    申请号:CN201780027125.5

    申请日:2017-05-12

    Abstract: 提供一种如下的充气轮胎:在具备带束层的充气轮胎中,通过采用胎体帘线的角度在踏面区域和侧面区域连续地变化的弯曲胎体构造,从而使胎体层分担带束层的功能,实现带束层的1层化,一边维持良好的操纵稳定性一边能够实现轮胎的轻量化。所述充气轮胎具备单一的带束层(7),在将与带束层(7)的带束宽度BW相当的区域设为踏面区域Rt并将比轮胎最大宽度位置靠轮胎径向内侧的区域设为侧面区域Rs时,构成胎体层(4)的胎体帘线(41)在踏面区域Rt中相对于轮胎径向倾斜,另一方面在侧面区域Rs中沿着轮胎径向延伸,构成胎体层(4)的胎体帘线(41)和构成带束层(7)的带束帘线(71)在踏面区域Rt中相互交叉。

    非充气轮胎
    20.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5452015B

    公开(公告)日:2017-09-01

    申请号:CN201480043756.2

    申请日:2014-08-26

    Inventor: 松田淳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C7/10 B60C3/04 B60C5/007 B60C7/22

    Abstract: 提供能够防止在负载有载重的状态下在转弯时由轮胎变形引起轮辋脱离的非充气轮胎。在嵌合部2形成在轮胎周向上连续延伸的左右一对凹陷部4,形成有该凹陷部4的位置P1处的直径r1与轮胎最外径位置P处的径r的径差D1和形成有凹陷部4的位置P1处的轮胎最小宽度W1的比D1/W1设为0.20≤D1/W1≤1.20的范围,并且形成有凹陷部4的位置P1的高度H1与轮胎截面高度SH的比H1/SH设为0.25≤H1/SH≤0.60的范围,并且将轮胎最大宽度位置P2的高度H2与轮胎截面高度SH的比H2/SH设为0.30≤H2/SH≤0.65的范围。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