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冷循环装置
    13.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9477668B

    公开(公告)日:2021-03-30

    申请号:CN201780046078.9

    申请日:2017-07-18

    Abstract: 制冷循环装置具备压缩机(11)、冷凝器(12)、第一减压部(13)、室外热交换器(14)、第二减压部(15)以及蒸发器(16)。在将从冷凝器到第一减压部为止的制冷剂所流通的部位中的规定部位设为冷凝器出口部(12、12e、123、13c、32)、将从第一减压部到室外热交换器为止的制冷剂所流通的部位中的规定部位设为室外热交换器入口部(13f、14g、33)、将从室外热交换器到第二减压部为止的制冷剂所流通的部位中的规定部位设为室外热交换器出口部(14h、14i、14p、14s、142、143、144、15c、34、35)时,冷凝器出口部的容积大于室外热交换器入口部的容积。根据该制冷循环装置,能够在不同的运转模式中获得良好的循环性能系数。

    制冷循环装置
    14.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8779942B

    公开(公告)日:2020-12-29

    申请号:CN201780015672.1

    申请日:2017-02-24

    Abstract: 一种制冷循环装置,包括:使高压侧制冷剂的散热的高压侧热交换器(12);使低压侧制冷剂从吹送到送风对象空间的空气吸热的低压侧热交换器(16);通过高压侧制冷剂而被温度调节的温度调节对象设备(23);使高压侧制冷剂或低压侧制冷剂与外部气体进行热交换的室外热交换器(14);切换高压侧制冷剂在室外热交换器向外部气体散热的散热模式和低压侧制冷剂在室外热交换器从外部气体吸热的吸热模式的切换部(13、15);由乘员进行操作,用于要求冷却吹送到送风对象空间的空气的冷却要求操作部(48a);在操作冷却要求操作部以要求冷却吹送到送风对象空间的空气且需要对温度调节对象设备暖机的情况下,控制切换部的工作,以使得成为吸热模式的控制部(40)。

    流路切换阀
    15.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9312871B

    公开(公告)日:2020-04-17

    申请号:CN201780037021.2

    申请日:2017-05-18

    Abstract: 流路切换阀具备绕着阀轴心(CLv)旋转的旋转部(221)、被支承为无法相对于旋转部相对旋转的衬垫部(241)以及阀主体部(12)。在该阀主体部形成有收容旋转部和衬垫部的阀室(12a)、流入孔(12b)以及流出孔(12c、12d)。阀主体部具有以阀轴心为中心包围阀室的阀室外周部(121)。流出孔具有在阀室外周部的一部分处向阀室开口的流出孔开口端(18a、20a),阀室外周部具有以包围流出孔开口端的方式延伸设置并且露出到阀室内的主体密封部(181、201)。衬垫部伴随旋转部的旋转而被定位于将流出孔开口端堵塞的规定位置。并且,衬垫部在被定位于该规定位置的情况下,通过比流出孔内的压力高的阀室内的流体的压力,被沿阀轴心的径向(DRr)向主体密封部推压。

    制冷循环装置
    1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8369042A

    公开(公告)日:2018-08-03

    申请号:CN201680071762.8

    申请日:2016-10-06

    Abstract: 制冷循环装置具备:第一膨胀阀(13),该第一膨胀阀(13)使从高压侧热交换器(12)流出的制冷剂减压;室外热交换器(14),该室外热交换器(14)使外气与从第一膨胀阀(13)流出的制冷剂进行热交换;第二膨胀阀(15),该第二膨胀阀(15)使从室外热交换器(14)流出的制冷剂减压;低压侧热交换器(16),该低压侧热交换器(16)在制冷剂的流动中与室外热交换器(14)串联地配置,使热介质与被第一膨胀阀(13)和第二膨胀阀(15)中的至少一方减压后的低压的制冷剂进行热交换而使热介质冷却;冷却器芯(26),该冷却器芯(26)使被低压侧热交换器(16)冷却后的热介质与向车室内吹送的空气进行热交换而对空气进行冷却;以及控制部(30),该控制部(30)调节第一膨胀阀(13)和第二膨胀阀(15)的减压量,从而切换吸热模式和散热模式。

    流路切换装置
    1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3508233A

    公开(公告)日:2021-10-15

    申请号:CN202080016795.9

    申请日:2020-02-19

    Abstract: 流路切换装置(1)具备第一层侧流路形成部(10)、第二层侧流路形成部(15)以及驱动部(30),并切换供流体循环的流体回路(50)的流路结构。在第一层侧流路形成部(10)形成有与流体回路(50)连接的第一层侧流路(11)。在第二层侧流路形成部(15)形成有第二层侧流路(16),该第二层侧流路在多个部位与第一层侧流路(11)连通,并且与流体回路(50)连接。驱动部(30)至少联动地驱动多个阀芯部(73)。多个阀芯部(73)配置于第二层侧流路(16)的内部,调整通过将第一层侧流路(11)与第二层侧流路(16)连通的连通路的流体的流量。而且,流路切换装置(1)使第一层侧流路形成部(11)、第二层侧流路形成部(16)以及驱动部(30)依次层叠配置。

    流路切换阀
    1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9312871A

    公开(公告)日:2019-02-05

    申请号:CN201780037021.2

    申请日:2017-05-18

    Abstract: 流路切换阀具备绕着阀轴心(CLv)旋转的旋转部(221)、被支承为无法相对于旋转部相对旋转的衬垫部(241)以及阀主体部(12)。在该阀主体部形成有收容旋转部和衬垫部的阀室(12a)、流入孔(12b)以及流出孔(12c、12d)。阀主体部具有以阀轴心为中心包围阀室的阀室外周部(121)。流出孔具有在阀室外周部的一部分处向阀室开口的流出孔开口端(18a、20a),阀室外周部具有以包围流出孔开口端的方式延伸设置并且露出到阀室内的主体密封部(181、201)。衬垫部伴随旋转部的旋转而被定位于将流出孔开口端堵塞的规定位置。并且,衬垫部在被定位于该规定位置的情况下,通过比流出孔内的压力高的阀室内的流体的压力,被沿阀轴心的径向(DRr)向主体密封部推压。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