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3443950B
公开(公告)日:2016-06-15
申请号:CN201280014729.3
申请日:2012-02-20
Applicant: 株式会社半导体能源研究所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51/5028 , C07D409/10 , C09K11/06 , C09K2211/1007 , C09K2211/1011 , C09K2211/1029 , C09K2211/1044 , C09K2211/1088 , C09K2211/1092 , C09K2211/185 , H01L51/0056 , H01L51/0058 , H01L51/0059 , H01L51/006 , H01L51/0061 , H01L51/0072 , H01L51/0074 , H01L51/0085 , H01L51/5016 , H05B33/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外量子效率高的发光元件。本发明提供驱动电压低的发光元件。本发明提供一种发光元件,该发光元件包括一对电极之间的包含磷光化合物、第一有机化合物及第二有机化合物的发光层。第一有机化合物和第二有机化合物的组合形成激基复合物(受激复合物)。激基复合物的发射光谱与位于磷光化合物的吸收光谱的最长波长一侧的吸收带重叠。激基复合物的发射光谱的峰值波长长于或等于位于磷光化合物的吸收光谱的最长波长一侧的吸收带的峰值波长。
-
公开(公告)号:CN117597795A
公开(公告)日:2024-02-23
申请号:CN202280046632.4
申请日:2022-06-27
Applicant: 株式会社半导体能源研究所
Abstract: 提供一种即使以高电压及/或高温进行充电和放电也不容易产生缺陷的正极活性物质。另外,提供一种即使反复充放电也不容易导致晶体结构崩塌的正极活性物质。正极活性物质包含锂、钴、氧及添加元素,正极活性物质具有表层部及内部,正极活性物质在表层部包含添加元素,表层部是从正极活性物质的表面向内部10nm以下的区域,表层部及内部处于拓扑衍生,添加元素的扩散程度根据表层部的结晶面而不同,添加元素是选自镍、铝和镁中的至少一个或两个以上。
-
公开(公告)号:CN115716798A
公开(公告)日:2023-02-28
申请号:CN202211172657.7
申请日:2017-07-19
Applicant: 株式会社半导体能源研究所
IPC: C07D209/86 , H10K59/12 , H10K85/50 , C09K11/06 , H10K101/3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荧光性的新颖的有机化合物(荧光化合物)。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是一种发射荧光的物质,并是能够高效地产生TTA的有机化合物(主体材料)。此外,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是一种能够将无助于发光的三重激子高效地转换为单重激子的有机化合物。通过使用上述有机化合物,可以提高发光元件的发光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7641096B
公开(公告)日:2022-10-21
申请号:CN201710587987.5
申请日:2017-07-19
Applicant: 株式会社半导体能源研究所
IPC: C07D209/86 , H01L51/50 , H01L51/54 , C09K11/0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荧光性的新颖的有机化合物(荧光化合物)。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是一种发射荧光的物质,并是能够高效地产生TTA的有机化合物(主体材料)。此外,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是一种能够将无助于发光的三重激子高效地转换为单重激子的有机化合物。通过使用上述有机化合物,可以提高发光元件的发光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0073511B
公开(公告)日:2022-06-07
申请号:CN201780077274.2
申请日:2017-12-19
Applicant: 株式会社半导体能源研究所
Abstract: 提供一种具有高发光效率的可靠性高的发光元件。发光元件包括含有第一有机化合物及客体材料的发光层。上述第一有机化合物具有取代或未取代的咔唑骨架。在上述发光层中,上述第一有机化合物中的至少一个氢原子被碳原子数为1至6的烃基取代的烃基取代物的相对于第一有机化合物的重量比大于0且为0.1以下。
-
公开(公告)号:CN114341861A
公开(公告)日:2022-04-12
申请号:CN202080059885.6
申请日:2020-08-17
Applicant: 株式会社半导体能源研究所
Abstract: 提供一种特性预测系统。该特性预测系统包括输入部、处理部、运算部及输出部,输入部具有提供发光器件的结构或发光器件的特性的功能,处理部具有生成学习用数据组或用于特性预测的数据的功能及使有机化合物的分子结构数值化的功能,运算部具有基于学习用数据组进行监督学习的功能及基于监督学习的学习结果并从数据推导出发光器件的特性的功能,输出部具有提供推导的结果的功能,由此预测包括包含有机化合物的层的发光器件的特性。
-
公开(公告)号:CN111051876A
公开(公告)日:2020-04-21
申请号:CN201880056376.0
申请日:2018-08-24
Applicant: 株式会社半导体能源研究所
Abstract: 提供一种谁都能够简单并以高精确度预测未知的有机化合物的物性的物性预测方法。此外,提供一种谁都能够简单并以高精确度预测有机化合物的物性的物性预测系统。提供一种有机化合物的物性预测方法,该物性预测方法包括学习有机化合物的分子结构与物性的相关的阶段及基于该学习结果从目的物质的分子结构预测目的物性值的阶段,并且作为上述有机化合物的分子结构的表现方法同时使用多种指纹印迹法。
-
公开(公告)号:CN105932170B
公开(公告)日:2018-04-06
申请号:CN201610428799.3
申请日:2012-02-06
Applicant: 株式会社半导体能源研究所
IPC: H01L51/50 , H01L51/54 , C07F15/00 , C09K11/06 , C07D209/86 , C07D239/26 , C07D241/12 , C07D333/76 , C07D409/10 , C07D471/0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51/0085 , C07D209/86 , C07D239/26 , C07D241/12 , C07D333/76 , C07D409/10 , C07D471/04 , C07F15/0033 , C09K11/025 , C09K11/06 , C09K2211/1007 , C09K2211/1074 , C09K2211/185 , H01L51/0052 , H01L51/0056 , H01L51/0058 , H01L51/0059 , H01L51/006 , H01L51/0061 , H01L51/0072 , H01L51/0074 , H01L51/5016 , H01L2251/5376 , H01L2251/5384 , H01L2251/55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外部量子效率高的发光元件。本发明提供一种寿命长的发光元件。本发明提供一种发光元件,其包括:一对电极之间的包含磷光化合物、第一有机化合物以及第二有机化合物的发光层,其中,第一有机化合物和第二有机化合物的组合形成激基复合物。该发光元件由于利用激基复合物的发射光谱与磷光化合物的吸收光谱的重叠进行能量转移,所以能量转移效率高。因此,可以实现外部量子效率高的发光元件。
-
公开(公告)号:CN105957979A
公开(公告)日:2016-09-21
申请号:CN201610428538.1
申请日:2012-02-06
Applicant: 株式会社半导体能源研究所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51/0085 , C07D209/86 , C07D239/26 , C07D241/12 , C07D333/76 , C07D409/10 , C07D471/04 , C07F15/0033 , C09K11/025 , C09K11/06 , C09K2211/1007 , C09K2211/1074 , C09K2211/185 , H01L51/0052 , H01L51/0056 , H01L51/0058 , H01L51/0059 , H01L51/006 , H01L51/0061 , H01L51/0072 , H01L51/0074 , H01L51/5016 , H01L2251/5376 , H01L2251/5384 , H01L2251/55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外部量子效率高的发光元件。本发明提供一种寿命长的发光元件。本发明提供一种发光元件,其包括:一对电极之间的包含磷光化合物、第一有机化合物以及第二有机化合物的发光层,其中,第一有机化合物和第二有机化合物的组合形成激基复合物。该发光元件由于利用激基复合物的发射光谱与磷光化合物的吸收光谱的重叠进行能量转移,所以能量转移效率高。因此,可以实现外部量子效率高的发光元件。
-
公开(公告)号:CN105793957A
公开(公告)日:2016-07-20
申请号:CN201480067374.3
申请日:2014-12-01
Applicant: 株式会社半导体能源研究所
IPC: H01L21/02 , H01L21/336 , H01L29/786 , H01L51/50 , H05B33/1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05D3/12 , B05D1/36 , B05D1/38 , B05D3/007 , B05D3/068 , B05D3/107 , H01L51/003 , H01L51/56
Abstract: 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新颖的剥离方法及新颖的剥离装置。一种剥离方法,包括:在衬底上形成分离层的第一工序;在分离层上形成被分离层的第二工序;将被分离层的一部分从分离层分离来形成剥离起点的第三工序;以及利用剥离起点将被分离层从衬底剥离的第四工序。在第四工序中,衬底温度高于或等于60℃且低于或等于90℃。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