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497706A
公开(公告)日:2022-05-13
申请号:CN202111233015.9
申请日:2021-10-22
Applicant: 株式会社半导体能源研究所
IPC: H01M10/056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二次电池及电子设备。提供一种二次电池,该二次电池为在提高充电深度时的dQ/dVvsV曲线中在4.55V附近具有较宽峰的正极活性物质的二次电池。或者,提供一种二次电池,该二次电池使用如下正极活性物质:在充电电压为4.6V以上且4.8V以下,充电深度为0.8以上且低于0.9的情况下也不成为H1‑3型结构,可以保持CoO2层的偏离被抑制的晶体结构。在dQ/dVvsV曲线中4.55V附近的峰较宽意味着在其附近的抽出锂所需的能量变化少且晶体结构的变化少。因此,可以得到CoO2层的偏离及体积的变化影响较少且即使充电深度较高也较稳定的正极活性物质。
-
公开(公告)号:CN110911639B
公开(公告)日:2022-04-19
申请号:CN201911291482.X
申请日:2017-06-29
Applicant: 株式会社半导体能源研究所
IPC: H01M4/131 , H01M4/1315 , H01M4/1391 , H01M4/13915 , H01M4/62
Abstract: 提供一种可以提高二次电池的循环特性的正极活性物质。在如钴酸锂等具有层状岩盐型晶体结构的正极活性物质的表面设置有两种区域,其中内侧的区域为包含如钛等过渡金属的非整比化合物,而外侧的区域为如氧化镁等主族元素的化合物。该两种区域的每一个具有岩盐型晶体结构。内侧的层状岩盐型晶体结构和外表部的两种区域是拓扑衍生的,由此可以有效地抑制因充放电而发生的正极活性物质的晶体结构的变化。此外,因为与电解液接触的外包覆层使用在化学方面稳定的主族元素的化合物,所以可以提供一种循环特性优越的二次电池。
-
公开(公告)号:CN113597408A
公开(公告)日:2021-11-02
申请号:CN202080021983.0
申请日:2020-03-23
Applicant: 株式会社半导体能源研究所
Abstract: 提供一种锂离子二次电池的正极活性物质的制造方法。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是一种正极活性物质的制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在加热炉中配置装有锂氧化物、氟化物及镁化合物的混合物的第一容器的第一工序;使加热炉内部的气氛为含氧气氛的第二工序;以及对加热炉的内部加热的第三工序,其中,在进行第一工序及第二工序之后进行第三工序。优选的是,在对加热炉加热内部之前使加热炉内为含氧气氛。更优选的是,氟化物为氟化锂且镁化合物为氟化镁。
-
公开(公告)号:CN113016094A
公开(公告)日:2021-06-22
申请号:CN201980074923.2
申请日:2019-11-07
Applicant: 株式会社半导体能源研究所
IPC: H01M4/525
Abstract: 提供一种大容量且充放电循环特性优良的用于锂离子二次电池的正极活性物质。一种正极活性物质,其包含锂、钴及氧。其中起因于2价的钴离子及4价的钴离子的自旋密度为指定范围内。在正极活性物质中,优选还包含镁。以相对于钴的浓度表示适当的镁的浓度。另外,正极活性物质优选还包含氟。
-
公开(公告)号:CN112786883A
公开(公告)日:2021-05-11
申请号:CN202011228426.4
申请日:2020-11-04
Applicant: 株式会社半导体能源研究所
IPC: H01M4/62 , H01M4/36 , H01M4/04 , H01M4/139 , H01M10/0525
Abstract: 提供一种更安全且廉价的锂离子二次电池的制造方法。一种二次电池用正极的制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使用含有水的溶剂将氧化石墨烯、粘合剂及正极活性物质混合来制造浆料的工序;将浆料涂敷到正极集流体的工序;通过化学还原或热还原中的至少一种使氧化石墨烯还原的工序。作为化学还原的还原剂可以使用抗坏血酸。
-
公开(公告)号:CN112292776A
公开(公告)日:2021-01-29
申请号:CN201980040634.0
申请日:2019-06-11
Applicant: 株式会社半导体能源研究所
Abstract: 提供一种大容量的充放电循环特性优异的锂离子二次电池用正极活性物质。此外,提供一种正极活性物质,该正极活性物质在被包含在锂离子二次电池中时抑制由充放电循环引起的容量下降。此外,提供一种大容量的二次电池。此外,提供一种安全性或可靠性高的二次电池。本发明是一种正极活性物质,包括具有第一裂缝的第一物质及位于第一裂缝的内侧的第二物质,第一物质包含选自钴、锰和镍中的一个以上、锂、氧、镁以及氟,第二物质包含磷及氧。
-
公开(公告)号:CN111446424A
公开(公告)日:2020-07-24
申请号:CN201911410508.8
申请日:2017-10-06
Applicant: 株式会社半导体能源研究所
IPC: H01M4/36 , H01M4/485 , H01M4/505 , H01M4/525 , H01M10/0525 , H01G11/50 , C01G45/12 , C01G51/00 , C01G53/00
Abstract: 提供一种当被用于锂离子二次电池时抑制因充放电循环导致的容量减少的正极活性物质。通过偏析在正极活性物质的表层部形成覆盖层。正极活性物质包括第一区域及第二区域。第一区域存在于正极活性物质的内部。第二区域存在于正极活性物质的表层部及内部的一部分。第一区域包含锂、过渡金属及氧。第二区域包含镁、氟及氧。
-
公开(公告)号:CN111095631A
公开(公告)日:2020-05-01
申请号:CN201980004083.2
申请日:2019-07-24
Applicant: 株式会社半导体能源研究所
Abstract: 提供一种大容量的充放电循环特性优异的锂离子二次电池用正极活性物质。一种正极活性物质,包含锂、钴、镁、氧及氟,当对使用CuKα1射线进行粉末X射线衍射而得到的图案进行里特沃尔德分析时,观察到具有空间群R-3m的结晶结构,a轴晶格常数大于2.814×10-10m且小于2.817×10-10m,且c轴晶格常数大于14.05×10-10m且小于14.07×10-10m,当被进行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时,钴浓度为1时的镁浓度的相对值为1.6以上且6.0以下。
-
公开(公告)号:CN110603673A
公开(公告)日:2019-12-20
申请号:CN201880029345.6
申请日:2018-04-19
Applicant: 株式会社半导体能源研究所
IPC: H01M4/525 , H01M4/36 , H01M10/0566
Abstract: 提供一种能够提高二次电池的循环特性的正极活性物质及其制造方法。通过利用喷雾干燥处理使用石墨烯化合物将固体电解质附着于锂化合物,将由加热处理使碳从石墨烯化合物挥发而成的正极活性物质作为正极使用,可以抑制在制造二次电池时接触于正极活性物质的电解液的分解且提高二次电池的循环特性。
-
公开(公告)号:CN109792049A
公开(公告)日:2019-05-21
申请号:CN201780060660.0
申请日:2017-10-06
Applicant: 株式会社半导体能源研究所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366 , H01G11/24 , H01G11/50 , H01G11/60 , H01G11/86 , H01M4/0471 , H01M4/505 , H01M4/525 , H01M4/62 , H01M4/628 , H01M10/0525 , H01M2004/028
Abstract: 提供一种当被用于锂离子二次电池时抑制因充放电循环导致的容量减少的正极活性物质。通过偏析在正极活性物质的表层部形成覆盖层。正极活性物质包括第一区域及第二区域。第一区域存在于正极活性物质的内部。第二区域存在于正极活性物质的表层部及内部的一部分。第一区域包含锂、过渡金属及氧。第二区域包含镁、氟及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