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958374A
公开(公告)日:2007-05-09
申请号:CN200610150166.7
申请日:2006-10-31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J5/101 , E05F1/1091 , E05F1/1292 , E05Y2900/54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的开闭部结构,通过将铰链机构和开启撑杆经由同一零件安装于开闭体上,能够谋求零件数目的削减和组装作业的简化。开闭车身开口部(3)的后背门(2)经由铰链(8)安装于车身上,在后背门(2)与车身之间夹装有伸缩自如的开启撑杆(30),其对所述后背门(2)向其开启方向施力,铰链(8)具有车身侧铰链构件(15)和车门侧铰链构件(16),该车身侧铰链构件(15)安装于车身上,该车门侧铰链构件(16)铰接于车身侧铰链构件(15)并安装在后背门(2)上。开启撑杆(30)在后背门(2)侧的安装端(31)与铰链(8)的车门侧铰链构件(16)相连接。
-
公开(公告)号:CN1576074A
公开(公告)日:2005-02-09
申请号:CN200410054621.4
申请日:2004-07-22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05F15/63 , E05F15/619 , E05Y2900/546
Abstract: 一种装有动力装置的背门系统,其中被直接驱动的齿条(44)与杆(52)的一端相连接,弯臂(54)的一端与杆(52)的另一端相连接,弯臂(54)的另一端与背门(15)相连接,与弯臂(54)同心地弯曲的臂侧滑动件部分(60)被设置在弯臂(54)上,并且适于与臂侧滑动件部分(60)滑动地接触以便承受载荷的多个载荷承受部分(87-90)沿弯臂(54)的移动方向间隔一定距离地设置在车身侧上。
-
公开(公告)号:CN103182920A
公开(公告)日:2013-07-03
申请号:CN201210519660.1
申请日:2012-12-03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B60J5/0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J5/0443 , B60J5/0427 , B60J5/045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用车门,能够将载荷传递部件不与车门横梁发生干涉地容易地插入到车门主体内,从而能够实现组装作业性的提高。载荷传递部件(9)具有:传递部件主体(13),其配置在车门主体(5)内的宽幅部(11);突出部(14),其从传递部件主体(13)向下方突出。传递部件主体(13)具有:下部区域(22),在该下部区域车门外板(2)侧的面与车门外板(2)的内侧面抵接或接近;倾斜区域(23),在该倾斜区域随着从下部区域(22)趋向于上方,车门外板(2)侧的面以相对于车门外板(2)远离的方式倾斜,并且车门内板侧的面与车门内板(3)的内侧面抵接或接近。从下部区域(22)至倾斜区域(23)的范围内的车门厚度方向的宽度设定为比车门内板(3)与车门横梁(8)之间的插入部(24)的宽度窄。
-
公开(公告)号:CN100482519C
公开(公告)日:2009-04-29
申请号:CN200610150166.7
申请日:2006-10-31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J5/101 , E05F1/1091 , E05F1/1292 , E05Y2900/54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的开闭部结构,通过将铰链机构和开启撑杆经由同一零件安装于开闭体上,能够谋求零件数目的削减和组装作业的简化。开闭车身开口部(3)的后背门(2)经由铰链(8)安装于车身上,在后背门(2)与车身之间夹装有伸缩自如的开启撑杆(30),其对所述后背门(2)向其开启方向施力,铰链(8)具有车身侧铰链构件(15)和车门侧铰链构件(16),该车身侧铰链构件(15)安装于车身上,该车门侧铰链构件(16)铰接于车身侧铰链构件(15)并安装在后背门(2)上。开启撑杆(30)在后背门(2)侧的安装端(31)与铰链(8)的车门侧铰链构件(16)相连接。
-
公开(公告)号:CN101033677A
公开(公告)日:2007-09-12
申请号:CN200710135908.3
申请日:2007-03-09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J5/10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的后部车门结构,其重量轻并具有足够的刚性,并且还能够降低制造成本。本发明的车辆的后部车门结构由车内侧的内面板(2a)和车外侧的外面板(3)构成,其特征在于,从上述内面板(2a)的窗框部(5a)的下端两角部到锁安装部(8),设有V字形加强框部(6a)。上述V字形加强框部(6a)向外面板(3)一侧突出,并且与框部(4a)一体成形。通过上述V字形加强框部(6a),使后部车门结构的刚性得到提高。
-
公开(公告)号:CN101008307A
公开(公告)日:2007-08-01
申请号:CN200710008273.0
申请日:2007-01-26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的后部车门结构,其不仅可谋求轻质化而且还具有足够的刚性,并且还能够减少制造时的作业工序、降低制造成本。本发明的车辆(V)的后部车门结构(1a)具有配置于车内侧的内面板(6a)和配置于车外侧的外面板(5),内面板(6a)具备:沿着后部车门(2)外形的形状的框部(9);与该框部(9)一体成形、并且从框部(9)的下部侧向两侧部侧以大致V字形延伸的一对加强部(10a、10b)。
-
公开(公告)号:CN110949542A
公开(公告)日:2020-04-03
申请号:CN201910909801.2
申请日:2019-09-25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B62D25/24
Abstract: 提供了一种车身前部结构,所述车身前部结构包括被接收在壳体(36)中并且在前罩(7)的下方安装到车身的端口装置(30)。盖(58)设置在所述壳体上以选择性地关闭所述前罩中的端口开口(21),所述盖设置有选择性地关闭所述端口开口的盖板(59)和从所述盖板延伸到所述壳体中的铰接臂(61),所述铰接臂借助横向延伸的铰接轴(75)以能旋转的方式连接到所述壳体。
-
公开(公告)号:CN101008307B
公开(公告)日:2010-08-04
申请号:CN200710008273.0
申请日:2007-01-26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的后部车门结构,其不仅可谋求轻质化而且还具有足够的刚性,并且还能够减少制造时的作业工序、降低制造成本。本发明的车辆(V)的后部车门结构(1a)具有配置于车内侧的内面板(6a)和配置于车外侧的外面板(5),内面板(6a)具备:沿着后部车门(2)外形的形状的框部(9);与该框部(9)一体成形、并且从框部(9)的下部侧向两侧部侧以大致V字形延伸的一对加强部(10a、10b)。
-
公开(公告)号:CN101353059A
公开(公告)日:2009-01-28
申请号:CN200810133946.X
申请日:2008-07-18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B62D25/1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D25/10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行李箱盖骨架结构,在设在车辆上的行李箱盖的骨架结构中,抑制左右铰链安装部的挠曲,以谋求行李箱盖整体的刚性的提高。行李箱盖(11)的内板上设有在左右铰链安装部(28)和锁安装部(29)之间延伸的、配置成大致V字形的左右刚性肋部(31),左右行李箱铰链(14)的铰链臂(52)的固定部(54)沿着上述左右刚性肋部(31)的延伸方向倾斜地设置。
-
公开(公告)号:CN101049810A
公开(公告)日:2007-10-10
申请号:CN200710090360.5
申请日:2007-04-06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一种树脂制饰板的安装构造,其无需另设加强部件就可抑制树脂制饰板和树脂制外装部件之间间隙尺寸的变化。该构造具有:安装于后背门(G)上的树脂制饰板(1)及安装于后背门(G)上且与该树脂制饰板(1)的上侧相邻的树脂制外装部件(31),在树脂制饰板(1)上一体形成有突起部(13、14),该突起部用于与树脂制外装部件(31)嵌合,在树脂制外装部件(31)上一体形成有嵌合孔(36、37),供突起部(13、14)嵌入,突起部(13、14)嵌入嵌合孔(36、37)的结构为:限制树脂制饰板相对于树脂制外装部件(31)的向下的相对位移,同时允许其相对于树脂制外装部件(31)的向上的相对位移。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