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2714737B
公开(公告)日:2023-05-16
申请号:CN201980060821.5
申请日:2019-07-03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车身下部结构(12)具备前腿横梁(18)、蓄电池封装体(25)和第一连结托架~第四连结托架(71~74)。前腿横梁朝向车宽方向而设置于底板(15)。蓄电池封装体收纳于底板的下方且具备第二横梁(50)。第二横梁相对于前腿横梁向车身前后方向隔开间隔且朝向车宽方向配置。第一连结托架~第四连结托架从前腿横梁向车身前后方向延伸出,且通过贯穿底板的开口部的紧固连结螺栓(82)紧固连结于第二横梁。
-
公开(公告)号:CN112739611B
公开(公告)日:2022-10-21
申请号:CN201980060971.6
申请日:2019-07-03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车身下部结构(12)具备下边梁(13)、第一能量吸收构件(21)、第二能量吸收构件(22)以及蓄电池封装体(25)。第一能量吸收构件配置于下边梁的中空截面(13a),并设置于内板(112)侧。第二能量吸收构件在下边梁的中空截面中以与第一能量吸收构件相对置的方式配置,并设置于外板(113)侧。蓄电池封装体固定于下边梁而配置于地板下。第一能量吸收构件的强度设定得比第二能量吸收构件的强度大。
-
公开(公告)号:CN109808775B
公开(公告)日:2021-06-29
申请号:CN201811261872.8
申请日:2018-10-26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B62D21/1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汽车的车身构造,其能够使正面碰撞的碰撞初期的能量吸收量增加并避免前轮与下构件干涉、提高美观性。其包括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前侧车架、与前侧车架的前端连接并朝向车宽方向外方延伸的载荷承受部件、从前侧车架的前端朝向上方且朝向车宽方向外方延伸的下构件、以及从下构件的车宽方向外端在前轮的上方朝向后方延伸且与前柱的前端连接的上构件,能够利用载荷承受部件的前表面以及下构件的前表面确保正面碰撞的碰撞载荷的受压面积,从碰撞初期提高碰撞能量吸收效果。且由于下构件从前侧车架的前端不朝向后方延伸而朝向上方且朝向车宽方向外方延伸,因此即使将前轮配置在车身前方也不会与下构件干涉,美观性提高。
-
公开(公告)号:CN112739611A
公开(公告)日:2021-04-30
申请号:CN201980060971.6
申请日:2019-07-03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车身下部结构(12)具备下边梁(13)、第一能量吸收构件(21)、第二能量吸收构件(22)以及蓄电池封装体(25)。第一能量吸收构件配置于下边梁的中空截面(13a),并设置于内板(112)侧。第二能量吸收构件在下边梁的中空截面中以与第一能量吸收构件相对置的方式配置,并设置于外板(113)侧。蓄电池封装体固定于下边梁而配置于地板下。第一能量吸收构件的强度设定得比第二能量吸收构件的强度大。
-
公开(公告)号:CN112739610A
公开(公告)日:2021-04-30
申请号:CN201980060884.0
申请日:2019-07-03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车身下部结构具备下边梁(13)、隔板(24)和固定部。隔板设置于下边梁的内部(115),且具有隔板纵壁(117)、上壁凸缘、侧壁凸缘(121)和下壁凸缘(122)。上壁凸缘从隔板纵壁的上缘伸出且与内上壁(112b)连结。侧壁凸缘从隔板纵壁的侧缘伸出且与内侧壁(112c)连结。下壁凸缘从隔板纵壁的下缘伸出且与内下壁(112a)连结。固定部与下壁凸缘连结。
-
公开(公告)号:CN107031733A
公开(公告)日:2017-08-11
申请号:CN201610836460.7
申请日:2016-09-21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D25/08 , B60R19/24 , B60R19/34 , B62D25/02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很好地吸收小面积偏置冲撞造成的冲击载荷的车身前部结构。一种车身前部结构(10),具有左前侧架(13)、左侧梁(16)及连接部件(18)。左侧梁(16)配置于左前侧架(13)的车宽方向外侧。左侧梁(16)具有从车身前方依次设置的第1弯曲部(46)和第2弯曲部(47),以及靠近第2弯曲部(47)而形成的第1脆弱部(64a)和第2脆弱部(64b)。连接部件(18)具有设置于连接后壁(75a)的倾斜部(81a)(加固件倾斜壁的后半部)。倾斜部(81a)向左前侧架(13)且向车身后方倾斜。
-
公开(公告)号:CN106945494A
公开(公告)日:2017-07-14
申请号:CN201610891789.3
申请日:2016-10-12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K5/12 , B60K1/00 , B60K5/1241 , B60Y2306/01 , B62D21/11 , B62D21/15 , B62D21/155 , B60K1/04 , B60K17/0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身前部结构。该车身前部结构具有由带状的金属板构成的连接部件(10),所述连接部件具有:板状的底部(11);第一折弯部(12),其使所述底部(11)的周缘折弯而形成;和周壁部(13),其通过所述第一折弯部与所述底部连接,并且形成为连续的环状,所述连接部件的底部在长度方向上向上方或下方形成为V字状。
-
公开(公告)号:CN106467138A
公开(公告)日:2017-03-01
申请号:CN201610681080.0
申请日:2016-08-17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D21/152 , B60R19/24 , B60R19/34 , B60R2021/0053 , B62D25/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身前部构造,能够抑制成本并且能够防止由碰撞引起的保险杠横梁的剥离。车身前部构造(10)在左右的前侧车架(12)的前端部(12a)设置有伸出部(18),在左右的伸出部(18)之间架设有保险杠横梁(19)。保险杠横梁体部(43)以及从横梁主体部(43)的左端部(43a)朝向车宽方向外侧且车身后方延伸的左横梁延长部(44)。左横梁延长部(44)MIG焊接在左伸出部(18)的外侧壁(38)的前端部(38a)上。(19)具备焊接在左右的伸出部(18)上的横梁主
-
公开(公告)号:CN103183060B
公开(公告)日:2015-11-25
申请号:CN201210482644.X
申请日:2012-11-19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B62D25/0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D25/08 , B62D25/08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身前部构造,能够防止隔板构成部件的闭合截面的开口现象并确保适于操纵稳定性的刚性。车身前部构造具有支承散热器(17)的矩形的隔板(16),在隔板(16)上具有:在隔板(16)的两侧沿车辆上下方向延伸的一对隔板侧部件(31、32);和在隔板侧部件(31、32)的下端(31b、32b)沿车宽方向延伸的隔板下部件(34),隔板下部件(34)形成得比一对隔板侧部件(31、32)间的距离短,在隔板下部件(34)与隔板侧部件(31、32)之间具有沿车宽方向架设的一对伸出部(38、38),通过隔板下部件(34)的两端(34a、34a)支承散热器(17),并且隔板下部件(34)以沿车辆前后方向架设的方式接合在一对伸出部(38、38)的内部。
-
公开(公告)号:CN116252868A
公开(公告)日:2023-06-13
申请号:CN202310468711.0
申请日:2019-07-03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身下部结构,其具备:第一横梁,其朝向车宽方向而设置于底板的上表面;蓄电池封装体,其收纳于所述底板的下方,且设有第二横梁,所述第二横梁相对于所述第一横梁向车身前后方向隔开间隔且朝向车宽方向设置;连结托架,其从所述第一横梁向车身前后方向延伸出,且通过贯穿所述底板的紧固连结构件紧固连结于所述第二横梁,其中,所述连结托架相对于所述第一横梁设置在车身前方侧和车身后方侧,所述连结托架与所述第一横梁的车身前方侧的第二横梁和所述第一横梁的车身后方侧的第二横梁连结。由此,能够保护蓄电池封装体免受因侧面柱碰撞等产生的冲击载荷的影响。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