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169378A
公开(公告)日:2021-07-23
申请号:CN201980065756.5
申请日:2019-12-11
Applicant: 日本碍子株式会社
IPC: H01M10/0567 , H01M4/131 , H01M10/052 , H01M10/0585 , H01M50/105
Abstract: 锂二次电池(1)具备:正极(2)、隔板(4)、负极(3)、电解液(5)、以及外装体(6)。隔板(4)在规定的重合方向上配置在正极(2)上。负极(3)在该重合方向上配置在隔板(4)的与正极(2)相反一侧。电解液(5)含浸于正极(2)、负极(3)以及隔板(4)。外装体(6)为片状,从上述重合方向的两侧将正极(2)及负极(3)被覆。外装体(6)将正极(2)、隔板(4)、负极(3)以及电解液(5)收纳于内部。电解液(5)包含作为主剂的电解液材料和作为添加剂的LiDFOB。电解液(5)中的水分含有率为10质量ppm以上且15质量ppm以下。由此,能够降低锂二次电池(1)的反应电阻。
-
公开(公告)号:CN113169305A
公开(公告)日:2021-07-23
申请号:CN201980063910.5
申请日:2019-11-13
Applicant: 日本碍子株式会社
IPC: H01M4/131 , H01M10/052 , H01M50/103 , H01M50/247
Abstract: 锂二次电池(1)的外装体(6)具备:被覆区域(67)和外周区域(68)。被覆区域(67)为在重合方向上与正极(2)、隔板(4)及负极(3)重叠的矩形的区域。外周区域(68)为将被覆区域(67)的周围包围的矩形框状的区域。外周区域(68)的第一区域(681)为沿着一对长边(691)分别延伸的带状区域。第一区域(681)中,第一片材部(65)及第二片材部(66)相接合。第二区域(682)为在一对第一区域(681)中的至少一个第一区域(681)与被覆区域(67)之间沿着被覆区域(67)延伸的带状区域。第二区域(682)中,第一片材部(65)及第二片材部(66)以非接合状态接触或接近。由此,能够抑制电解液(5)向锂二次电池(1)的外部漏出。
-
公开(公告)号:CN111886745A
公开(公告)日:2020-11-03
申请号:CN201980005514.7
申请日:2019-02-27
Applicant: 日本碍子株式会社
IPC: H01M10/0585 , H01M2/02 , H01M4/131 , H01M4/133 , H01M4/134 , H01M4/1391 , H01M4/1393 , H01M4/1395 , H01M10/052 , H01M10/0525 , H01M10/0566
Abstract: 提供一种锂二次电池(1),锂二次电池的正极(2)具备:具有导电性的片状的正极集电体(21)以及为包含锂复合氧化物的板状陶瓷烧结体的正极活性物质板(22)。正极活性物质板(22)与正极集电体(21)接合而与隔板(4)对置。负极(3)具备:具有导电性的片状的负极集电体(31)以及包含碳质材料或锂吸储物质的负极活性物质层(32)。负极活性物质层(32)涂敷于负极集电体(31)而与隔板(4)对置。外装体(6)经由正极接合层(63)而与正极集电体(21)接合,且经由负极接合层(64)而与负极集电体(31)接合。负极集电体(31)与外装体(6)之间的接合强度亦即负极接合强度小于正极集电体(21)与外装体(6)之间的接合强度亦即正极接合强度。据此,能够抑制外装体(6)产生褶皱。
-
公开(公告)号:CN111902991B
公开(公告)日:2024-04-26
申请号:CN201980005622.4
申请日:2019-02-27
Applicant: 日本碍子株式会社
IPC: H01M10/0585 , H01M50/105 , H01M50/178 , H01M50/40 , H01M50/531 , H01M4/131 , H01M4/133 , H01M4/64 , H01M10/0525 , H01M10/0566
Abstract: 提供一种覆膜形态的锂二次电池,其尽管具备锂复合氧化物烧结体板作为正极板,但即使反复弯曲,也不容易在正极板端部附近产生褶皱。该锂二次电池具备:锂复合氧化物烧结体板亦即正极板、负极层、隔板、正极集电箔、负极集电箔、电解液、1对外包装膜、正极极耳端子和负极极耳端子,所述1对外包装膜的外周缘彼此密封而形成收纳电池元件的内部空间,在密封有正极极耳端子的边,外包装膜的密封部分的内周缘与正极板的外周缘的间隔距离Wp为2.0~4.0mm,电解液的容量为正极板、隔板及负极层的总空隙容量的1.05~1.25倍。
-
公开(公告)号:CN111886745B
公开(公告)日:2023-12-12
申请号:CN201980005514.7
申请日:2019-02-27
Applicant: 日本碍子株式会社
IPC: H01M10/0585 , H01M50/102 , H01M4/131 , H01M4/133 , H01M4/134 , H01M4/1391 , H01M4/1393 , H01M4/1395 , H01M10/052 , H01M10/0525 , H01M10/0566
Abstract: 提供一种锂二次电池(1),锂二次电池的正极(2)具备:具有导电性的片状的正极集电体体的正极活性物质板(22)。正极活性物质板(22)与正极集电体(21)接合而与隔板(4)对置。负极(3)具备:具有导电性的片状的负极集电体(31)以及包含碳质材料或锂吸储物质的负极活性物质层(32)。负极活性物质层(32)涂敷于负极集电体(31)而与隔板(4)对置。外装体(6)经由正极接合层(63)而与正极集电体(21)接合,且经由负极接合层(64)而与负极集电体(31)接合。负极集电体(31)与外装体(6)之间的接合强度亦即负极接合强度小于正极集电体(21)与外装体(6)之间的(21)以及为包含锂复合氧化物的板状陶瓷烧结
-
公开(公告)号:CN111902991A
公开(公告)日:2020-11-06
申请号:CN201980005622.4
申请日:2019-02-27
Applicant: 日本碍子株式会社
IPC: H01M10/0585 , H01M2/02 , H01M2/16 , H01M2/26 , H01M4/131 , H01M4/133 , H01M4/64 , H01M10/0525 , H01M10/0566
Abstract: 提供一种覆膜形态的锂二次电池,其尽管具备锂复合氧化物烧结体板作为正极板,但即使反复弯曲,也不容易在正极板端部附近产生褶皱。该锂二次电池具备:锂复合氧化物烧结体板亦即正极板、负极层、隔板、正极集电箔、负极集电箔、电解液、1对外包装膜、正极极耳端子和负极极耳端子,所述1对外包装膜的外周缘彼此密封而形成收纳电池元件的内部空间,在密封有正极极耳端子的边,外包装膜的密封部分的内周缘与正极板的外周缘的间隔距离Wp为2.0~4.0mm,电解液的容量为正极板、隔板及负极层的总空隙容量的1.05~1.25倍。
-
公开(公告)号:CN111886746A
公开(公告)日:2020-11-03
申请号:CN201980005589.5
申请日:2019-02-27
Applicant: 日本碍子株式会社
IPC: H01M10/0585 , H01M2/02 , H01M2/16 , H01M4/131 , H01M4/133 , H01M10/0525 , H01M10/0566
Abstract: 提供一种覆膜形态的锂二次电池,其尽管具备锂复合氧化物烧结体板作为正极板,但即使反复弯曲,也不容易在正极板端部附近产生褶皱。该锂二次电池具备:锂复合氧化物烧结体板亦即正极板、负极层、隔板、电解液和1对外包装膜,所述1对外包装膜的外周缘彼此密封而形成收纳电池元件的内部空间,锂二次电池的厚度为350~500μm,正极板的厚度为70~120μm,正极板的端部与负极层的端部的间隔距离在正极板及负极层的整个外周为50~2000μm。
-
公开(公告)号:CN111886741A
公开(公告)日:2020-11-03
申请号:CN201980005513.2
申请日:2019-02-27
Applicant: 日本碍子株式会社
IPC: H01M10/0525 , H01M2/02 , H01M2/16 , H01M4/131 , H01M10/056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膜外装形态的锂二次电池,其中,具备作为正极板的锂复合氧化物烧结体板,并且,即便反复弯曲也不容易在电极端部产生褶皱。该锂二次电池具备:正极板,该正极板为锂复合氧化物烧结体板;负极;隔板;电解液;以及1对外装膜,该1对外装膜的外周缘彼此被密封而形成出收纳电池要素的内部空间,外周缘的合计厚度T1为110μm以下,外装膜的正极板侧的隆起高度T2p满足T2p≥1.3T1的关系,外装膜的负极侧的隆起高度T2n满足T2n≥1.3T1的关系,隔板的正极板侧表面上的、正极板端部与外装膜之间的分离距离Wp为200μm以下,隔板的负极侧表面上的、负极端部与外装膜之间的分离距离Wn为200μm以下。
-
公开(公告)号:CN102860122B
公开(公告)日:2014-12-17
申请号:CN201180019351.1
申请日:2011-04-15
Applicant: 日本碍子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涂层干燥炉,使如锂离子电池用电极涂层这样的涂层在炉体内部移动的同时干燥,该涂层具有3.5μm以下电磁波的吸收光谱并具有氢键。配置于炉体(10)内部的红外线加热器(11)具有以如下方式形成结构:灯丝(12)外周被作为低通滤波器而发挥作用的管(13、14)以同心圆状包覆,并且在这些多个管之间(16)形成流体流道。由此,抑制炉内温度的上升并防止有机溶剂蒸汽的爆炸,同时向工件集中辐射具有优异的切断分子间氢键能力的3.5μm以的下近红外线,从而更有效地对涂层进行加热干燥。
-
公开(公告)号:CN302932378S
公开(公告)日:2014-09-03
申请号:CN201330595036.5
申请日:2013-12-03
Applicant: 日本碍子株式会社
Designer: 藤田雄树
Abstract: 1.本外观设计产品的名称:工业炉用加热器。2.本外观设计产品的用途:本外观设计产品是在干燥炉或烧制炉等工业炉中使用的红外线加热器,其由加热器管和外管等构成。3.本外观设计产品的设计要点:本外观设计的设计要点在于各设计主视图所示产品的形状。4.最能表明本外观设计设计要点的图片或照片:设计1主视图。5.指定基本设计:设计1为基本设计。6.透明情况:如参考图所示,该产品的加热器管、外管和支架是透明的。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