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外线处理装置及红外线处理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368510A

    公开(公告)日:2015-02-25

    申请号:CN201410391993.X

    申请日:2014-08-11

    Inventor: 藤田雄树

    Abstract: 在干燥装置(10)中,通过红外线加热器(30)向以卷对卷方式搬运的薄板状涂膜(82)辐射红外线并进行干燥,其中,所述红外线加热器(30)具有:通过加热来辐射红外线的灯丝(32);和用于吸收超过3.5μm波长的红外线并覆盖灯丝(32)的内管(36)及外管(40)。另外,通过第二冷媒来冷却涂膜(82)中的、来自红外线加热器的红外线所照射的部分(炉体(12)内的部分)。冷却机构(60)通过传送带(61)可搬运地支撑涂膜(82)。对水冷辊(65)而言,第二冷媒比带子(62)的环更靠近内侧而穿过的方式形成第二流道(65a)。

    形成于PET膜表面的涂膜的干燥方法及涂膜干燥炉

    公开(公告)号:CN103328115A

    公开(公告)日:2013-09-25

    申请号:CN201280003396.4

    申请日:2012-12-28

    Abstract: 本发明的提供一种形成于PET膜表面的涂膜的干燥方法及涂膜干燥炉,其与现有技术相比,在更短时间内且以在已干燥的薄膜不产生压应力的方式将形成于基底薄膜表面的含有水或有机溶剂的涂膜进行干燥。在表面形成有包含具有3.5μm以下吸收光谱的水或有机溶剂的涂膜的PET膜(1),从红外线加热器(13)照射主波长为3.5μm以下的红外线,使形成有涂膜的PET膜表面接触冷却风,由此以低于PET膜的玻璃化转变温度的温度干燥PET膜,所述红外线加热器(13)的灯丝(14)的外周用保护管(15)包覆,在该保护管的周围空间设有用于形成抑制加热器表面温度上升的冷却用流体的流路(17)的隔开壁(23)。

    锂二次电池及内置电池的卡片

    公开(公告)号:CN111886746B

    公开(公告)日:2024-08-02

    申请号:CN201980005589.5

    申请日:2019-02-27

    Abstract: 提供一种覆膜形态的锂二次电池,其尽管具备锂复合氧化物烧结体板作为正极板,但即使反复弯曲,也不容易在正极板端部附近产生褶皱。该锂二次电池具备:锂复合氧化物烧结体板亦即正极板、负极层、隔板、电解液和1对外包装膜,所述1对外包装膜的外周缘彼此密封而形成收纳电池元件的内部空间,锂二次电池的厚度为350~500μm,正极板的厚度为70~120μm,正极板的端部与负极层的端部的间隔距离在正极板及负极层的整个外周为50~2000μm。

    锂二次电池及内置电池的卡片

    公开(公告)号:CN111868992B

    公开(公告)日:2024-04-23

    申请号:CN201980005615.4

    申请日:2019-02-27

    Abstract: 提供一种覆膜形态的锂二次电池,其尽管具备锂复合氧化物烧结体板作为正极板,但即使反复弯曲,也不容易在正极板端部附近产生褶皱。该锂二次电池具备:锂复合氧化物烧结体板亦即正极板、负极层、隔板、电解液和1对外包装膜,所述1对外包装膜的外周缘彼此密封而形成收纳电池元件的内部空间,负极层及隔板的相当于外延部的部分比负极层及隔板的相当于主体部的部分更偏向正极板侧。

    涂层干燥炉
    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2860122A

    公开(公告)日:2013-01-02

    申请号:CN201180019351.1

    申请日:2011-04-1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6B13/10 F26B3/30 H01M4/139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涂层干燥炉,使如锂离子电池用电极涂层这样的涂层在炉体内部移动的同时干燥,该涂层具有3.5μm以下电磁波的吸收光谱并具有氢键。配置于炉体(10)内部的红外线加热器(11)具有以如下方式形成结构:灯丝(12)外周被作为低通滤波器而发挥作用的管(13、14)以同心圆状包覆,并且在这些多个管之间(16)形成流体流道。由此,抑制炉内温度的上升并防止有机溶剂蒸汽的爆炸,同时向工件集中辐射具有优异的切断分子间氢键能力的3.5μm以的下近红外线,从而更有效地对涂层进行加热干燥。

    锂二次电池及电池内置卡

    公开(公告)号:CN111886741B

    公开(公告)日:2024-05-28

    申请号:CN201980005513.2

    申请日:2019-02-2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膜外装形态的锂二次电池,其中,具备作为正极板的锂复合氧化物烧结体板,并且,即便反复弯曲也不容易在电极端部产生褶皱。该锂二次电池具备:正极板,该正极板为锂复合氧化物烧结体板;负极;隔板;电解液;以及1对外装膜,该1对外装膜的外周缘彼此被密封而形成出收纳电池要素的内部空间,外周缘的合计厚度T1为110μm以下,外装膜的正极板侧的隆起高度T2p满足T2p≥1.3T1的关系,外装膜的负极侧的隆起高度T2n满足T2n≥1.3T1的关系,隔板的正极板侧表面上的、正极板端部与外装膜之间的分离距离Wp为200μm以下,隔板的负极侧表面上的、负极端部与外装膜之间的分离距离Wn为200μm以下。

    锂二次电池及内置电池的卡片

    公开(公告)号:CN111868992A

    公开(公告)日:2020-10-30

    申请号:CN201980005615.4

    申请日:2019-02-27

    Abstract: 提供一种覆膜形态的锂二次电池,其尽管具备锂复合氧化物烧结体板作为正极板,但即使反复弯曲,也不容易在正极板端部附近产生褶皱。该锂二次电池具备:锂复合氧化物烧结体板亦即正极板、负极层、隔板、电解液和1对外包装膜,所述1对外包装膜的外周缘彼此密封而形成收纳电池元件的内部空间,负极层及隔板的相当于外延部的部分比负极层及隔板的相当于主体部的部分更偏向正极板侧。

    红外线加热装置和干燥炉

    公开(公告)号:CN104756599A

    公开(公告)日:2015-07-01

    申请号:CN201380055686.8

    申请日:2013-10-01

    Inventor: 藤田雄树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6B3/30 F26B13/10 H05B3/44

    Abstract: 当从灯丝41放射包含红外线的电磁波时,红外线透过内管42,到达以仅覆盖灯丝41周围的一部分的方式与内管42隔开距离而设置的反射层46并被反射。此时,反射层46与内管42隔开距离而设置,并且反射层46能够被流过制冷剂流路49的制冷剂冷却。由此,与将例如反射层46形成于内管42上的情况相比,能够进一步抑制反射层46的过热。此外,在内管42与反射层46之间,设置有透过红外线的第1外管44。由此,由于在灯丝41与反射层46之间存在内管42和第1外管44这2层,因此能够进一步抑制反射层46的过热。

    锂二次电池
    10.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3169378B

    公开(公告)日:2024-10-15

    申请号:CN201980065756.5

    申请日:2019-12-11

    Abstract: 锂二次电池(1)具备:正极(2)、隔板(4)、负极(3)、电解液(5)、以及外装体(6)。隔板(4)在规定的重合方向上配置在正极(2)上。负极(3)在该重合方向上配置在隔板(4)的与正极(2)相反一侧。电解液(5)含浸于正极(2)、负极(3)以及隔板(4)。外装体(6)为片状,从上述重合方向的两侧将正极(2)及负极(3)被覆。外装体(6)将正极(2)、隔板(4)、负极(3)以及电解液(5)收纳于内部。电解液(5)包含作为主剂的电解液材料和作为添加剂的LiDFOB。电解液(5)中的水分含有率为10质量ppm以上且15质量ppm以下。由此,能够降低锂二次电池(1)的反应电阻。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