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296181A
公开(公告)日:2023-12-26
申请号:CN202180095658.3
申请日:2021-11-18
Applicant: 日本碍子株式会社
IPC: H01M10/058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纽扣型锂离子二次电池,即便被进行回流焊处理,电池性能也不易劣化。该纽扣型锂离子二次电池具备:正极层;负极层;隔板,其介于正极层与负极层之间;电解液,其含浸于正极层、负极层及隔板;以及外装体,其具有至少一个面鼓起的纽扣形状,且具有对正极层、负极层、隔板以及电解液进行收纳的密闭空间。该纽扣型锂离子二次电池具有:正极层、负极层及隔板全部重叠的主要区域、以及缺少正极层、负极层及隔板中的至少1者的周边区域,主要区域处的纽扣型锂离子二次电池的厚度的最大值相对于主要区域处的纽扣型锂离子二次电池的厚度的最小值的比值、即电池鼓起比率为1.01~1.25。
-
公开(公告)号:CN114730913A
公开(公告)日:2022-07-08
申请号:CN202080058505.7
申请日:2020-09-01
Applicant: 日本碍子株式会社
IPC: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锂二次电池,虽然采用LiCoO2(LCO)等锂复合氧化物正极及Li4Ti5O12(LTO)等含钛氧化物负极,但是能够提供电阻值根据充电状态(SOC)而大幅变化的锂二次电池。该锂二次电池具备:正极层,其由锂复合氧化物烧结体构成,且厚度为70μm以上;负极层,其由含钛烧结体构成,且厚度为70μm以上;隔板,其介于正极层与负极层之间;电解质,其至少含浸于隔板;以及外装体,其具备密闭空间,且在该密闭空间内收纳有正极层、负极层、隔板及电解质,其中,该锂二次电池具有电阻值随着充电状态(SOC)从10%上升到80%而降低的特性。
-
公开(公告)号:CN112889179A
公开(公告)日:2021-06-01
申请号:CN201980053244.7
申请日:2019-10-29
Applicant: 日本碍子株式会社
IPC: H01M50/284 , H01M4/13 , H01M4/131 , H01M10/052 , H01M10/0585 , H01M4/485 , H01M4/525
Abstract: 电路基板组件(8)具备:配线基板(81);纽扣型二次电池(1),其为利用焊锡回流焊而与配线基板(81)电连接的锂二次电池;以及无线通信器件(82),其与配线基板(81)电连接。纽扣型二次电池1具备:正极,其包含烧结体;负极,其包含烧结体;电解质层,其设置于正极与负极之间;以及外装体,其具有对正极、负极以及电解质层进行收纳的密闭空间。若将正极的容量设为C、将负极的容量设为A,则满足1.03<C/A<1.60。
-
公开(公告)号:CN115956305A
公开(公告)日:2023-04-11
申请号:CN202180050496.1
申请日:2021-03-29
Applicant: 日本碍子株式会社
IPC: H01M4/48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能够提高成品率、长期性能的一体烧结体型的锂离子二次电池。该锂离子二次电池具备:(a)单元电池,其包括由锂复合氧化物烧结体构成的正极层、由含钛烧结体构成的负极层、介于正极层与负极层之间的陶瓷隔板、以及至少含浸于陶瓷隔板的电解质;(b)集电层,其配设于单元电池的两面或负极层侧的面;以及(c)外装体,其具有密闭空间,在该密闭空间内收纳有单元电池。正极层、陶瓷隔板、负极层以及集电层整体形成1个一体烧结体,由此正极层、陶瓷隔板、负极层、以及集电层彼此结合,对集电层与负极层的界面进行截面观察的情况下,界面处的集电层和负极层直接接触的区域占据的比例为45~90%。
-
公开(公告)号:CN113169305A
公开(公告)日:2021-07-23
申请号:CN201980063910.5
申请日:2019-11-13
Applicant: 日本碍子株式会社
IPC: H01M4/131 , H01M10/052 , H01M50/103 , H01M50/247
Abstract: 锂二次电池(1)的外装体(6)具备:被覆区域(67)和外周区域(68)。被覆区域(67)为在重合方向上与正极(2)、隔板(4)及负极(3)重叠的矩形的区域。外周区域(68)为将被覆区域(67)的周围包围的矩形框状的区域。外周区域(68)的第一区域(681)为沿着一对长边(691)分别延伸的带状区域。第一区域(681)中,第一片材部(65)及第二片材部(66)相接合。第二区域(682)为在一对第一区域(681)中的至少一个第一区域(681)与被覆区域(67)之间沿着被覆区域(67)延伸的带状区域。第二区域(682)中,第一片材部(65)及第二片材部(66)以非接合状态接触或接近。由此,能够抑制电解液(5)向锂二次电池(1)的外部漏出。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