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8898831A
公开(公告)日:2018-11-27
申请号:CN201810660266.7
申请日:2018-06-25
Applicant: 广州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IPC: G08G1/0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道路高清卡口数据的路段状况评估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获取待分析路段的第一数据集以及第二数据集;求交集得到第三数据集;提取第三数据集中的每台车辆的所有数据记录,形成该车辆对应的数据序列,构成一序列集;根据序列集,提取获得每台车辆行驶到终点的到达时间和从起点行驶到终点的通行时间,形成第一时间数据集;对第一时间数据集进行数据过滤处理后,得到第二时间数据集;采用局部加权回归算法,将第二时间数据集的数据进行拟合后,得到第三时间数据集,进而拟合组成一平滑回归线;获得待分析路段的状况评价指标。本发明可直观、形象且科学地对待分析路段进行交通状况评估,可广泛应用于交通状况智能监测领域中。
-
公开(公告)号:CN108755317A
公开(公告)日:2018-11-06
申请号:CN201810787634.4
申请日:2018-07-18
Applicant: 广州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IPC: E01C1/0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01C1/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竖直分层的立交结构,包括横向道路、隆起的第一匝道桥和隆起的第二匝道桥,横向道路包括上车行道和下车行道。第一匝道桥和第二匝道桥均为单向车道,第一匝道桥在下车行道的部分车道上形成第一入口和第一出口,第二匝道桥在上车行道的部分车道上形成第二入口和第二出口,两条匝道桥的平面投影至少部分重合。当横向道路上存在立交结构设置在两个交叉口之间,在进出口的布置上进行优化,可以避免十字路口交通冲突和地面交通在进出口处的压力。这种竖直分层的立交结构,缓解了城市交通压力,降低匝道桥对大面积净空的要求,拉开了匝道桥结构与周围建筑的距离避免噪音和震动的影响。此发明用于道路改造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19777220A
公开(公告)日:2025-04-08
申请号:CN202411971872.2
申请日:2024-12-30
Applicant: 广州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复合地基及其施工方法,施工方法用于建造复合地基,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施工步骤:地基施工准备、预制支承件及桩帽盖板预制施工;固化土层施工,对地基表层设定深度范围固化获得固化土层;预制支承件施工,就地固化土施工完成后设定时间内,测量预制支承件的位置,将预制支承件布置在固化土层;刚性桩施工准备,固化土层施工后设定时间,固化土层达到设定指标时,清理预制支承件中的土方,重新对刚性桩位置测量放样;刚性桩施工,将预制的桩本体从预制支承件插入软土地基,桩本体的桩底进入地基的设定土层或设定深度;清理预制支承件和桩头,桩本体的桩头低于预制支承件的内环支承结构的工作面;安装预制的桩帽盖板;路基填土施工。
-
公开(公告)号:CN108342940B
公开(公告)日:2024-04-23
申请号:CN201810300333.4
申请日:2018-04-04
Applicant: 广州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公交车停靠站路面结构,包括路基,路基上设有一段停车路面和两段混合路面,两段混合路面分别处于停车路面的首尾两端,两混合路面的高度平齐停车路面,两混合路面均包括水泥层和沥青层,停车路面与各水泥层均为钢筋混凝土材质,停车路面与各水泥层之间设有连接网,各水泥层靠近停车路面的一侧高于远离停车路面的一侧。把停车路面作为公交车启动和停止的位置,利用了停车路面抗车辙特性和温度稳定性,混合路面作为行车路面,保留了沥青路面高舒适性的优点,改造后的公交停靠路面使用寿命长、性能稳定、行车舒适。此发明用于道路建设结构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08755317B
公开(公告)日:2024-03-19
申请号:CN201810787634.4
申请日:2018-07-18
Applicant: 广州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IPC: E01C1/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竖直分层的立交结构,包括横向道路、隆起的第一匝道桥和隆起的第二匝道桥,横向道路包括上车行道和下车行道。第一匝道桥和第二匝道桥均为单向车道,第一匝道桥在下车行道的部分车道上形成第一入口和第一出口,第二匝道桥在上车行道的部分车道上形成第二入口和第二出口,两条匝道桥的平面投影至少部分重合。当横向道路上存在立交结构设置在两个交叉口之间,在进出口的布置上进行优化,可以避免十字路口交通冲突和地面交通在进出口处的压力。这种竖直分层的立交结构,缓解了城市交通压力,降低匝道桥对大面积净空的要求,拉开了匝道桥结构与周围建筑的距离避免噪音和震动的影响。此发明用于道路改造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09252428B
公开(公告)日:2023-12-12
申请号:CN201811078886.6
申请日:2018-09-14
Applicant: 广州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IPC: E01C1/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预留空间较小的上下行错层的同心圆立交结构,包括高架桥、待设计道路以及若干条匝道,高架桥预设有第一立交接口、第二立交接口及第三立交接口,待设计道路包括左向地面道路和右向地面道路,匝道包括第一匝道、第二匝道及第三匝道,第二匝道连通在第二立交接口与右向地面道路之间,第二匝道的主体部分形成上下错开的圆形匝道;第三匝道连通在第三立交接口与左向地面道路之间,第三匝道的主体部分形成上下错开的圆形匝道;第一匝道与第一立交接口连通后与第三匝道的主体部分接合;第二匝道和第三匝道的主体部分位于右向地面道路的一侧且互为同心圆。该发明可实现短距离内大高度差的有效过渡。
-
公开(公告)号:CN116771987A
公开(公告)日:2023-09-19
申请号:CN202310827841.9
申请日:2023-07-06
Applicant: 广州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后背墙结构、顶管井及顶管井施工方法,其中,顶管井包括后背墙结构,后背墙结构包括:钢板,所述钢板设有多块,多块所述钢板沿前后方向依次叠合,以组成后背墙受力体;连接组件,连接组件设有多组,多组连接组件分别设于后背墙受力体的左侧、右侧和上侧,每组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连接板,所述连接板沿前后方向延伸设置并与每块钢板连接。本发明的后背墙结构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而且,制作难度低,能够大大缩短顶管井施工的工期,造价低。
-
公开(公告)号:CN115142458A
公开(公告)日:2022-10-04
申请号:CN202210892286.3
申请日:2022-07-27
Applicant: 广州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控水平变形的桩基础及施工方法,可控水平变形的桩基础包括内侧护筒,内侧护筒的内侧用于施工;外侧护筒套设在内侧护筒外,外侧护筒与内侧护筒之间具有间隔;弹性层设置间隔内,弹性层固定连接于外侧护筒的内侧,且弹性层与内侧护筒可分离;底板用于承载内侧护筒和外侧护筒的底部;限位装置将内侧护筒和外侧护筒相互连接,限位装置能够基于弹性层的柔性而调节内侧护筒和外侧护筒之间的间隔大小。通过弹性层设置在内侧护筒和外侧护筒,内侧护筒内侧用于施工且可分离,使得桩基础能够适当变形减少了对墩柱的约束,改善上下部结构整体受力,通过限位装置控制桩基础的水平位移,满足不同桩基础的水平变形要求,具有良好的适应性。
-
公开(公告)号:CN113293781A
公开(公告)日:2021-08-24
申请号:CN202110501763.4
申请日:2021-05-08
Applicant: 广州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双排钢板桩的围堰结构,包括两排钢板桩、支撑系统和附属系统,支撑系统包括有第一拉杆和套管,第一拉杆的两端分别贯穿两排钢板桩,套管套设于第一拉杆上,附属系统包括有两个第一外腰梁和两个内腰梁,两个第一外腰梁安装于第一拉杆的两端,两个第一外腰梁分别与两排钢板桩的相背离的一侧抵接,两个内腰梁安装于第一拉杆的两端,两个内腰梁分别与两排钢板桩的相向的一侧抵接,套管设置于两个内腰梁之间,套管的两端可与两个内腰梁抵接。根据本发明的基于双排钢板桩的围堰结构,能承受拉力,抵抗钢板桩向外侧的位移,又能承受压力,抵抗钢板桩向内侧的位移,具有施工方便快捷、结构简单和重复利用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2031122A
公开(公告)日:2020-12-04
申请号:CN202010725255.X
申请日:2020-07-24
Applicant: 广州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检查井注浆系统及方法,包括检查井、排水管和注浆组件,所述注浆组件包括注浆管和送浆管,所述注浆管设在所述检查井和所述排水管的衔接处,所述注浆管呈环状,所述注浆管套装于所述排水管外侧,所述注浆管上设有注浆孔,所述送浆管与所述注浆管连接,所述送浆管具有与外界连通的管口。在新建检查井侧壁设置附着式注浆管和送浆管,待检查井施工完成、排水管回填完成后,通过对检查井注浆,使检查井与排水管衔接处形成环形水泥加固土,避免因渗漏造成水土流失、进而引起路面坍塌,保障行人和车辆安全,维护城市安全。
-
-
-
-
-
-
-
-
-